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深入实施“千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 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时间:2024-08-18 07:55:35  来源:西安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西安深入实施“千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 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村庄“变身”景区  乡村振兴成果惠及村民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蓝田县前卫镇将军村

bab998816c0cee0c0e1a3df5b003c925.jpeg

米家崖村的东台坡民宿一景

近年,西安市深入实施“千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高质量开展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39个,在36个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考核中再获优秀;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826元,总量和增量位居全省第一,增速8.4%,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书写出了西安全面推进更高水平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

一些农村发展的典型案例和生动场景,为全市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具有西安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了示范、蹚出了新路。

打造诗意田园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8月15日,尽管天气炎热,高陵区泾渭街道米家崖村村民王青依然在忙碌。王青经营的农家乐位于米家崖村村口,这个农家乐别具特色——老式背椅、喷泉水幕、绿植吊顶……今年暑期游客纷至沓来,休闲赏景,品尝当地美食。“这多亏了我们村的好环境、好风景,才吸引了这么多游客。尤其这几年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村的农家乐、民宿、私房菜馆都开了10多家了,家家都是好光景!”王青笑着说。

米家崖村地处高陵区西南角,毗邻泾河和渭河,距离西安市行政中心10余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里村容村貌整洁,群众安居乐业。依托周边多所中小学校的优势,不少当地群众发展校外托管产业,村集体成员年终都有稳定分红收入。

米家崖村既有农村的秀美风光,又有城市的便利生活条件。这里民风淳朴,路面清幽整洁,随处可见小花园、果园、菜园以及文化墙景观小品,绿树鲜花掩映成趣,文化活动缤纷多彩,花园停车位内车辆整齐停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米家崖村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村镇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户厕改造、安全饮水、道路畅通、产业发展等工程,户厕改造率100%,天然气管网入户率100%,切实提升了村人居环境,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种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通过探索适合村情的产业发展模式,米家崖村走上了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村集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米家崖综合市场内商铺井然有序,88家门面房生意兴隆。村民刘晓梅在这里经营着一家面食店,她一边热情地招呼顾客一边对记者说:“我经历了市场从初建时的缓慢发展到现在的人流熙熙攘攘。现在商户多、客人多。在‘家门口’做生意收入稳定,心里满是稳稳的幸福感!”

对于未来发展,米家崖村党支部书记古崇利说:“我们将不断打造诗意田园生活,强化农家乐、托管等第三产业,积极打造新的村级产业,以营造文明和谐农村新风尚为目标,引导村民在村风民风、居住环境、文化道德建设等方面实现全面和谐发展,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村庄“变身”景区

乡村振兴成果惠及村民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蓝田县前卫镇将军村。雨后的将军村,如同一幅充满生机与诗意的美丽乡村新画卷:这里云雾连绵,绿水潺潺,稻田中的禾苗郁郁葱葱,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宛如让人进入“淡处还浓绿处青,江风吹作雨毛腥。起从水面萦层嶂,恍似帘中见画屏”的诗画意境之中。

漫步于此,民宿整齐排列,充满现代气息的“村咖”里游客悠然自得地品尝着咖啡;行人漫步林间观赏美景,尽情亲近着大自然。在将军村,并不遥远的“诗和远方”与市民撞了个满怀。

据了解,近年来,将军村在提升“自然风光吸引力、产业发展竞争力、文化品牌影响力”上下足功夫,按照突出以农业产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旅游休闲为形的“文旅+农业”发展新模式的工作思路,借助将军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秉承“农旅互促,共融共生”的发展理念,巧做“美丽经济”大文章,全力打造“旅游景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文旅融合产业带,推动农文旅产业发展走向规模化、品牌化,提升促进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将军村以“大绿色”为底色,巧绘“小绿色”新画卷,深挖土特产潜力,不仅推出了“将军冷水米”“将军果蔬”“将军菜籽油”等特色农产品,还通过“村级统筹、群众参与”的模式激发了村民创业热情,将军故里·疙瘩村高端民宿、凫咖啡·乡村会客厅等休闲品牌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更让当地走出了一条宜居宜游宜业和美乡村发展新路径,成为市民“微度假”目的地、田园旅游体验地,更是西安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场景。

好乡风带来好发展。将军村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意识,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将军村成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营造“向上、向好、向善、向美”的文明乡风;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乡村文化空间,加强乡村优质文化供给,群众精神生活丰富,文明乡风深入人心。

做好土特产文章

“生态美”催生“百姓富”

8月17日,记者踏入位于秦岭北麓的周至县马召镇虎峪村。环山旅游公路——周塬路如同一条玉带横穿全村,将金盆水库的壮丽景色与山野之美紧紧相连。村庄四周树木葱郁,满目皆绿,让人仿佛置身于天然氧吧。村民们的淳朴与热情,更为这幅画卷增添了温暖的色彩。

据了解,近年来,虎峪村在党建引领下,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文化底色及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体村民以山水为基,通过文化铸魂、产业富民等共同绘制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虎峪村有两个自然村,村庄有耕地4869亩、林地8700亩、杂果987亩。独有的地形地貌特色,使虎峪村形成以水果种植和林下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这里一年三季有果,樱桃、梅杏、水蜜桃、猕猴桃等纷纷“结出硕果”。

“生态美”催生“百姓富”。虎峪村建设“仙境虎峪·康养圣地”田园经济综合体,创新传统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农、林、文、旅、药“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产业形态,更促进了当地经济快速增长。村庄新业态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增加了收入来源,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

虎峪村的土特产以其“原汁原味”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广泛青睐。村里通过统一标识标牌、改造提升操作环境等措施,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重点打造了“牛肉坊”“豆腐坊”“兴隆酒坊”和“蜂蜜坊”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土特产品牌。村民加工生产的牛肉、豆腐、酒、蜂蜜等口味纯正、品质优良。据悉,下一步,虎峪村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和秦岭北麓的“璀璨明珠”。

编辑:胡一瑾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