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会】咸林中学:西北地区马克思主义首播地

时间:2021-05-07 07:54:05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红色故事会】咸林中学:西北地区马克思主义首播地

咸林中学创办之初,胸怀“教育救国”理想的杨松轩,常常委托正在北京大学求学的长子杨钟健替学校订购进步刊物,聘请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新教员


f3850a4f39a0a76ff921b5022bc526f7.jpeg

百年名校咸林中学。记者 姚志伟摄

在巍巍少华山下,矗立着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咸林中学。这所创立于1907年、已经走过了114年光辉岁月的学校,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杰出优秀人才,更是凭借其西北地区马克思主义首播地这一独特地位而永载史册。

4月下旬,迎着和煦的阳光,记者走进了这所百年名校。

二两银子办学堂

甫一走进校门,一座5米多高的雕像就映入眼帘。雕像眼神坚定,目视远方,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

“这是我们学校的创始人杨松轩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他‘二两银子办学堂’的故事在渭南市华州区可谓妇孺皆知。”咸林中学校长李军民指着雕像说。

李军民告诉记者,杨松轩出生于清末,1893年考中秀才。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他产生了探索新路、挽救国家危亡的思想。1907年,杨松轩和友人顾熠山、郑云章一起,用二两银子租借场地成立了华县教育研究会附设两等小学堂。1919年4月8日,他们又在学堂基础上创办了咸林中学。

咸林中学创办之初,胸怀“教育救国”理想的杨松轩,常常委托正在北京大学求学的长子杨钟健替学校订购进步刊物,聘请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新教员。杨钟健不仅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共进》《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寄回了咸林中学,还为咸林中学聘请到魏野畴、王复生、王懋廷等多位青年才俊担任教员。

据咸林中学校史馆资料记载,1923年春,杨钟健还曾打算聘请毛泽东到咸林中学任教,但最终未能如愿。同年5月26日,他在给父亲杨松轩的信中写道:“咸中教员,不知发生问题否?前之言手工教员,现已他就。前竹轩(咸林中学校长刘竹轩)托请润之(毛泽东字润之),儿日来未见他面,但以儿推测,恐不能就。”

马克思主义传西北

在杨钟健的邀请下,1921年7月12日、1922年3月底、1923年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魏野畴,北京大学毕业的共产党员王复生(又名王濡廷)、王懋廷兄弟俩先后来到咸林中学任教。

曾任咸林中学教务长、历史教员的魏野畴,是陕西境内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毕业于咸林中学、有“陕西农民运动的先驱者”之称的老一辈革命家杜松寿,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魏野畴)先生从资本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国内封建军阀对于帝国主义的附庸性上,讲到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必要性,进而又提出我国民主革命的任务。这时候,我们这些担忧国家民族命运的青少年,已经神秘地从魏先生的讲课里,第一次听到了‘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在世界徘徊的喜讯。”

1922年,共产党员王复生到咸林中学任教后,和魏野畴一起,利用教员身份,带领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印刷宣传品,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为建立党团组织做好基础性工作。同时,他们还联系上了以渭南赤水为基地进行党建活动的王尚德、张浩如,在渭南赤水职业学校向学生介绍党团刊物《向导》《共进》《中国青年》等。一时间,赤水、华县成为陕西地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重要据点,为后来爆发的轰轰烈烈的渭华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我们学校先后成立了咸林中学励志社、共青团咸中支部、咸林中学支部干事会、咸林中学支部、咸林中学特别支部等党团组织,潘自力、高克林、陈述善、李维屏等一大批进步学生相继加入党团组织,走上了革命道路。”李军民骄傲地说。

楼名正义仰贞魂

在咸林中学校园内,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小楼正中悬挂一匾,上书三个金色大字:正义楼。匾额两侧,则是一副饱含深意的楹联:“校称咸林八方学子趋关右,楼名正义一代青年仰贞魂。”

“这座小楼是我们学校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它的背后是一段令人悲伤的故事。”李军民说。

1941年1月1日,咸林中学千余名师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庆祝元旦。当游行队伍走到离县城西门不远处时,遭到国民党26兵站伤兵骚扰,兵站上尉副官王志超竟凶残地向手无寸铁的学生开枪。张在田、张钧、时毓琦3名同学当场死亡,受重伤的时万杰同学不治身亡,另有3名同学受了重伤。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卅元惨案”。

