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博物馆里的奇妙之旅

时间:2021-01-15 09:17:22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陕西西安:博物馆里的奇妙之旅

如何守住民俗文化的根。这些问题,都能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找到答案。作为全国首家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研究、展示为主的非国有博物馆,30多年来,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聘请当地民间建筑能工巧匠,将散落在关中各地的典型民居整体收购,再迁移


明清古民居院落长啥样?如何守住民俗文化的根?怎样与学校携手开展好第二课堂?这些问题,都能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找到答案。

“前不久,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博物馆不仅要抢救文化遗产、珍藏民族记忆、讲述中国故事,更要担负起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发挥好‘大学校’作用,让更多人从中受益。”1月8日,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文明创建工作组组长瑚燕表示。

一件件“抢救”回来的藏品

关中民居、拴马桩、上马石,漫步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会不自觉被周围古老传统的景象吸引。

在这里,所有关中民居都是从拆迁改造工程中“抢救”回来的。

作为全国首家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研究、展示为主的非国有博物馆,30多年来,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聘请当地民间建筑能工巧匠,将散落在关中各地的典型民居整体收购,再迁移复建到该博物院,进行异地保护。目前,该博物院已抢救、保护和征集历代石雕、砖雕、木雕、字画以及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器物4万余件(套),收藏保护明清时期古民居院落40院、近千间房屋,而且大多采用一砖一瓦、一宅一院一比一复原保护,初步形成了民间艺术、关中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字画等4大系列藏品类别。

此外,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还抢救整理了地方戏曲、民间故事、工艺作坊、礼俗乡规等,多角度展示关中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在这里,大到古民居院落,小到煤油灯、食盒等,都在讲述一段过往岁月。

“民俗文化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民俗文化,不仅是纪念过去,更是创造未来,我们一定要守住民俗文化的根。”瑚燕说。

开启学生们的奇妙之旅

“汽车要停到停车场,那古代人骑马会有专门的停马场吗?”“大家知道长安八景都有什么吗?”2020年11月20日,西安行知中学的学生们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认真聆听志愿者讲解。

除了观赏古树名木,感受庭院深深,还能见到“躺”在书本里的度量衡、战国排水管道、拴马桩,边学边做,体验民间手工艺,学生们仿佛开启了一场奇妙之旅。

“孩子们亲眼看到古代物件,亲自制作民俗手工艺品,会有一种触摸历史的真实感,加深他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对民族的认同感。我们相信,这种走心的体验会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颗种子,逐渐生根发芽。”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宣教部部长马晓青介绍。

据了解,为了让学生群体“吃透”历史文化,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围绕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组织教育学者和文博专家反复研讨,形成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讲解方案,并量身定做体验项目。

不单是“我讲你听、你问我答”,在研学旅行的讲解中,学生们通过互动体验,现场学唱华阴老腔、制作木版年画拓片、剪五瓣花。为学生们量身定做课程,收到的反馈自然不同。小学生会踊跃回答老师的引导式提问,中学生则倾向于主动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在感悟中收获着。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了西安民俗艺术博物院的“铁粉”。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博物院充分发挥自身典藏、陈列和宣讲优势,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文物惠民·百万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国学好少年”等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吸引了近千所学校逾60万名大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从“护物”到“化人”的转型

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越来越多游客“进来了”,一个个志愿者却“走了出去”。

“优秀传统文化是凝固的,也是流动的。我们都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影子。经过不断传承发展,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会让更多人受益……”2020年12月16日,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科普小分队走进了雁塔区航天二一〇小学,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课。

这并不是第一次尝试。近年来,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不断转变思路、创新形式,接连举办了“家西安·70年”——西安市社会科学普及周、“红袖章、树新风、保安全、快乐行”“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号召志愿者队伍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宣讲优秀传统文化,让民俗文化更加接地气,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此外,为更好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成立了“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围绕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常态化开展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培训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芒。

“文明创建工作没有终点。接下来,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会继续发挥自身典藏、陈列和宣讲优势,完成由‘护物’到‘化人’的转型,以‘藏物为主’到以‘育人为主’的转变,把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建成一所弘道修德、观风增识、崇文培才、览物进学、呈艺育美的‘大学校’。”瑚燕说。

学生们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参观。

编辑:秦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繁花似锦 秦韵悠长

    忒色 图为4月14日航拍宁陕县秦岭乡村绿道一角 2024-04-18

  • 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启动

    忒色 穿着华服的“花神”翩翩起舞  4月14日下午,12位身着华服的“花神”现身大唐芙蓉园并巡游,这也意味着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正式启动 2024-04-16

  • “陪拍”消费成西安年轻人时尚潮流

    忒色 一位“00后”“陪拍师”小张告诉记者,最近公园里不少来拍照的人手里拿着反光板、相机,甚至还带了小板凳、折叠梯——这其中很多都是“陪拍师” 2024-04-16

  • 西安打造“微短剧好莱坞”的无限可能

    忒色 演员市场成熟、拍摄场景丰富、制作公司水平在全国都称得上数一数二,西安发展微短剧产业十分有优势 2024-04-16

  • 在农科城奋力奔跑

    忒色 赛事期间,杨凌示范区酒店延迟至15时退房,新增7辆“杨马”专列,赛前赛后安排摆渡车,为参赛选手提供免费营养早餐……今年的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上,还有4120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各处,提供赛道补给、线路引导、物品发放、医疗救助等服务 2024-04-15

  •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

    忒色 两只彩鹮现身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龚伟芳)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近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又传来好消息,在清明节假期刚刚现身的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彩鹮,引来了另一只彩鹮小伙伴,让人大呼惊喜 2024-04-11

  • 在西安赴一场和飞鸟的约会

    忒色 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候鸟良好氛围  眼下,随着夏候鸟的陆续抵达,众多鸟类已开始进入繁殖期,西安迎来新的观鸟季,除了有关鸟类的新发现外,如何保护鸟类、更好地爱鸟也尤为引人关注,这些点点滴滴都折射着西安这座城的生态自觉 2024-04-11

  • 花式出游 拥抱春天

    忒色 4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花为媒”促进城市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 2024-04-11

  • 年轻人的新潮流

    忒色 如今,“旅游搭子”“健身搭子”“通勤搭子”“逛街搭子”等“搭子”社交逐渐流行起来,成为都市年轻人日常的生活方式 2024-04-11

  • 如何在“带货江湖”中打造“长安爆款”?

    忒色 10时许,记者在农产品直播间见到了本土新主播闯闯,小伙子今年23岁,拥有大专学历的他入职才8周,讲起海南金煌芒果的香甜却头头是道 2024-04-09

  • 油菜花海 迎客来

    忒色 2024-04-08

  • 朱鹮近亲彩鹮现身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忒色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监测员介绍,此次现身的彩鹮悠闲地漫步在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边,双腿修长,羽毛整体呈深栗色,嘴长而下弯,嘴时而插入浅水中觅食,时而插入后翅整理羽毛

    2024-04-08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