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根藤到“指尖繁华”

时间:2024-11-30 07:28:54  来源:陕西农村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一根藤到“指尖繁华”

c4a35d258b5db1c3c993caf07f2bc9f1.jpeg

游客在合作社体验藤编技艺(资料照片)。

一根藤条,一把剪刀,指尖纵横处,千回百折间,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便编制完成。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的独特魅力。

秦巴山,汉水畔,青藤旺盛生长。千百年来,当地百姓就地取材,以青藤为原材料,编制各种器具。汉中很早就有了“藤编之乡”的美称,藤编手工技艺生生不息。如今,在非遗“金名片”的加持下,一根根青藤、竹条串起了乡村一二三产业,织密了老百姓的幸福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黄官藤编专业合作社年生产各种手工制品22万件(套),产值6500余万元。产品畅销国内,远销欧美、东亚、东南亚等地区。

老技艺新传承

11月25日,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水井村的黄官藤编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里,10多名工人正埋头工作。一根根藤条在他们飞动的指尖来回穿梭,一把把藤椅逐渐被编制出来。

“制作一把藤椅,需要20多道工序。”正在干活的水井村村民郑富学说,“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老手艺人,从事藤编制作40多年。

汉中藤编工艺繁复,大到桌椅、书架,小到筐篮、扇子,都能编制。编法以编辫、平编、绞编、串编、缠扣、盘结编花等为主,被称为“指尖上的舞蹈”。过去,以藤椅、藤包为主的藤编制品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生产生活用品,编制花样有上百种。后来,大量的藤编制品被机器制品替代,很多老手艺人慢慢放下了这门技艺。

陈良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良顺藤编发展有限公司和黄官藤编专业合作社的创办人。在他看来,只有走产业化的路子,将传统藤编技艺应用于富民产业,才能将这项技艺保护好、传承好。

“既要保留藤编技艺的传统特色,又要融入新工艺、新技术。”陈良顺说,2007年公司成立后,他就对藤椅编制工艺进行了规范,同时邀请技师设计造型,使藤编制品的样式从单一变得丰富。

为了传承技艺、带动村民致富,陈良顺成立了黄官藤编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户+公司+合作社”模式,打造“汉中藤编”传承基地,全面开展藤编技艺培训,让藤编工匠和村民参与到产业中,推动藤编技艺成为富民产业。

2021年,“汉中藤编”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紧接着,“汉中藤编”区域公用品牌发布。

让非遗更新潮

在黄官藤编专业合作社展厅,造型精美、形态各异的藤椅、藤篓、藤筐、藤篮以及藤加布料的手袋等藤编制品,或整齐摆放,或挂在墙面,或吊于屋顶,与典雅又不失时尚的空间布局相得益彰。非遗原来可以这么潮!

“藤编也是一种创作,技法手法不同,花纹样式不同,给人的美感就不一样。我们现有30多种编制技法,100多种花纹样式。”陈良顺坐在一把藤椅上,抚摸着光滑的扶手说,“要将一根根藤条变为精美的藤具,很讲究编制手法,不仅要让藤具结实耐用,还要工整美观。”

这些年,合作社除了藤编制品外,竹编、棕编、草编、扇编制作也渐成体系。产品涵盖家具、装修装饰品、文创旅游工艺品、居家日用产品四大系列,品类达300多种。

“我们这里不仅产青藤,竹、草、棕等资源也很丰富。它们都能用来编制,而且各有特色,各有优势。”陈良顺说,依托秦巴山区生态优势,合作社产品生产线不断丰富,同时把非遗保护、研学、文创等结合起来,打造出很多独具特色的新业态、新场景,使“汉中藤编”的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如今,合作社发展的藤编、棕编、竹编、扇编、草编五大产业已成为汉中非遗的“金字招牌”,也是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名片”产业。

小技艺大产业

因为藤编,水井村村民肖洪文过上了在家门口发家致富的好日子。入秋后,他家种的两亩青藤隔几天就能割一茬。

“青藤割回来,收拾好,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省事得很。”肖洪文和妻子坐在屋前,一个割藤条,一个忙着编制藤筐。

对藤编这项祖辈传下来的老手艺,肖洪文一点都不陌生。特别是这几年,他跟着合作社的工匠学习、实践,手艺越来越精湛。

“从合作社免费领些藤条回来,在家编制一些小件,合作社按件收。大件就到车间去做。我们两口子一个月至少能挣五六千元。”有了种青藤、编制藤编制品两笔收入,肖洪文觉得自己吃上了“手艺饭”。

这几年,合作社选育适生品种,扩大青藤种植规模,建成“育繁推一体化”种植基地。同时,采取“原材料基地种植+手工生产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等新型经营模式,组织村民利用庭院“方寸地”分工协作、专业生产,形成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是车间”的生产格局。

“藤编是一项非常适合庭院经济的产业,老人、妇女等都能干。他们从合作社领取原材料,在家做好后,我们统一收购。大家不出门就能挣到钱。”合作社总经理唐芳说。目前“五编”产业链条越来越完善,1200多名村民忙碌在种植、编制、销售、物流、电商等环节。

一根青藤编千年。眼下,依托非遗这块“金字招牌”,藤编非遗小镇、汉中藤编制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接连涌现。这项传承千年的技艺加速焕新、出圈。

编辑:高佳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