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荣光——铭刻历史的记忆

时间:2023-05-18 08:21:40  来源:三秦都市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丝路荣光——铭刻历史的记忆

丝路荣光铭刻历史的记忆三彩载物骆驼俑唐三彩载物卧驼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客使图》壁画舞马衔杯纹银壶瑞兽葡萄纹铜镜局部  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662010becf8cb441835356265f7b69d1.jpeg

三彩载物骆驼俑

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强调了博物馆在增进人的福祉和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将博物馆与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及社会的团结包容结合起来。

据文旅部消息,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已有博物馆机构5700余家,藏品数量4600余万件,是当之无愧的博物馆大国。陕西犹如“天然博物馆”,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全省522家国有文物收藏保管机构收藏可移动文物7748750件。

博物馆是时代与历史的镜鉴,记录着历史,也引领着未来。

2000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这条横贯东西、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此从古长安开启。千百年来,丝绸、玉帛、瓷器、桑蚕、香料……在这条连通东西方的商路上转运,促成了沿线各国的经济大繁荣。

舞马衔杯纹银壶、瑞兽葡萄镜……如今,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乾陵博物馆等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珍藏着一件件见证中华文明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互鉴的精美文物,铭刻着历史的记忆与荣光。

f1bf7e73e91c5d6d3819f1b4e78fb1c2.jpeg

唐三彩载物卧驼

穿越丝路的“使者”

骆驼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工具和运载工具。随着丝路商道上日益频繁的贸易往来,在跨越沙漠和戈壁的丝路上,东来西往的庞大商队,常常是数百峰甚至上千峰骆驼结队而行。作为重要的运载工具,骆驼为大唐带来了各种异域货物,同时也把唐文化传播到了国外。

在西安,一件件出土的骆驼俑就见证着当时的丝路繁荣。其中,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唐三彩载物卧驼就是丝路贸易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2002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三十一号唐墓的唐三彩载物卧驼,高29.1厘米,长45厘米,其逼真、优美的造型配合华丽的三彩饰釉,艺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这件俑上,载着东西方贸易中常见的各色货物,体现了自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后,中亚、西亚商人源源不断地通过西域来到中国,胡商们通过丝绸之路,与唐朝进行着繁忙的商业贸易,正是唐代中西贸易交融的证明。

在乾陵博物馆,珍藏着一组出土于章怀太子墓的三彩载物骆驼俑及牵驼胡人俑。据考证这匹三彩骆驼,是产于西北新疆和中亚、西亚一带的双峰骆驼。牵驼俑头戴尖顶毡帽,深目、高鼻、浓眉、留八字胡、满脸络腮胡须,是典型的西域胡人形象。

9c24ad62f1cb6430671e3ac9c5d109c4.jpeg

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客使图》壁画

唐墓壁画显盛世

出于商业贸易、宗教传播、遣使纳贡等原因,唐朝境内活动或生活着不少的胡人。对于域外来使,唐朝设置鸿胪寺、礼宾院和典客署,专门负责来唐使节的各项事务。关于唐朝鸿胪寺官员接待异域使者的情况,唐代文献记载的很多,但以图像形式展现的唯有章怀太子墓中的《客使图》最为著名。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墓壁画珍品馆中,记者看到了这幅尽显盛世的《客使图》。它高185厘米,宽247厘米,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唐朝鸿胪寺官员。三人气度沉稳,雍容自如,神情肃穆,面面相觑,似乎正在商讨事宜。后面三位为使者,为首一人秃顶,身穿翻领紫袍,腰间束带,足穿黑靴,从衣着相貌看,此人应是拂菻国(中国古代书籍中对于拜占庭帝国的称谓)的使节。中间一人面庞丰圆,须眉清晰,朱唇,头戴尖状小冠,冠前涂红色,旁边加插鸟羽,身穿宽袖红领白短袍,下穿大口裤、黄皮靴,推断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国使节。最后一位头戴翻耳皮帽,圆脸,身着圆领黄袍,腰间束黑带,外披灰蓝大氅,下穿黄色毛皮窄裤、黄皮靴,应来自我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室韦族或靺鞨族使者。

