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米高的悬崖,几乎与地面垂直的坡度,谁不望而生畏?
偏偏有人,借助腰间的安全带和安全绳,从崖顶跃身向下,停留在离地30多米高的绝壁。
因为抢在大暴雨之前,两项工作必须干:“飞檐走壁”“穿针引线”。
宝成铁路一侧壁立千仞,植被丰厚,景色虽美,却暗藏隐患。
尤其,紧贴上行线K329+200米处一面峭壁,层叠的岩石历经风化,如同松脆的饼干,不少顽石有所“探头”,常有片石落下。
“山体不挂网兜住,睡觉都不踏实”。汉中工务段朝天线路车间副主任吴林东说。
7月13日,早上8点,已有先遣队员提前上山,专找碗口粗的大树,两套安全绳系紧、绑牢,一垂到地——
清坡、钻孔、注浆、挂网……最考验胆量和耐力的,是山体打眼。
悬空在半山腰,近看,车来车往,远观,江水奔腾。
想想都腿脚发软,更何况怀抱四五十公斤重的风枪,对准山体突突突地“开火”钻凿。
想想都难上加难,家装钻个空调眼尚且不易,更何况脚下无根,凭空“定形”,在坚固的山石上打2米多深的“洞洞”,还要把指头粗的锚索插进去,灌浆凝固,再以锚杆末端为支点, 开始“穿针引线”。
钻凿声,此起彼伏,小黄点,缓缓挪动……前面 “飞檐走壁”打孔,后面“穿针引线”挂网。
布挂的钢网,一层不够,有内外之分:内层,状如窟窿,起兜住山体的作用,外网为菱形格子,起加力和固定作用。
坡面陡峭湿滑,空手攀登尚且不易,更何况扛起五六十斤重的钢丝网,举步维艰,咬紧牙关。
“平铺”看似轻松,实则艰难,不但扯齐,拉平,还须在半空中挂网缝合。
“就像我们缝补衣服,只不过每一次连接都需要工人全力抽紧钢丝绳,以保证形成足够的张力。”
一块,两块,三块……网连着网,渐渐把大山稳稳地兜入怀中。
“只要看到旁边的山上有护网,我就格外踏实,感觉特别安全。”山上的石头进了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网住石头,就是网住隐患、网住安全。
与巍峨的大山相比,一个个身着黄色工装的身影,看起来那么渺小,然而,在这场人与自然旷日持久的较量中,他们知道,铺设的既是“主动网”,也是掌握铁路安全的“主动权”。
编辑: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