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会 革命圣地跳动的“红色心脏”——记延安革命纪念馆

时间:2021-07-26 09:50:5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红色故事会 革命圣地跳动的“红色心脏”——记延安革命纪念馆

71年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坚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通过10次大的陈列改造,不断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开拓红色文化传承新途径,积极探索馆校合作新方式,努力打造青少年教育品牌


34022275ddf97e6eefaa8946fa09eafc.jpeg

延河之畔的延安革命纪念馆仿佛革命圣地一颗跳动的“红色心脏”。

红色故事会 革命圣地跳动的“红色心脏”——记延安革命纪念馆

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彰显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历史如镜,初心可鉴。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如今,无数华夏儿女走进纪念馆,重温这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人民排除万难、创造辉煌奇迹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感受波澜壮阔的十三年延安岁月,触摸革命圣地跳动的这颗“红色心脏”。

守护“精神家园”里的历史足迹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老镢头开辟出了新天地;到延安去,到延安去,纺线车摇出了东方的晨曦……”

一首《到延安去》凝聚着无数青年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

“展览中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增强了展品的动态效果,非常有趣!”7月17日,正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的山东理工大学学生骆晓珂告诉记者,观展中她不仅看到了许多未曾了解过的历史知识和人物,更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

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实物遗存,是帮助我们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增强对党的情感认同的重要物质依托,是讲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至关重要的载体。6月30日,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提升改造后全新亮相,这是建馆以来第十次提升改造。

2021件珍贵文物、900多张照片、29项艺术品场景、30处红色教育空间、40余项科技多媒体展示……此次提升改造,纪念馆运用流线科学化、空间通透化、布局庄重化、展示场景化、手段多样化、研学自助化理念,完整再现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壮阔画卷、毛泽东思想成熟发展和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光辉历程、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进程,为游客送上一份红色旅游的“盛宴”。

每一次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

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石刻“实事求是”,周恩来从苏联带回的“三用”深褐色皮大衣,林伯渠奖给女劳动英雄黑玉祥的“纺织起家”奖状……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无论是中共领袖、高级将领还是普通士兵、农民劳模,他们身上都闪耀着延安精神的璀璨光芒。

“我们馆藏文物3.6万件(套)、历史照片1万余张。这次提升改造我们坚持用博物馆语言办展,采用事件环绕中心组团设计,在每部分打造一个或多个由核心文物和重点内容组成的中心组团,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法将各部分的标题设计‘丰碑柱’,凝聚展区精神空间,突显延安在百年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茆梅芳介绍。

一个党史陈列,就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延安革命纪念馆,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书”。

1950年7月8日,延安革命纪念馆图书阅览室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2月,第一个文物陈列室开放。茆梅芳告诉记者:“此次展出的既有革命文物,还有历史文物和一些古生物化石,年接待观众3600人次。”

自1951年成立以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历经3次馆址变迁,先后在南关原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凤凰山麓和王家坪现址办馆。2004年4月,中宣部确定延安革命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重点项目,启动新馆建设,经过为期5年的建设和陈列布展,于2009年8月28日全面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年接待观众近400万人次。

“一个党史陈列,就是一部党史教科书。”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外宾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多次谈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功绩,建议多陈列他们的照片。

1980年5月,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始对陈列内容进行第5次大型调整,将原来的7个单元按历史顺序调整为11个单元,展出文物1300多件,照片700余张。延安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张建儒介绍:“此次调整生动再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丰功伟绩。”

每一次变迁都是一次升华,都见证着一个时代的缩影。

从南关原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到凤凰山麓,再到延河之滨的王家坪,变的是馆址,不变的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初心和使命。从几十平方米的陈列室到360平方米的展室,再到10677平方米的展馆,变的是陈展空间和手段,不变的是责任和担当。

1964年7月7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赴北京汇报陈列工作的时任中共延安地委副书记土金璋、延安革命纪念馆郭启才等同志。

此次接见,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延安革命纪念馆人。

71年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坚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通过10次大的陈列改造,不断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开拓红色文化传承新途径,积极探索馆校合作新方式,努力打造青少年教育品牌。

“我们将继续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茆梅芳坚定地说。

永远跳动着的“红色心脏”

“大家看,这匹雄姿勃勃的白色骏马首尾长187厘米、高132厘米,它鞍銮齐备,四蹄直立,马头高昂……这就是毛泽东主席在转战陕北时骑过的小青马。”每天,讲解员王园园都会这样声情并茂地为游客讲解。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王园园“战斗”了13年的“战场”。

