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种粮大户的守望

时间:2023-05-17 09:04:00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位种粮大户的守望

7c71c62d-3f82-4921-b47b-4dcdf8891f6c.jpg.2

五月十三日,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拓在托管麦田里查看小麦灌浆情况。

4232a539-9a1f-4138-8ce7-b465da839c16.jpg.2

5月13日,薛拓与儿子薛强查看小麦长势。

6f5e2762-c7f1-410e-b37b-b7bf704c1de2.jpg.2

4月18日,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队队员正准备使用无人机为托管麦田实施除草作业(资料照片)。

3b135823-56c2-467c-83be-fbb04de98ea8.jpg.2

4月18日,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在托管麦田里开展“一喷三防”作业(资料照片)。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几场雨水过后,关中平原的麦子长势喜人。

5月8日,雨过天晴。秦岭脚下的神禾塬被一望无际的麦子覆盖,青涩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舞动,昭示着丰收在望。

年过花甲的老薛很享受眼前的美景,因为这些麦子都是他用血汗浇灌出来的。他随手扯下一株麦穗细细地端详着,抠出几颗还不太饱满的麦粒放到嘴里嚼起来。甘醇的麦汁直甜到他的心上,老薛情不自禁地露出满意的笑容:“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要好。”

老薛名叫薛拓,是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中丰店村人,中学毕业后回家务农,与土地打交道40多年。2008年,他牵头成立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搞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老薛是远近有名的“能折腾”,种地种出了名堂,他创新的土地托管模式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

■ 土地托管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5月8日上午,老薛早早来到长安区引镇街道光明村托管的麦田。耕种、喷防等麦田管理基本结束,最后一道任务是组织人工“去杂”。“大家注意,把高出来的麦子连根拔起,一株都不能留下,要把‘杂麦’去干净了才能保证好品种的纯度。”老薛挥舞着草帽对大伙儿说。

去年秋冬,合作社承担了光明村1000多亩的全程托管种植任务。对于老薛来说,不怕种不好地,就怕没地种。自从他搞土地托管以来,每增加一块地都费尽周折。

新世纪以来,大量村民外出打工,谁来种地成了问题。看到村里撂荒的土地杂草丛生,正在经营农资的老薛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成立个合作社,专门替人耕种土地。

“人家都不想种地,你却上赶着种地,快不要胡折腾了。”老薛的妻子坚决反对。但老薛的主意特别正,他认定的事谁都拦不住。

2008年,老薛成立了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播种、打药、除草、施肥、收割等各种耕种服务,收取相应费用。“农户把土地交给合作社耕种,就像把孩子放在托儿所照顾一样。”老薛给这种代人种地的方式起了个名字,叫土地托管。

老薛的土地托管从中丰店村起步,逐步向其他镇村扩展,但推广起来并不顺利。

有一次,合作社的收割机刚进麦田,就被一个村民拦住,说他家的麦子长势不好,产量肯定低,要老薛给个说法。“还没有收割你就知道产量低?”老薛急得团团转,好话说了一箩筐,还作了保证,那名村民才让开路。

为了给农户吃下定心丸,合作社与胡家寨村采取“保底+分红”全程整村托管合作模式,每年每亩地保底付给村民700元,麦子收益超过700元的部分,村民与合作社按比例分成。

后来,合作社还与服务对象签订协议,将入户收获的小麦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元回收。“土地托管后,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化肥、农药、喷防、收割等措施,一亩地比农户自己耕种节约成本近200元,提高产量100多公斤,亩均节本增效400多元。”引镇街道光辉村党支部书记关宝峰说,过去,村民大都只种一料小麦,合作社托管后又多种一茬玉米。每年一料变两料,曾经撂荒的土地都种上了粮食。

随着合作社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托管方式灵活多样,土地托管面积迅速扩大。截至目前,合作社托管服务覆盖长安区等5个区县6个乡镇20余个村,涉及6000多户村民,托管面积3万余亩。

■ 规模发展 抵押房产买农机设备

最近,老薛的心情格外好。主要是今年开春以来风调雨顺,小麦长势旺盛,夏粮丰收基本稳操胜券。特别是长安区杨庄街道营沟村流转的那200亩高标准农田,老薛认为今年的小麦亩产能增长100公斤。

老薛在最初流转该地块时有机井灌溉设备,但因设备老化,出水量达不到灌溉需求。2022年,老薛买回一台移动式淋灌机,今年又更换了水泵管网,先后投入20多万元。对于老薛的做法,家人并不赞成,但老薛始终坚信,人不负地,地定不负人。