“该《客使图》位于章怀太子墓道中部东壁,原本西壁相对应也有一幅《客使图》,但如今仅存留临摹资料。”唐墓壁画研究专家程旭说,目前关于东西壁两幅《客使图》壁画中六名使者的来意,虽然学术界说法不一,但至少反映了唐朝与周边各民族国家来往密切的史实。

此外,李寿墓的《骑马出行图》、李凤墓的《男侍图》、张去逸墓的《胡人奏乐图》、章怀太子墓中的《狩猎出行图》及李凤墓中的《牵驼出行图》等壁画中也不乏胡人的身影,这些胡人或为仪卫、侍从,或为胡伎、猎师、胡商,渗透在唐代生活的各个层面。

7d62bb7040da82bb469b106ad06efd66.jpeg

舞马衔杯纹银壶

金杯银盏成“最爱”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胡风盛行的大唐,原本流行于西方的金银及珍贵器物自然成了人们竞相追逐攀比的对象。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宫女图》中,一名宫女手中捧的就是一件异域风格的金杯。”专家研究发现,在迄今出土的壁画中,绘有这种莲瓣纹带盖直筒金杯的只有这一处。壁画中的金杯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装饰有莲瓣的杯盖,中部杯身呈直筒状,周边为莲瓣,下部为杯托,通体金黄。双手捧杯的侍女秀丽端庄、神态恬静,从画面场景来看,应该是懿德太子临睡前的侍奉。

大量史料和考古发掘证实,外来金银器在唐代应用非常广泛,萨珊波斯金银器常用的凸纹装饰工艺,对唐代早期的金银器装饰工艺产生了较大影响。1970年,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了1000多件唐代文物,有金银器、玛瑙、琉璃、水晶器、金饰品等。其中,舞马衔杯纹银壶就是用这种“萨珊金银器凸纹”装饰技法制作出的精品,而具有典型唐代艺术风格的鸳鸯莲瓣纹金碗,其对西方金银器造型的借鉴和改造也体现了唐代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唐人的创新精神。

e4cce255c411229e5b8d4c6a4979ca4f.jpeg

瑞兽葡萄纹铜镜局部

一面铜镜映千秋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着一面唐代瑞兽葡萄镜,镜背纹饰为形态各异的瑞兽穿梭嬉戏在葡萄藤间,高浮雕、充满生气。瑞兽葡萄镜流行于唐高宗、武则天及唐玄宗时期。这类铜镜将西方葡萄瑞兽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被誉为“凝结欧亚大陆文明之镜”,是唐代新出现并最有影响的镜类之一。

关于瑞兽葡萄镜的图案来源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这里的“海兽”并非“海中之兽”。秦汉时期,人们把自己的国土称为“海内”,国土之外的地方统称为“四海”。由于葡萄、狮子等动植物都是从西域传进来的,为了表示它们不是本土产物,所以古代人就在其前面加个“海”字,例如海棠、海石榴、海枣等。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据宋人周密在其《云烟过眼录》中的记载,西域贡狮很可能才是海兽葡萄镜中“海兽”的真正原形。狮子原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在东汉时期,作为礼物进贡给汉章帝刘炟,并被奉为辟邪神兽,伫立在各大宅院府门前。

铜镜上的葡萄籽粒每颗不过1至2毫米那么大,但是清晰可辨,惟妙惟肖,据考证,葡萄原产于西亚、北亚一带。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才把它带到中国。葡萄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果实,更让人念念不忘的是用它酿成的酒。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突厥的叶护向唐太宗进献了一种马乳葡萄,紫色、长二尺、籽粒很大,并同时教会了葡萄酒的酿制技术。唐太宗在原来的酿制基础上重新排列组合,酿出了一种八色葡萄酒。葡萄酒是唐朝的时尚饮料,唐朝许多名人都是葡萄酒追捧者。

文/图 记者 赵争耀

编辑:王瑜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