最忙的时候,王园园一天要讲八九场,每场两个多小时,每天一杯“胖大海”就是她的“续命茶”,展馆的故事她倒背如流。

延安具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3月26日,延安市政府发布了《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将延安建设成为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示范城市。

“无论是革命遗址的维修保护,还是革命文物的征集、保护、管理和运用,都是在赓续精神根脉,传承红色基因,守护精神家园。”茆梅芳告诉记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延安革命纪念馆正在用实际行动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践行好延安精神——

拓宽文物征集方式和途径,持续加大文物征集力度;与文物保护专业机构合作,不断推进馆藏文物修复保护工作;重视文物管理保护,大力提升革命文物数字化建设水平;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径,让革命文物“发声”,让历史资料“说话”。

穿过历史的烟尘,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赓续传承,这颗跳动的“红色心脏”,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

记者 李旭佳

红色档案

延安革命纪念馆建成于1950年7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2004年4月,延安革命纪念馆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009年8月28日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

延安革命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基本陈列面积10677平方米。有馆藏文物3.6万件(套)、历史照片1万余张、图书3万余册,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为一体,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5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观众近400万人次。

延安革命纪念馆承担着宣传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和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使命,1997年被列入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4年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2020年被确定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首批试点单位。

建党百年,使命在肩,延安革命纪念馆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本报记者 李旭佳整理

访谈与点评

感悟奋斗伟业 传承革命精神

——访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茆梅芳

记者 李旭佳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具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现存革命旧址445处,革命主题博物馆30座。其中,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组建起来的综合性红色博物馆。那么在新时代,延安革命纪念馆所蕴含的核心价值、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如何转化成为党员干部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延安革命纪念馆又是如何讲好延安故事的?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茆梅芳。

茆梅芳告诉记者,多年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奋进,发挥着博物馆搜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教育等基本功能,承担着宣传党在延安十三年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延安精神教育、廉政教育等重任,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鲜活教材。

面对新时代的新考验,延安革命纪念馆将立足新起点,乘势而上、开拓进取,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赓续红色血脉,守护好红色江山。我们将坚决扛起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政治责任,有序推进革命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挖掘革命文物内涵,不断提高红色资源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持续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用好各类媒体、网络平台,实施“互联网+展示提升”工程,切实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潮”起来,让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采访手记

在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李旭佳

每天20时至24时,都是延安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张建儒学习时间。

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是他依然坚持“充电”,把延安精神讲给更多人听。

什么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其实是当年在延安形成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这都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提及延安精神,张建儒说,“当时,无数有志青年奔赴延安就是为了寻找新的精神家园,如今的延安亦是。”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背后的一个个故事,都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

有一本小小的党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是红军铁流中唯一的教授成仿吾的中国共产党党证。

成仿吾早年在日本帝国大学学习兵器制造。1919年,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走上文艺革新的道路,与郭沫若等创办了创造社。

1934年4月10日,成仿吾在瑞金领到了编号为第000608号的党证。这本小小的党证,跟随成仿吾翻越了老山界、跨过泸定桥等,更难得的是,它还记录了1934年4月至1935年12月成仿吾逐月交纳党费的情况。虽然党证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但这本党证却见证了一位革命先行者的初心和信念。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但是延安精神永不过时,历久弥新。面向未来,我们不仅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要向成仿吾一样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践行初心,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把老一辈的革命精神运用在实践中,焕发出新时代的精神面貌。

先锋与群众

以文物为媒与历史对话

——记延安革命纪念馆文物保管员冯延宁

b2a65c07419ca3f234944a195b04d7dd.jpeg

文物保管员冯延宁每天都会通过文字和革命先辈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记者 李旭佳摄

记者 李旭佳

“90后”文物保管员冯延宁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馆藏的3.6万件(套)文物中,有3万余件纸质文物,都由冯延宁来保管。

毛泽东写《沁园春·雪》时使用的小炕桌,周恩来穿过的大衣……2018年,刚进入延安革命纪念馆不久的冯延宁第一次与文物“零距离”接触,至今,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小心翼翼打开柜门的模样。

“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党和革命事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十三年。当我第一次打开柜门看到这些见证历史的文物时,整个人都呆住了。”7月14日,冯延宁回忆当时的场景。

