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没有人可以倾诉,所以和AI说话,没想到居然有回应”“每次自言自语,AI总能秒回给我安慰”……如今,类似这样的讨论在社交平台上不断涌现,从婚恋、情感到职场、社交,向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聊天倾诉,在年轻人当中掀起了一股热潮。
AI情感专家回答暖心
“每次跟男朋友吵架,他都搞沉默‘冷暴力’,总是回避问题,感觉一点不在乎我的情绪。”“这可能是男性在社会中被塑造的形象所导致的。在社会的期望框架下,男性通常被要求不允许示弱,不可以轻易承认错误、暴露自己的无能,所以在冲突中选择沉默可能是一种符合这种社会形象的应对方式……”
对于小张来说,DeepSeek如今就是她的情感导师,每次跟伴侣之间有误会,她都会和DeepSeek聊一聊。小张介绍,最初遇到这些问题,她都是在网上看到一些“心灵鸡汤”的文章,然而许多时候文中的情景跟自己的情况并不一样,AI不仅会分析问题,甚至还会给出温情的解决方式。
“AI教我平时遇到分歧难以沟通的时候,避免使用‘你总是’让对方感到被指责,而改用‘我担心’让对方感到被关心。现在回想一下,确实有好几次是我说‘你总是’,之后他情绪就上来了。”小张说,AI还有很多“戳人”的小细节,有时候甚至不会直接分析并给出建议,而是先说一句“谢谢你愿意跟我分享”,让自己瞬间感觉好像真的跟一个懂自己的人倾诉。
不仅本身“学识渊博”,而且回答温情暖心,使得许多年轻人热衷于找AI倾诉,寻求心理咨询。在社交平台上,话题“#DeepSeek谈情绪#”的浏览量达2.7万,如果按“DeepSeek心理”关键词进行搜索,有十多篇帖子的点赞量超过2000。
AI职场导师帮职场新人减压
除了情感方面的咨询,一些年轻人还通过AI宣泄自己的工作压力。小李是一名刚入职场的年轻人,虽然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却又常常为加班烦恼,当他跟AI表达对工作的不安时,AI根据情绪智能分析,提供了多个应对压力的方法,包括时间管理技巧、积极思维练习和放松技巧。
“不仅如此,它还鼓励式分析了我有这种心理的原因,说我可能是一个对自己要求较高的人,对工作的追求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希望做到更好、更完美……”小李表示,使用AI咨询后,自己的状态有了明显改变,短短几周内,他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逐渐克服了因工作压力产生的焦虑感。不仅如此,在与AI的互动中,他感受到了一种无压力的倾诉环境,不再担心被评判或误解,这种开放和自由的交流方式,使他更愿意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进而发现问题的根源。
此外,还有一些年轻人通过AI创建一个智能体,将自己的照片作为AI头像,跟AI进行虚拟对话,AI甚至可以模仿本人的声线和语气进行回复。网友“一个南瓜”表示,这样的AI智能体就像是自己在网络世界的一个“分身”,通过模拟旁人的角度看自己的样子,为自己提供了大量情绪价值。
记者随机采访了数位在校生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发现,90%受访者一周使用AI超过3次,60%几乎每天都在使用AI。
培养出的AI朋友可能会“失忆”
虽然AI越来越“懂”人心,然而记者尝试跟几个不同的AI聊天发现,一些AI并不能真正回复出“符合人设”的回答,交流起来语言文字的使用也比较生硬,似乎很难找到心仪的AI。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北京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的覃卓介绍,跟AI交流也需要长时间的对话,才能让它更懂你,有时候甚至需要不断重新生成,“就像交朋友一样,例如你要经常告诉它‘不要讲那些无聊的大道理’‘带上个表情呗,干嘛这么严肃’之类的,让AI知道跟你的对话应该是轻松自然的。”
覃卓表示,如今大多数AI平台,只要你肯花时间和精力,总能培养出一个“懂你”的聊天对象。此外,有时候与AI进行了长时间聊天,已经培养出“感情”了,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再次对话时,AI可能会完全忘记了上次的内容,容易“失忆”的硬伤,使得它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
AI与人工心理咨询可以互补
为何年轻人热衷于向AI倾诉?心理咨询师郑敏表示,AI往往能够以一种非评判的方式来接纳使用者的情绪,给他们一个舒缓和反思的空间,这使得向AI倾诉不仅可以帮助使用者减轻心理压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同时,AI能够让使用者自由选择何时、何地与其互动,不会出现需要找个人安慰的时候,好友在忙抽不出时间回信息的情况,特别是在需要倾诉的时候,AI无疑成为一个可依赖的对象。
“跟朋友沟通时,有时候会面临期待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情感上的回应和理解的缺乏,与AI的交流就没有这样的压力,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人际关系的焦虑。如果找心理咨询师,一方面需要花费金钱,另一方面咨询师毕竟也是人,也会受到情感、思维等因素的干扰,做不到AI那样100%地倾听。”郑敏认为,年轻人在面对情感困扰时,向AI寻求情感支持有其优势所在,不过不能忽视人际交往的价值,AI可以带来短期的情感舒缓,但在互动和心理干预上还有所欠缺,或许“AI日常咨询+人工重点干预”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