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老人用900根竹条做动态兵马俑战车 网友:兵马俑真爱粉

时间:2020-11-27 17:33:11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83岁老人用900根竹条做动态兵马俑战车 网友:兵马俑真爱粉


83岁老人用900根竹条做动态兵马俑战车。 视频来源:漩涡视频。

11月26日,在陕西西安,83岁的张天伟花费4个月时间,用900多根竹条,3000多个绑扎,做了一辆长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战车的动态模型。

096dda3837b963e323df9a534ffae48b.png

48a3eb01fe707c30b88726e9ede2043c.png

54ec1e78ba49d326cc6b4d8b58ea3d66.png

e0e2dc75a37b5ff40f25f0281345d964.png

画面中,战车的四匹马以及牵绳的士兵可以灵活动起来,士兵佩戴的剑以及弓弩均可取下。据悉,老人亲手制作蜗轮蜗杆,利用机械原理,让战车可以活动,牵马的士兵头可左右摆动。

b5f887e7a695260599b1eb6a6bdf50a4.png

393d62c8db6a416214c5ba5f85a70c84.png

a686c9177f3e67095ccd6ea45f32393afadc559c.png?token=b121eb061ab045d4f93f633c040a42c1

网友评论

cbb406f91fc939542b172febb3093e06.jpeg

afb1d68afa332c918d26805d43ab03b2.jpeg

陕西一八旬老人手工制作微型农具 用技艺留住“农耕文化”

在陕西咸阳两寺渡东村有一位82岁的老人冯强仁,他用制作“微型农具”的特殊方式记录下了农耕文化。“农耕,是祖祖辈辈的记忆,我想把这份记忆保留下来。”冯强仁向记者表示。

冯强仁年轻时是一位木匠,通过做木匠活维持了一家人的生计。如今步入晚年的他,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观察。冯强仁发现,机械化的农业正在取代传统农耕方式,曾经生活中的农具也越发的少见,于是他便想到了利用自己木匠技艺,去留住正在消失的传统农耕记忆。

把农具用木头制作出来,正好发挥了冯强仁的专长。制作之前,冯强仁会将每件农具画在图纸上,然后进行选材。冯强仁介绍,不同的农具运用的木材是不一样的,主要包括有槐木、松木和花榈木等。最后再按照图纸样式等比例缩小,进行加工。

“你比方做这个铡子或土车,就要先选木料,选好木料后,再进行绘图,按照图纸比例在进行下料制作,经过打磨、加工等技艺后才能完成一件‘微型农具’的创作。”冯强仁说,通常制作一件“微型农具”最短需要一天时间,最长需要五到六天时间。

为了更好的展示“微型农具”,冯强仁将家中两间房子改造成了“农耕文化展览室”,里面陈列着60余件各类“微型农具”。记者在现场看到,农用大车、纺线车、风箱、木犁等农具一应俱全。这些“农具”不仅外形逼真,还能进行操作“使用”,可谓是“惟妙惟肖”。

现在制作“微型农具”已经成为冯强仁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对“微型农具”的痴迷,也感染了身边的家人。他的儿子冯亚庆平时除了经营水果生意外,闲时都会在各处“淘宝”,收集各类农耕用具。

冯亚庆表示,为了弘扬农耕文化,平时收藏了许多现实版的农耕用具,同时为了继承父亲这门手艺,也在不断地跟父亲学习制作“微型农具”的技艺。他认为,制作“微型农具”就是为了让下一代人,能够了解过去的历史。

冯强仁用技艺留住了农耕文化,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农具的“大门”。冯强仁表示,会继续制作更多的农具,深挖农耕文化,把中国传统农耕记忆传承下去。

(原标题:83岁老人用900根竹条做动态兵马俑战车:耗时4个月,绑扎3000个)

编辑:高冠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