怎么征集文物?怎么保护文物?怎么给文物建档?……4年前,冯延宁跟着文物管理员张华学习纸质文物管理。纸质文物很容易掉渣,必须要防止酸化,做好防水、防潮等。热爱文物的冯延宁很快熟悉了各个时期馆藏文物的基本数据、基本特征和具体存放位置。

文物保护,首先要让文物“活”下去,才能让文物“活”起来。

征集、鉴选、登记、编目、入库、护理、提用、统计……文物保管是一项非常规范化的工作,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规定。自从2019年张华把库房钥匙交到冯延宁手上起,她每天“泡”在藏馆内“守护”着这3万余件纸质文物,耐得住寂寞,也坐得住冷板凳。

“文物工作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底线,守住文物安全的底线。对文物的负责就是对单位、对自己的负责。”张华经常嘱咐的话冯延宁时刻记在心里,她利用一切时间熟悉和学习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只要有空余时间就去实地研究和验证文物背后的故事。

文物是基石,承载文明与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

“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我每天都能触摸到第一手文物资料,可以通过文字和老一代革命者实现一个个跨越时空的‘对话’,‘穿越’到过去感受当时的社会百态,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历史温度。”在冯延宁看来,文物并不单单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文化血脉的传承,这份工作让她很自豪。

“女劳动英雄黑玉祥:听说你是延川县的劳动英雄,我有点不服气,要和你竞赛一下,你敢吗?”这是大生产运动期间,延川县永远区张家河村农妇高兰英写给纺织英雄黑玉祥的挑战书。

挑战书中提到的黑玉祥,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供给娃娃生活,改善了全家生活。她获得了一张林伯渠亲笔书写的“纺织起家”的奖状及一辆纺车和1万元的奖励。

当前,这张奖状正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引来不少游客围观。

“黑玉祥只是一名普通农妇,但依靠双手书写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她朴素、贤惠、勤劳,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劳动妇女的缩影。”冯延宁告诉记者,靠近了这些文物,也就是靠近了无数个故事。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每天以文物为媒,与历史对话,冯延宁越来越喜欢这份特殊的工作。作为新时代年轻的文物保管员,她信心满满:“新时代的文物保管员不仅要保管好文物,更要挖掘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躺在库房里面的文物‘活’起来,让历史发声。”

追赶超越正当时

革命圣地展新颜 同心协力谋发展

——延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37fd2d8f6f3653cb3170a5bcc912d206.jpeg

7月的延安,满目苍翠,犹如一幅生态宜居的绿色画卷。

本报记者 张权伟

“延安咋不见了黄土坡?”

“红色圣地的天空这么蓝啊!”

“快看,满山遍野的苹果树!”

……

在建党百年之际,作为中国革命圣地的延安迎来了越来越多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他们在参观革命旧址的同时,也会被延安崭新的景象所吸引。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这是1956年,诗人贺敬之回到阔别多年的宝塔山时,在《回延安》中写下的真切感受。行走在新时代的延安大地上,这样的感受依然是如此贴切。蓝蓝的天空、满山的绿植、茂盛的苹果树、整洁的民居、平坦的公路……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处处可见。

这是革命圣地的新面貌,也是200多万老区人民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的满意答卷。

革命老区迈入全面小康

沟壑纵横的陕北黄土地,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也目睹了老区人民的艰苦岁月。上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将这里描述为“我在中国见到的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延安带来巨大的变化。但直至2014年底,延安仍有693个贫困村,7.62万户20.5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3.2%。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返贫压力大,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延安完成全面脱贫任务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加快老区发展,使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党永远没有忘记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如若完不成任务,我将引咎辞职。”2018年3月26日,在延安市脱贫攻坚誓师动员视频会议上,从市上主要领导,到各区县、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每个人面前摆着的军令状末尾都如此写道。

在党中央关心和全国人民支持下,延安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奋力拼搏,以“村村过硬、户户过硬”的要求,打响脱贫攻坚战。精准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等“八个一批”工程,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选派1784名第一书记、1546个驻村工作队、3.74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市县累计投入44亿元,加快培育各具特色的扶贫产业……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让延安换新颜。

