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一粒“工业大米”的成色——聚焦我省高端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9-29 08:01:27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一粒“工业大米”的成色——聚焦我省高端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 会变“魔术”的“工业大米”9月22日,在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聚烯烃中心包装车间,看着一袋袋晶莹剔透的聚乙烯、聚丙烯树脂颗粒被源源不断送出车间,企业生产计划部副经理谭光甫脸上挂满笑容

f32ca980-d6fa-4a58-b594-958ed9ec864b.jpg.1

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化工一期项目管道纵横,塔罐林立。该公司是我省首家投运并成功开发聚乙烯铬系产品的煤制烯烃企业。

陕西原煤、天然气、原油产量分别居全国第3位、第3位、第4位

2013年至2021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

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速为18.4%

2012年至2020年

陕西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从287.2亿元增加到632.23亿元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3%提高到2.42%

2013年至2020年

全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3.7%

实现连续8年下降

2021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2年分别削减5.4%、56.2%、90.4%、84.6%

133381ef-5823-4528-bd75-6093a529378c.jpg.1

在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人工智能催化新技术研发平台。

这是一次神奇的旅行。

经过一根根粗细不一的管线,“煤炭小哥”“石油小弟”等能源朋友结束了“从黑到白”的成长之旅,穿上整洁的新衣,华丽变身为一粒粒合格的“工业大米”。

这是一次伟大的变革。

手里的奶茶杯、脚上的运动鞋、光伏板上的胶膜……曾经深埋地下“不见天日”的煤、油、气等能源朋友,经工业生产、工艺加工转化成聚乙烯、聚丙烯树脂颗粒等化工产品原料。这些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工业大米”的原料被广泛应用到航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成为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单品”。

能源化工产业是陕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陕北大地上,光伏“蓝板”释放无限清洁能量;百米地下,滚滚“乌金”开采按下智能“快进键”……在对标“双碳”目标中,陕西结合地方资源禀赋,重塑产业格局,努力走上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年轻的“工业大米”也迎来了新的“变装”之旅。

■ 会变“魔术”的“工业大米”

9月22日,在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聚烯烃中心包装车间,看着一袋袋晶莹剔透的聚乙烯、聚丙烯树脂颗粒被源源不断送出车间,企业生产计划部副经理谭光甫脸上挂满笑容。

不久后,它们将被送到下游公司,制作成食品包装、医疗器械、汽车用品、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产品。

这是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制烯烃项目装置。

“我们将煤、石油、天然气3种原料进行工艺集成创新,有效弥补了煤制甲醇‘碳多氢少’和天然气制甲醇‘氢多碳少’的不足,达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谭光甫说,他每天都要和白花花的“工业大米”打交道。

推进现代煤化工延链、补链、强链,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算得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EVA(乙烯-醋酸乙烯聚酯)光伏料V2825Y、EVA线缆料V6020M……作为目前投产的全球规模最大的LDPE(低密度聚乙烯)和EVA一体化生产装置的负责人,近年来,郭见誉带领全员攻坚克难,创造出国内外同类装置许多“第一”。

出料了,成功了!郭见誉心里也踏实了。

“我们的装置是国内首套,可借鉴经验不多,只有摸索出适合我们的运行体系和控制参数才行。”郭见誉说,2019年之前,我国EVA树脂第一大应用领域是发泡制品,当前光伏料已成为EVA树脂下游最大需求领域,这个机遇必须抓住。

生产EVA光伏料,要跨过“三座大山”,即高VA(醋酸乙烯)含量、高熔指、高操作难度,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见招拆招”。郭见誉骄傲地说:“我们的EVA光伏料透光性好、耐老化,柔韧性也很优越,完全具备替代进口产品的条件。”

c821d4f7-6143-4543-a1a8-695b70a26b1c.jpg.1

拿着白花花的“工业大米”,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聚烯烃中心助理主管田元智喜笑颜开。

■ 成功“换装”的“工业大米”

陕北之北,府谷县。这里是全球镁产能的“中心”,也是“工业大米”镁合金的重要诞生地之一。

镁是飞机、汽车、3C等产品制造和5G基站建设的材料。欧洲有95%的镁原料要从中国进口,府谷县的原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左右。