惨案发生后,咸林中学教职工、学生和家长,以及闻讯赶来的群众悲痛欲绝。学校党组织连夜开会,决定发动各方面力量,彻底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学校成立了请愿团,赶赴西安,要求时任国民党陕西省主席的蒋鼎文解决此事。惨案很快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重庆、西安、三原等地的声援电、慰问信像雪片般飞来。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国民党当局被迫答应了咸林中学师生提出的“惩办凶手”“抚恤死难同学家属”等条件。

“后来,4名死难同学的家属把抚恤金捐给了学校。为了纪念这些死难同学,学校以抚恤专款作为基金建造了这座小楼,并命名为‘正义楼’,寓意‘正义必胜’的革命精神。”李军民说,今天的正义楼,已经成为咸林中学的精神象征。

记者 姚志伟

访谈与点评

肩负历史使命 彰显时代精神

——访渭南市华州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史进军

始建于1907年的咸林中学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百年名校。在建校的114年里,学校走过了怎样一个发展历程?它背后蕴含了哪些时代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现实意义?4月22日,渭南市华州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史进军对此一一作了阐释。

史进军说,咸林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7年的华县教育研究会附设两等小学堂。杨松轩、顾熠山、郑云章等人为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全身心倾注于办学、教书、育人,并以团结、务实、创新、尚德、精业、强身的校训,影响、熏陶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

纵观咸林中学100多年的办学历程,始终与中国革命、国家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不论是废旧学、兴办现代教育,还是接受新事物、传播新思想;不论是教育教学改革,还是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论是组建学生社团,还是走出校门开展社会活动,咸林中学一直站在时代的前沿,彰显着为国为民、胸怀全局、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不畏艰难、奋斗拼搏的时代精神。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些在咸林中学发展历程中得以充分体现的时代精神,是我们鼓舞斗志、笃定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要肩负历史使命,勇于创新,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善于育先机、开新局,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不断创造新的更大业绩。

记者 姚志伟

44df1288b321650cba3942d93dd419e8.jpeg

咸林中学创始人杨松轩雕像。记者 姚志伟摄

采访手记

将爱国热情汇聚成时代洪流

姚志伟

从1907年创办至今,咸林中学已经走过了114年的光辉历程。回首来时的路,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岁月如何更替,爱国主义精神始终牢牢扎根于咸林中学师生心中。

咸林中学的创始人杨松轩先生,是清末的一个秀才。尽管他幼年接受的是科举教育,但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强烈的爱国心让他萌生了“教育救国”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

杨松轩之子杨钟健,毕业于咸林中学前身华县教育研究会附设两等小学堂,后考入北京大学,曾加入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他以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最终成长为我国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在杨钟健的举荐下,魏野畴、王复生、王懋廷等爱国青年先后来到咸林中学任教,并从这里把马克思主义传遍了西北大地。在他们的影响下,咸林中学一大批进步学生相继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就包括曾任陕西省委书记的潘自力、曾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高克林、曾参与组织领导渭华起义的陈述善等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咸林中学同样为祖国培养了很多践行忠诚报国之志的栋梁之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奋斗。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将全体人民的爱国热情汇聚成时代洪流、转化为务实行动,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先锋与群众

做好教育接力 续写百年辉煌

——访咸林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伟

43c088a8812a3a2822590d1f85a52154.jpeg

张伟在给学生上课。记者 穆骋摄

记者 穆骋

从高中时在咸林中学求学,到大学毕业后回到这里任教,再到如今担任咸林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今年42岁的张伟对这所学校充满深情,因为他参与并见证着这里近些年的发展。

“我是1995年考入咸林中学的,当时学校大部分建筑还是砖瓦房,最高才两层。”4月22日,走进位于渭南市华州区的咸林中学,张伟告诉记者,上学期间他就清楚地了解学校的红色历史,但真正深刻体悟到“进了咸中门,要做咸中人”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回到学校任教以后。

