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标准地”改革,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提高了土地要素配置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全省项目转型落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省已按照“标准地”模式出让51宗3728.62亩,其中西安市41宗2407.98亩,榆林市9宗1286.64亩,汉中市1宗34亩。
——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成本
在出让土地前,由政府对多项区域评估评价事项打包办理,形成区域评估评价成果,由区域内投资项目无偿共享使用,最大限度解决评价事项多、评价时间长、评价部门多等问题,大幅降低了企业用地时间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引导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合产业导向和地块实际,由政府设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标准等多项控制性指标,作为土地出让前置条件,在出让公告中一并发布,用地单位可根据需求对标竞价,在客观上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企业履约兑现承诺
企业在取得“标准地”后,与当地政府签订“标准地”投资建设合同,承诺按约兑现相关指标,明确违约责任。政府建立监测核查机制,对用地单位建立项目建设、竣工验收、达产复核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监测,对合同履行、承诺兑现情况实施协同监管,并按约定予以奖惩。
西安市先导院项目
项目地处西安市高新区长安通讯产业园西南部。借助于“标准地”改革试点政策,企业从正式申请到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仅用时2天,申报材料减少70份以上,节省企业负担100万元;项目亩均固投1066万元、亩均产值1400万元、亩均税收116万元,分别高于高新区标准33%、近18%和90%;项目建成后,容积率将达到1.49、建筑密度高达47.65%,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榆林市榆神工业区项目
榆林市榆神工业区是省级标准地改革试点地区,园区全面开展了区域评估评价,入区企业可以无偿使用区域节能评价、区域环境评估评价成果数据,直接应用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评价成果,实实在在享受到办理手续的便利,实现了为企业减负赋能。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项目
“标准地”改革中,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根据项目产业定位和地块实际,在确定“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用地标准、建筑容积率、能耗标准”等5项控制性指标标准的基础上,纳入“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建成“5+X”标准地用地指标体系。用地企业可根据指标要求,提前开展方案设计,同步签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标准地”信用承诺书》,履行相关承诺,即可拿地开建。通过改革,企业社会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联合验收时限分别压缩至5个、8个工作日,较改革前时限压减75%,真正实现“交地交四证、拿地即开工、建成即投用”。预计为西咸新区沣西新城220个项目节省编制费用约6600万元,评审费用约440万元,真正实现审批过程“零收费”、工程报建“零成本”,企业获得感、幸福感更强,改革成效更实更显著。
(记者:况元媛 消息来源:省自然资源厅)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