“我们的镁合金安全帽重量轻、强度好、侧向刚性强、抗老化、经久耐用、可回收再利用……”9月23日,谈起企业掌握的金属镁生产技术,陕西鸿泰元和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恒介绍,公司生产线可直接生产电动车轮毂等20多种镁合金产品。

两年前,身边大部分镁企业还在研究如何量化“镁人”时,陕西鸿泰元和镁业有限公司已经从金属镁产业向镁合金深加工产业链延伸。李恒说:“把金属镁合金化后利用真空压铸、挤压等工艺加工成镁合金铸件,每吨的附加值至少增加5000元,生产成本减少了3000元,同时有效降低了能耗。”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在创新体系的驱动下,越来越多金属镁化身“工业大米”镁合金,一批冶炼技术提升、镁合金深加工等创新项目在府谷县陆续“落地开花”。李恒坦言:“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们得自力更生。”

8月1日,世界首个实用化和规模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项目建成投用,实现了环保与经济“双示范”;

8月11日,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建成投用,将为我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先行示范;

9月1日,全球首套年产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陕西延长石油榆神年产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试车工作有序推进。该项目采用二甲醚羰基化制乙醇技术,为煤炭资源清洁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一大批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实现了从“跟跑”向“领跑”的转变。经过脱硫脱硝、环保除尘、升级改造等工序,一颗颗“工业大米”能耗越来越低,成色越来越好,“朋友圈”越来越广。

6d1baa86-610f-406c-bb0d-847acfc61e2f.jpg.1

陕西鸿泰元和镁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部分镁合金产品。 记者 李旭佳摄

■ 怀揣“绿色梦想”的“工业大米”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PVC(聚氯乙烯)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产品卖到了44个国家和地区。

这也是我省较早将“工业大米”PVC制作的成品送出国门的企业之一。

“海外需要市场,但很难突破。”守客户、等客户,几年来,该公司营销物流部出口业务负责人丁佳佳不知道吃了多少“闭门羹”,印象最深刻的是打开南美洲市场。

“当时沟通了两个多月,终于换来一次视频验厂机会。”南美洲与国内有十几个小时时差,丁佳佳回忆,验厂那天夜里,他顶着零下20多摄氏度低温热情“带货”,对方当晚便预订了2000多吨产品。

成了!“我们的产品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我非常自豪。”丁佳佳介绍,公司采用“煤—电—电石—氯碱化工—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生产水泥”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效降低了废弃物排放,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榆林,曾“因能而富”,也“因能而惑”。

“我们将煤炭加工成PGA可降解材料,自然环境下能完全降解,每吨身价近2万元。”日前,全球首套年产5万吨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顺利建成投产,陶龙欢喜极了。

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关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甲醇事业部PGA装置经理,陶龙感慨万千:“与生产传统聚烯烃塑料相比,PGA可降解材料吨产品原料煤耗降低约5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约65%。”

PGA是较理想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替代品,为我国治理白色污染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这也是我省能源化工产业交上的绿色“答卷”。

“能源科技创新是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我们要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步伐,推动能源技术从被动跟随向自主创新转变,着力突破重大关键能源技术,全力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省能源局局长何钟说。

改变、创新、突破。乘着新时代浩荡的东风,我省能源化工企业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延链、补链、强链。随着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一颗颗“工业大米”奔向更广阔的天地。(记者 周明 李旭佳)

记者手记

延绵“绿色基因” 迈向碳中和

李旭佳

榆林,国家重要能源基地。

全球首套年产5万吨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建成投产,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全球首套年产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试车工作有序推进,为煤炭资源清洁利用开辟了新途径……一个个“全球首套”证明:创新、突破、绿色发展已成为榆林的新名片。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榆林依托资源优势,及时调整能源、产业结构,新能源、新材料、氢能等新兴产业一路高歌猛进。

10年来,能源革命“绿”遍三秦大地、“潮”涌陕北高原,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秦创原建设带动创新驱动发展做强成势,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扎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今年8月,我省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从12个方面、以32条措施确保我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这一系列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只要我们坚决扛起责任,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就一定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王瑜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