老薛赶过牲口犁过地、背过打药桶、用镰刀割过麦子……他自己非常节俭,几年都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但对农业设备的投入却十分“奢侈”。

2012年,老薛偶然看新闻得知,用无人机打药,一天作业四五百亩。老薛马上投入20多万元买回第一台植保无人机,后来,又陆续购进了20多台。

“一台无人机能顶十多个劳力,3万亩地用不了10天就能完成打药,而且喷洒均匀。”老薛说,“现代化的设备就是好。”

2016年,老薛打算买一台二三十万元的拖拉机。他跑遍了周边的城市,越看胃口越大,最后决定买3台210马力的进口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总价值达300万元。“那机器好得很,干完了合作社的活,还能到外面揽活。过不了几年,就回本了。”他说。

老薛的想法把全家人都吓住了。儿子薛强说:“你看上的拖拉机确实好,可300万元从哪来呀?”

一家人“冷战”了几天,但还是犟不过执拗的老薛。后来,老薛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诚信,东拼西凑筹措了100万元,又用自己家和亲戚朋友的7本房产证抵押,贷款200万元。当3台“豪华”拖拉机开进合作社大院,老薛高兴得眉开眼笑,把每一台拖拉机都摸了半天。

“3台大型拖拉机不到3年时间就挣回200多万元,还清了贷款。”薛强说,“我爸的眼光的确超前,他买的农机10年不落伍。”

这些年来,老薛不断给合作社增添先进的设备,先后购置各种农机具150多台(套),总价超过1200万元。合作社还组建了农机、农技、植保和水电4支专业服务队,聘请6名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合作社“农业种植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 科学种田 百折不挠育种路

5月6日,立夏。淅淅沥沥的雨滴从天空飘落,滋润着大地万物。

从蓝田县观摩完荞麦种植技术后,老薛又绕道来到神禾塬的麦田,察看新品种小麦生长情况。老薛不顾道路的泥泞,沿着田埂东倒西歪地前行,观察麦穗的颗粒指数和饱满度,还不时拿出手机拍几张照片。“‘西农733’这个品种好,我要买下全国经营权。”老薛坚定地说。

“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产量,必须依靠科技。”老薛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优质的种子是小麦丰产的关键。

1992年,老薛在长安区马王街道(当时为长安县马王镇)租了一间废弃的房子,用红笔在门头上写了“良种服务部”几个大字,再挂一个“长丰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牌子。从那时起,老薛就开启了自己的育种之路。

“这人又开始胡折腾了。”路过的人看到老薛的研究所大都嗤之以鼻。改革开放初期,别人都在种粮食,老薛却种花卉、葡萄、猕猴桃。在大伙眼里,他就是个胡折腾的主儿。但老薛根本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一边经营农资门店,一边悄悄钻研育种。

经过几年的前期准备,老薛租了20多亩上好的水地,从外省聘请了一名多年从事小麦育种的技术员,两人促膝谈心后便开始育种实践。他还成立了陕西长丰种业有限公司。老薛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这位老技术员身上,给他提供一切开支,逢年过节还送上好酒好菜。

3年之后的夏收时节,老薛满心欢喜地来到育种基地,眼前的情景让他彻底傻眼了,麦子已收,但那位老技术员和收获的育种材料都不见了。老薛在地头呆坐了半天才回过神来。回到家后,妻子给他算了一笔账,各种费用共损失20多万元,劝他放弃育种。

“人家大概是有难处。”老薛说,“育种的事不能停。”有一天晚上,老薛从电视里看到海南是育种的最佳区域,他立即订机票,第二天就飞了过去。到海南后,老薛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在那里建立育种基地,但他绝不能无功而返。他在当地考察了好几家育种机构,才踏上回家的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努力,老薛通过自己独立及与专家合作的方式,成功培育出了“长丰2112”等近10个小麦和玉米品种。2022年,陕西长丰种业有限公司种子繁育基地规模达到了1.5万亩,营业额超过1500万元。

自从成立合作社以来,老薛几乎天天早出晚归。特别是每年的夏收就像打一场场硬仗,每天睡觉只有四五个小时。长年累月的辛苦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越干越有劲。“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惠农政策越来越多。”老薛说,“我这一辈子只有一个想法,就是种好地、多产粮。”

编辑:高佳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