“专家就是厉害。我现在耳鸣完全消失了,听力恢复正常,心情也好了。”3月26日,67岁的恒女士在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诊。在该中心坐诊的西安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张立告诉恒女士,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就可以不再用药了。
“在社区看病,少跑路、少花钱,医生指导用药也非常细致,就医体验感非常好。”恒女士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中药处方,一次治疗的药品金额为187元,医保报销75%后,只需支付40多元。
在一级医院就诊,享受的是三甲医院的服务,就诊人群成为最大受益者。
三甲医院的医生能长期固定在基层医院坐诊,源于西安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卫星医院医疗服务模式。卫星医院是大型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共建的新型医联体模式。三甲医院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开设住院科室,探索实践“资源下沉、基层首诊、医院手术、社区康复”的医疗服务模式,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西安市中医医院与长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卫星医院以来,西安市中医医院已选派8名专家进行帮扶指导,覆盖骨伤外科、肛肠外科、脑病科、老年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等重点科室。这些专家除每天在名医工作室坐诊外,还会到住院部指导。”长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刘晓妮说。
长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共组建44个家庭医生团队,西安市中医医院专家也被纳入其中,进行社区义诊、健康教育宣传等活动,充分发挥三甲医院中医特色优势。
为更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中医专家下沉坐诊期间,长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中医类别医师全程跟学。通过专家帮学带教,基层医生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技能。该中心医务科副主任医师张静便是其中之一。
3月26日上午,张静跟随张立出诊,学习内科疑难病症的诊治方法。当日下午,张静带领团队为一名家庭病床建床的癌症晚期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作为卫星医院第一批牵头试点医院之一,西安市红会医院建成西安市首家卫星医院。
“根据工作特点,医院创新研发了多媒体联合门诊系统,上下级医院医务人员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基层患者提供联合诊疗服务。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接诊疑难杂症患者时,只需一键呼叫牵头医院的医生即可进行会诊。”西安市红会医院卫星医院办公室主任李轩说。
此外,西安市红会医院成立了卫星医院培训基地,组建了包括16名专家的师资队伍,开展培训12期。
截至3月底,西安市共建成卫星医院33个,实现了城区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保障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卫星医院医疗服务模式让优质医疗服务在基层“落地生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编制动态调整,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完善薪酬制度,优化绩效考核。改善病房和诊疗条件,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善医疗服务。
近年来,全省各地积极探索、落实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全省有96%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工作日延时和节假日门诊服务,有98%提供高血压和糖尿病长处方服务,有92%实行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和周末疫苗接种服务,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就诊需求。
全省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融合,重点人群签约率在80%以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4种重点慢病规范管理率均达到国家目标任务要求。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医保部门加快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全省91%的行政村可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报销服务,极大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
“下一步,全省将根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服务人群分类施策,通过‘一院一特色’开展儿科、中医、康复、慢性病、公共卫生等特色服务,让群众能够在基层享受到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余晴说。(记者 张家祯)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