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闻眼 | 今天,这6位省政协委员接受了媒体集中采访

时间:2021-01-27 17:46:34  来源:陕视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两会新闻眼 | 今天,这6位省政协委员接受了媒体集中采访

1月27日,陕西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迎来第二场“委员通道”,6位来自各个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回答了民生保障、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领域的问题。


图片

1月27日,陕西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迎来第二场“委员通道”,6位来自各个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回答了民生保障、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领域的问题。

六位省政协委员走进聚光灯下

图片

我们一起来看看6位省政协委员“委员通道”上的精彩问答:

了解到您正在进行水土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请问“十四五”期间,陕西应该如何加快水土污染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图片

省政协委员、陕西省科技厅总工程师 杨柳

建议构建空—地—井立体监测网络,研发修复技术,形成全过程、多级水土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另外,围绕“安全、洁净、生态、优美”目标,实施“水涵养、水治理、水管控和水景观”四项措施。对重点污染河流,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人工调控、增加基流、提高流速、增强自净、强化监管”等措施,推进污染治理;对于基流不足的河流,通过调水、洪水地下储存等技术,增加生态基流量。同时强化土壤、地下水污染管控和修复。强化监察执法。

陕西作为文化大省,在文化产业创新,建设文化强省,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图片

省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孙瑜

说起文化产业创新,我想到了2020年末很火的电视剧《装台》,这部剧把陕西的秦腔、美食、方言、城乡风貌等生活方式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给观众,充分张扬了陕西的地域文化,让陕西人充满了自豪感,也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文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典型。

作为文化大省,陕西需要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产业,讲好陕西故事,建设文化强省。具体来说,一是推进文化产业合理布局,依托科教、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传承中华根脉文化的世界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弘扬汉唐文化,打造“唐诗之城”,沿袭汉礼文化,加强凝练主题文化形象,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二是深入凝练地域特色,继续推出如《装台》等文艺精品。三是通过全民阅读、文化惠民落地落实等举措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凝聚文化向心力,增强文化自信。

请您谈一谈秦岭和黄河在我省水资源方面的作用有哪些?工业和农业用水和我们的生活用水有什么关系?

图片

省政协委员、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陕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 陈利

我省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一是部分地区和行业水资源消耗强度控制有待强化,“以水定地,以水定产”还没有有效融入到水资源规划、评价和用水过程中。二是农业、工业用水存在较大的节水潜力,从2019年行业用水情况看,西安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水平高于我省平均水平。但再生水利用管网覆盖率低、配套设施不完善,水价杠杆作用不明显,用户利用再生循环水资源的积极性不高。我省黄河流域目前仍面临缺水的局面。地下水供水比例仍较高,占43%左右,再生水利用仅3.8%,供水水源有待优化。

建议将“以水定域、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空间规划刚性约束切实落地。推广节水技术,形成水价调节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节水计量监管,引导公众自觉节水。为我省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应有的贡献。

请问我国提出要在2060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此背景下,陕西如何继续实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

省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陈斌

能源产业是陕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还难以扭转。在习总书记向世界庄严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愿景目标下,必须把碳中和的压力转变为新型能源产业技术发展的机遇,通过能源科技创新驱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转变为我省经济产业升级的动力,不断推动我省能源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氢能将主导“脱碳社会”并带动数十万亿的新兴产业市场,已成为各国竞相投入的战略制高点。我国2019年将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开发利用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到2050年,氢能产业年经济产值将超过10万亿元。通过我省原创的煤炭超临界水气化技术制取氢气,可将碳排放严重的火力发电转变为清洁高效低碳的能源供给体系,打造氢能大规模制备、储存、输运、应用的全新产业链,推动我省能源工业、制造业、汽车工业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您认为生态环境的质量,对陕西建设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图片

省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晓丽

打赢秦岭生态环境保卫战、加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构建完整严密的生态保护法规制度,是建设美丽陕西的重要举措。

建议以建设国家级生态公园为抓手,扎实推进秦岭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通过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工程和“数字秦岭”信息化监管平台等建设,将秦岭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传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等生态核心区域纳入其中,扎实推进秦岭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速黄河和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规划汉江在陕流域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增强秦岭生态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建立有机统一、层级分明的规划制度体系,划定核心、重点、一般保护区,实现分区保护。编制绘制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分区保护图,形成省-市-县三级保护体系,精细化管理,让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落地落实。

针对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图片

省政协委员、民进陕西省委副主委、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朱鸿

到现在为止,世界仍处于疫情之中,这难免影响民生。然而在我的视野里,只有最初的几个月,由于疫情突如其来的冲击,不仅使人恐惧,凡出行、购物、交游,都出现了困难。不过几个月以后,陕西的交通恢复了,饮食是丰富的,到医院看病没有障碍,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学秩序都很正常,文化活动也在循规展开。在疫情仍在世界范围肆虐的日子,陕西的民生能够得到全面保障,环环改善,应该予以肯定,获得掌声。

疫情在控制之中,生命在安全之中,就包含着经济活动的积极推进。不怕慢,只怕站,这是疫情时期经济活动的上策,也是可以欣慰的民生。陕西的媒体应该以各种途径,向受众提供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有助心理健康的知识。陕西有豪壮的作家群,现实主义作品一向重如泰山,举世瞩目。当此之际,也应该出现反映三秦大地济世安民及敬业乐群的作品。播读者、朗诵者,也应该加入进来,乐于传播这些作品。民生不仅是饮食男女,也包括着精神需要。在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的阶段,让文学给民生注入昂扬之气,鼓舞并勉励,是非常必要的。

编辑:韩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