“咸林中学曾经培养了一批批爱国志士和优秀学子。是学校教育了我要传承红色精神,敢于创新、开拓进取。回到母校教书,我希望能带动更多咸林学子感受这份精神的力量,奋发拼搏,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张伟说。

怀着这样的信念,任教以来,张伟兢兢业业而又不墨守成规,带领师生不断探索和创新,是大家眼中的“实干派”。

“教学先育人。”张伟说,“高一学生入学后,学校会组织他们参观校史馆、了解百年咸林红色文化;每年高三学生毕业前,学校会再次组织他们集体参观校史馆。学校还会定期开展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同时,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张伟创新教学模式,在传统课本的基础上自编了《图说物理实验》《物理教与学》等教材,并带领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增加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因为工作出色,他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

作为高三年级主任,在做好基础教学工作外,张伟创新提出“学科自救”理念,结合学生自我评定与教师认定,集合全年级教师力量,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让学生根据方案及时补齐短板。

作为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伟深知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学校开展了“党建前移课堂”“党徽引领教育”等重点工作,积极发挥优秀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他倡导“做有温度的老师,培养有温度的学生”。每逢重要节假日,张伟都会精心策划各类活动,为师生送去关怀。“去年中秋节,我手写了700多张贺卡,晚上回到家手已经拿不起筷子了。但是看到大家的笑容,我很开心。”张伟笑着说。

2019年从成都考察学习回来后,张伟向校领导建议在校内实行“小坝大堰”教育管理模式。“坝的主要作用是堵,而堰的主要作用是疏。刚入学的高一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只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来管理。”张伟解释道,“我们通过感恩教育、唤醒教育、男女生针对性教育和挑战活动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习热情,挖掘潜能。”这一教育管理模式使咸林学子更加讲文明、懂礼貌,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也促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步提升,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杨松轩先生当时的理念是‘教育救国’,而现在我们奋斗的目标是实现‘教育强国’。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上,我们一定要不懈奋斗,让这所拥有百年历史的‘陕东学府’再续辉煌。”张伟坚定地说。

追赶超越正当时

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渭南市华州区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aeb99ecdb272e56f0f25738abdc17489.jpeg

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渭滨小学的孩子们在上课。记者 田锡超摄

记者 田锡超

20世纪20年代,魏野畴、王复生、王懋廷等人先后来到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的咸林中学任教,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渭南、西安乃至河南、山西等地的学子,纷纷慕名而来接受教育,并由此走上革命道路。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近年来,华州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实施教育改革,全面构建素质教育体系,不断推动全区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建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

自2017年担任高塘中心小学校长以来,肖勇发现他们镇上的6所小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回流”现象。“尤其是北村小学,每年都比往年多10余个学生。”4月22日,肖勇向记者介绍,“这说明,家长越来越认可我们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

走进北村小学,一栋3层现代化综合楼显得很气派。“现在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教学一体机,安装了空调,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等也一应俱全。”肖勇说,针对留守儿童,学校还建设了关爱儿童之家,里面有宿舍、阅览室、心灵呵护室等。

近年来,渭南市华州区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区创建为契机,争取资金近2亿元,用于薄弱学校提升改造等,使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如今,华州区已创建渭南市“九项示范校”175所,“千校达标”学校55所。

在提升学校硬件的同时,华州区还通过特岗教师招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途径招聘教师482人,有效缓解了中小学教师不足问题。“目前北村小学有了专业的音乐、体育和美术老师,而以前这些课基本都是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代教的。”肖勇说。

另外,华州区还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及教学能手赛教活动,激励和带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近年来已累计培养省级名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6名,省级教学能手54名。

聚焦体艺特色和课堂改革

对于少华中学初一学生段静怡来说,每天下午5点半后去操场射箭的一个小时,是一天之中最为快乐的时光。“这时候会让自己忘记课业压力,全身心投入到运动中去,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段静怡说。

“段静怡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是初一年级极个别能拉开弓、18米内不脱靶的学生呢!”少华中学德育处主任段鹏飞说,学校在开足体音美劳学科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目前有射箭、篮球、葫芦丝等社团10多个。“由于射箭社团办得好,学校还被中国射箭协会授予了‘全国射箭重点学校’称号呢。”

