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在柞水县杏坪镇中台村,群众在临时食堂为救援人员准备晚饭。 记者 董剑南摄
“今天中午,我们蒸了米饭,炒了四道菜,还有爽口的榨菜。”7月27日,在商洛市柞水县杏坪镇严坪村,村党支部书记叶霄正忙着组织群众,为救援人员准备饭菜。在她旁边,两口大锅正冒着热气,青椒炒肉片、酸辣白菜已经出锅,一张大圆桌上摆着刚蒸好的米饭。
叶霄不停地在凉棚下穿梭,清点盒饭数量并帮忙将热气腾腾的饭菜打包。连日来,她一直保持这样的工作节奏。
7月19日20时40分许,柞水县境内丹宁高速水阳段公路桥梁因山洪暴发发生垮塌。得知消息后,叶霄第一时间带领干部群众抢险救人,随即展开服务保障工作。
严坪村设有应急救援服务点,可供240人的一日三餐。像这样的服务点,与严坪村相邻的中台村也有。
在中台村的饮食保障点,30多名村民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洗菜、切菜,有的负责烧水、炒菜、煮稀饭……
7月26日午后,几名村民顾不上休息,开始准备晚饭。“要让消防员回来就能吃上饭。”村民徐孔秀边剥蒜边念叨。
中台村位于桥梁垮塌处下游6公里处。事故发生后,从各地赶来的救援人员聚集在这里,开始对沿途河道进行紧张搜救。
辛苦了一天的救援人员有时只能吃方便面。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决定建临时食堂,为他们提供一日三餐。
“别的忙咱也帮不上,把后勤搞好,就是为救援出力。”临时食堂负责人李新富说,“倡议一提出,村民一呼百应。有的把自家种的土豆、茄子、辣椒都送到饮食保障点。”
7月20日晚,村里的临时食堂建了起来,可同时容纳百人就餐。
“今晚就有200多名救援人员用餐。我们准备了四菜一汤,让他们吃饱、吃好。”李新富说。
为了争分夺秒搜寻失联人员,每天天一亮,救援人员就开始执行任务。
“最近天气热,消防队员从搜寻现场回来,脱下来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拧完水又穿上。”徐孔秀说,“看着辛苦了一天的娃娃们,我心里很感动。跟他们比,我们辛苦点不算啥。”
这几天,越来越多的村民赶来支援,为救援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只要还有一人有用餐需求,村里的保障点就不会撤。
洗菜、切菜、收拾卫生,只有12岁的王雯可,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
“家乡受了灾,我也想为救援出份力。”来自中台村的王雯可说。
在金钱河下游不远处的杏坪镇柴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被改造成了临时宿舍,为100多名救援人员提供住宿。每次救援人员回来前,柴庄社区监委会主任毛萍会打开房间空调,让他们有个舒适凉爽的休息环境。
“从7月20日起,10名党员干部就吃住在社区,进行沟通协调,为救援人员做好全方位后勤保障。”毛萍说,灾情发生后,许多热心的社区居民也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最近天气炎热,不少村民还打扫好庭院、卫生间,让救援人员在家里休息、淋浴。”毛萍说,“救援人员非常辛苦,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吃好、休息好,有更充沛的精力开展救援工作。”
随着救援工作持续开展,更多温暖人心的力量在一线汇聚……(记者 王佳伟 董剑南 文超)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