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档案局公布第一批陕西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授牌

时间:2025-01-12 08:45:35  来源:三秦都市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陕西省档案局公布第一批陕西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授牌

7541b162fcde268c7b4fea97d8acf7cf.jpeg

部分考古发掘档案。(资料图片)

近日,陕西省档案局公布第一批陕西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授牌,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组织申报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考古发掘记录档案》入选。这批档案产生于1953年至1957年配合城市建设抢救性清理发掘3000余座(处)墓葬、遗址的珍贵原始记录。

这批档案文献包含文物清理文字记录和图纸、拓片、照片以及相关工作报告、往来信函、工作日记等大量珍贵记录,具有多方面的文献档案意义。近年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对这批档案开展了系统性整理研究,使沉睡已久的考古发掘资料“重见天日”。

半坡遗址就是那个时候被发现的

“55·001工地,位于西安市东郊十里铺高楼村,浐河西岸的长乐塬上……”“宝·李(荣)工地,为宝鸡李家崖西北荣校工地……1954年5月—6月对工程建设范围内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各类墓葬40余座”“渭·潼关吊桥杨家村工地,为配合三门峡水库工程而清理发掘……考古发掘共有7座墓葬,时代均为东汉时期,是东汉太尉杨震家族墓地”……这是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编著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考古发掘资料整理研究》中,对重要考古发掘工地的记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世纪50年代,为建设国家、恢复国民经济,陕西掀起了大规模城市基本建设和推进工业化进程。当时主要的城市建设区域有着丰富的地下遗址和墓葬,为了保护这些古代文化遗产,陕西省先后成立组建了“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北工程地区文物清理工作队”配合基建,对各建设工地进行了突击调查,并对施工发现的遗址和墓葬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清理。清理发掘工作主要在西安市城郊区,以及咸阳、宝鸡等市区各建设工地,其中有西安市区东郊的西光厂、黄河厂、华山厂,以及龙首塬、洪庆塬、少陵塬等地206炮校、国棉四厂、国棉五厂、803厂、897厂等单位,涉及文化遗存数量较大。当时随工清理大小工地多达300个,抢救性清理发掘墓葬、遗址3000多座(处)。新石器时代的代表——半坡遗址就是随着西安灞桥火力发电厂的兴建,于1953年春被发现并开展抢救性发掘的。

出土文物亮相“全国基本建设工程出土文物展”

1955年,为了配合纺织城的建设,西北工程地区文物清理工作队对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东2公里处的郭家滩进行了大规模发掘清理。历时一年整,考古人员在“55·013工地”调查发现墓葬1000余座,发掘清理了从西汉至近现代的墓葬,其中有发掘记录资料的墓葬529座。“长·郭工地”经过考古发掘清理的墓葬从西汉到近现代均存在,其数量较多,但有发掘记录资料的墓葬仅有260座,在这260座墓葬中尤其以大、中型隋唐墓葬最具代表性。隋代存在时间较短,但隋代在许多领域有开创性的制度和文化,在唐代得以继承和发扬,在墓葬的礼制中也是如此。这批隋墓中最大的一座是姬威墓(姬威是隋太子杨勇的家臣),最具代表性。另外,在几座隋墓中都发现有剥落的壁画。在唐墓中,有发掘记录的墓葬185座,其中出土有墓志的大、中型唐墓18座。“55·013工地”和“长·郭工地”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同一个范围内,其中发现唐代墓葬近千座,为全国已发掘唐代墓葬之最,这些墓葬的发掘可作为唐墓分期及唐代文物断代的标本。

考古发掘档案记载,1953年4月至7月,西北工程地区文物清理工作队配合基建,在咸阳的北原上底张湾共清理了墓葬15座,其中有北周墓3座,隋墓2座,唐墓8座,不能确定时代的墓葬2座。这些墓葬中出土有陶俑、墓志等器物,其中在有些墓葬中还发现有壁画痕迹,据墓志记载来看,这一地区的墓葬均为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1954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基本建设工程出土文物展”上,这批墓葬的部分出土文物进京参展。

整理研究让沉睡的考古发掘资料“重见天日”

20世纪50年代考古发掘文字资料一直作为重要档案,存放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档案室加以保护。2012年至2015年,由该院研究员姜宝莲主持,郭明卿等项目组成员对其中306座重点墓葬进行研究性整理。由于发掘资料年代久远,整理资料的难度可想而知,不仅需要做大量核对、分类、分析、研究等繁杂工作,而且需要加倍的耐心、细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项目组经过3年的共同努力,于2016年出版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考古发掘资料整理研究》。此外,此次整理工作抢救了一大批考古发掘资料,填补了陕西省考古发掘史20世纪50年代考古发掘的许多空白,使沉睡已久的考古发掘资料“重见天日”。

这批考古发掘资料所蕴含的大量考古、出土文物信息非常珍贵,内容有发掘记录、出土文物登记等文字记录;墓葬遗址分布、形制结构等考古绘图;墓志、铜镜、瓦当等文物拓片;工作报告,阶段总结往来文函;出土文物及考古工作场景等珍贵照片……可以说,这是现存库房待保护研究相关文物唯一可靠的信息资源。同时,它也见证了西安城市的历史发展,对工业发展和布局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存这批珍贵档案,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开展了数字化保护与信息化管理工作。共计完成302个工地、3028处文物遗迹的相关原始记录的保护整理;完成扫描、拍照、优化、压缩等存储处理,建成相关数据库;通过模块构建、栏目设计、功能拓展、条目著录等工作,共计著录各类条目3万多条,系统挂接和导入数据图片98000页(幅)。根据这批档案资料实际情况,在通用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相应研发,完成信息化管理平台框架构建,建成电子和纸质两套检索利用体系,有效保护资料载体的同时客观全面地存留原始信息,从而缓解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为今后研究利用提供良好的平台。

编辑:高佳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