付凡平是宜川县人,因一场意外火灾先后失去3位亲人,自己也因此致残。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信念,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她先后创办了云果飘香土特产专卖体验店和宜川县蒙恩农场农产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不仅自己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带动了周边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延安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号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以必胜信念、下绣花功夫,延长、延川、宜川3个国家级贫困县成功摘帽,6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62万户20.5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226万老区人民走进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前苹果论斤卖,现在科学化种植和智能选果挑出来的好苹果都能按个卖,一时价钱不好就放到冷库里,等行情好了再卖出去,灵活多了。”种植苹果近30年的洛川果农李育宏说。

经过70多年的种植推广,延安早已是全国有名的苹果产区,苹果是当地老百姓最为倚重的“致富果”。虽然种植面积大、种植历史久,但在发展过程中,延安苹果也出现了单位面积产量低、组织化程度低、精深加工能力及抗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延安市加快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用工业化理念经营谋划苹果产业,延长产业链,用市场化思维、标准化生产将果农分散种植的苹果转化为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转型升级的结果有目共睹。2020年,延安苹果产量达到370.39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3%,“洛川苹果”以687.28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水果类价值榜首,“延安苹果”进入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前三。

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老区工业的新旧动能也在加速转换。7月6日,记者来到富县工业园区,总投资216亿元的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就建在该园区内,从远处眺望,集群式的厂房宏伟壮观、气势磅礴。

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于2015年9月全面启动,经过40余家参建单位、上万名建设者共同努力,攻克地质条件复杂、建设场地狭小等诸多困难,于2017年底顺利建成,建设速度领先于国内同类型能化项目。其中,2019年建成投产的年产2.5万吨乙丙橡胶装置是世界首套采用溶液聚合工艺技术的乙丙橡胶装置。这套设备的建成投用,填补了我省乙丙橡胶生产的空白,降低了此类产品在国内的价格。

爬坡过坎、矢志转型。近年来,延安市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达到466户,316个重大能源转化和非能产业项目建成投产;石油工业占GDP比重下降19.7个百分点;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独角兽”企业英雄互娱落户延安,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器20个;引进新经济企业1076家。如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延安新的增长引擎。

编辑:韩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书店的N种样子

    忒色 如今,西安还有不少像万邦古旧书房一样的古旧书店,它们开辟出了一个平静独处的角落,为喜欢古旧书的读者留下一方精神家园 2024-04-23

  • 韩城:千年古城传新韵

    忒色 1991年,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出台《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强化对古城的保护 2024-04-22

  • 繁花似锦 秦韵悠长

    忒色 图为4月14日航拍宁陕县秦岭乡村绿道一角 2024-04-18

  • 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启动

    忒色 穿着华服的“花神”翩翩起舞  4月14日下午,12位身着华服的“花神”现身大唐芙蓉园并巡游,这也意味着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正式启动 2024-04-16

  • “陪拍”消费成西安年轻人时尚潮流

    忒色 一位“00后”“陪拍师”小张告诉记者,最近公园里不少来拍照的人手里拿着反光板、相机,甚至还带了小板凳、折叠梯——这其中很多都是“陪拍师” 2024-04-16

  • 西安打造“微短剧好莱坞”的无限可能

    忒色 演员市场成熟、拍摄场景丰富、制作公司水平在全国都称得上数一数二,西安发展微短剧产业十分有优势 2024-04-16

  • 在农科城奋力奔跑

    忒色 赛事期间,杨凌示范区酒店延迟至15时退房,新增7辆“杨马”专列,赛前赛后安排摆渡车,为参赛选手提供免费营养早餐……今年的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上,还有4120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各处,提供赛道补给、线路引导、物品发放、医疗救助等服务 2024-04-15

  •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

    忒色 两只彩鹮现身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龚伟芳)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近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又传来好消息,在清明节假期刚刚现身的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彩鹮,引来了另一只彩鹮小伙伴,让人大呼惊喜 2024-04-11

  • 在西安赴一场和飞鸟的约会

    忒色 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候鸟良好氛围  眼下,随着夏候鸟的陆续抵达,众多鸟类已开始进入繁殖期,西安迎来新的观鸟季,除了有关鸟类的新发现外,如何保护鸟类、更好地爱鸟也尤为引人关注,这些点点滴滴都折射着西安这座城的生态自觉 2024-04-11

  • 花式出游 拥抱春天

    忒色 4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花为媒”促进城市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 2024-04-11

  • 年轻人的新潮流

    忒色 如今,“旅游搭子”“健身搭子”“通勤搭子”“逛街搭子”等“搭子”社交逐渐流行起来,成为都市年轻人日常的生活方式 2024-04-11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