据了解,目前华州区全区中小学共成立跳绳、篮球、书法、声乐、舞蹈、剪纸等社团200余个。陕化小学、城关小学、毓秀小学等学校还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在深入开展社团活动、充分展现学生特长的同时,华州区各中小学聚焦课堂改革,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瓜坡镇陕化小学的语文课堂为例,老师会根据学科特点,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将关键词与图形、色彩、线条、符号等元素建立链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本内涵。除此之外,毓秀小学开发了语文学科的“单元整合2314教学模式”,城关小学采取了“边学边教、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城关初级中学则实行了作业分层布置。

深耕红色资源与本土资源

4月12日,华州区城关小学的党员教师代表与54名学生,赴渭华起义纪念馆开展了“小小讲解员”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李可馨说:“能有机会讲述党的故事,学习革命精神,这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据负责此次活动的老师马琳红介绍,自2017年以来,城关小学每年都会定期选拔一批符合条件的孩子,前往渭华起义纪念馆学习锻炼。“孩子们经过短期培训后,就可以利用周末与节假日时间‘上岗’当讲解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华州区的孩子了解渭华起义这段历史,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综合能力。”马琳红说。

依托渭华起义这一红色资源优势,华州区广大师生广泛开展祭奠英烈、寻访英雄足迹、讲好英雄故事、颂扬英雄精神等系列活动,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此外,华州区深耕本土资源,广泛开展皮影、剪纸、面花等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校办学内涵,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城关小学被评为“渭南市非遗传承示范学校”,铁中、高塘中学、毓秀小学被评为“渭南市华州区非遗传承示范学校”。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渭南市委、市政府为全市教育发展制定了建设教育强市三年行动方案,我们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狠抓教育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华州区教育科学技术局局长赵华鹏说。

编辑:王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书店的N种样子

    忒色 如今,西安还有不少像万邦古旧书房一样的古旧书店,它们开辟出了一个平静独处的角落,为喜欢古旧书的读者留下一方精神家园 2024-04-23

  • 韩城:千年古城传新韵

    忒色 1991年,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出台《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强化对古城的保护 2024-04-22

  • 繁花似锦 秦韵悠长

    忒色 图为4月14日航拍宁陕县秦岭乡村绿道一角 2024-04-18

  • 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启动

    忒色 穿着华服的“花神”翩翩起舞  4月14日下午,12位身着华服的“花神”现身大唐芙蓉园并巡游,这也意味着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正式启动 2024-04-16

  • “陪拍”消费成西安年轻人时尚潮流

    忒色 一位“00后”“陪拍师”小张告诉记者,最近公园里不少来拍照的人手里拿着反光板、相机,甚至还带了小板凳、折叠梯——这其中很多都是“陪拍师” 2024-04-16

  • 西安打造“微短剧好莱坞”的无限可能

    忒色 演员市场成熟、拍摄场景丰富、制作公司水平在全国都称得上数一数二,西安发展微短剧产业十分有优势 2024-04-16

  • 在农科城奋力奔跑

    忒色 赛事期间,杨凌示范区酒店延迟至15时退房,新增7辆“杨马”专列,赛前赛后安排摆渡车,为参赛选手提供免费营养早餐……今年的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上,还有4120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各处,提供赛道补给、线路引导、物品发放、医疗救助等服务 2024-04-15

  •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

    忒色 两只彩鹮现身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龚伟芳)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近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又传来好消息,在清明节假期刚刚现身的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彩鹮,引来了另一只彩鹮小伙伴,让人大呼惊喜 2024-04-11

  • 在西安赴一场和飞鸟的约会

    忒色 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候鸟良好氛围  眼下,随着夏候鸟的陆续抵达,众多鸟类已开始进入繁殖期,西安迎来新的观鸟季,除了有关鸟类的新发现外,如何保护鸟类、更好地爱鸟也尤为引人关注,这些点点滴滴都折射着西安这座城的生态自觉 2024-04-11

  • 花式出游 拥抱春天

    忒色 4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花为媒”促进城市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 2024-04-11

  • 年轻人的新潮流

    忒色 如今,“旅游搭子”“健身搭子”“通勤搭子”“逛街搭子”等“搭子”社交逐渐流行起来,成为都市年轻人日常的生活方式 2024-04-11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