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陵县:美丽乡愁,在“龙乡”的山水间

时间:2020-07-28 15:44:20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陕西黄陵县:美丽乡愁,在“龙乡”的山水间

黄陵县桥山街道办南河寨新村是移民搬迁新型农村。当地人说,黄陵的乡村留得住人,一是美丽宜居,二是有这份“龙乡”的乡愁在。这是黄陵县在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过程中呈现出的一大特点


黄陵县桥山街道办南河寨新村是移民搬迁新型农村。7月14日,一场雨过后,这里天空湛蓝,白云悠悠,显得更美丽了。

“桥山夜月聚风光,沮水秋风透体凉……”在黄陵县,人人都能说几句“黄陵八景”,这“八景”总结和诠释着黄陵的美丽。“龙乡”是黄陵人对家乡的称谓。当地人说,黄陵的乡村留得住人,一是美丽宜居,二是有这份“龙乡”的乡愁在。

7月14日上午,黄陵下着雨。在阿党镇北村村委会小院前,村支书杨世锋告诉记者,这里本是北村小学的旧址。原先灰砖木门的门楼如今还保留着,一进院,影壁上写着两句话:留住乡愁记忆,塑造精神家园。这是黄陵县在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过程中呈现出的一大特点。在“龙乡”山水间,文明之花正绚丽绽放。

“啥都干干净净的!”

7月14日下午,桥山街道南河寨社区迎来雨后初晴的蓝天,白云悠悠,宛如油画。这里是因地质灾害而搬迁的新农村,当地人称之为南河寨新村。

雨后的阳光照进窗明几净的厨房,刚蒸出的馒头在案板上冒着热气,刘凤亚的脸上满是喜悦。10年前,刘凤亚家随村子迁过来。如今,她住着“前厅后院”式独家小院。后院用来养牲口、放杂物,前院是三间房,一间单隔出来,其他两间打通,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齐备。房前屋后的空闲处用来栽花种草。“新村条件好,啥都干干净净的!”刘凤亚说。

近年来,黄陵县实施了道路交通、安全饮水、民居改造、农村改厕、绿化美化、公共配套“六大工程”;同时结合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治理等工程,建设新型农村社区8个、移民新村12个,使近万名群众喜迁新居。

生活条件改善了,文明程度也会提高。在北村的杨振虎家,记者见到了一个垃圾分类桶。“垃圾分类也是保护村里的环境卫生。”杨振虎笑着说,垃圾分类在黄陵的农村并不新鲜。在隆坊镇上官村和官庄村,村里人把分类好的垃圾带到垃圾中转站。进行垃圾分类的群众能获得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的积分可以到村里的爱心超市兑换一些生活用品,调动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受文化熏陶,乡风也净化了!”

韩水利小时候家里穷、不识字,但在剪纸方面很有天赋。7月14日,记者在店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见到了韩水利。如今的她作为文化志愿者,一直传承着剪纸艺术。

“院里飞来几只燕子,我看着高兴,就在纸上剪出来。”韩水利笑着说,“要剪字样的时候,我儿媳妇把字写好,我来剪。”她教过很多人剪纸,还把剪纸课程带进了幼儿园。“我在这种艺术传承中获得了很多快乐。”韩水利兴奋地对记者说。

摞灯山是北村的传统。正月里各家用荞面捏成灯盏,注入食用油,放上捻子,送到灯棚点亮,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秧歌、抬鼓更是受欢迎。村民杨广林年轻时就爱打锣鼓、扭秧歌,从七八岁就开始参与,到七十多岁依然坚持着。去年,北村成立了全省首家村级文联,村民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如今,北村不断挖掘和整理社火、竹马、灯山、旱船等民俗表演,促进民俗文化品牌向产业化发展。

“以前村里人闲了会打牌、喝酒、吵架,现在都忙着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大家的精气神更好了,受文化熏陶,乡风也净化了!”杨世锋很骄傲,“每年大家还互相比着哩。到过年,外面工作的人也都回来争着参加。谁家组织得不红火,自己都过意不去。”

“用村中事教村中人”

“勤奋致富,忠厚起家”“崇尚科学,和亲睦邻”……行走在官庄村的巷道间,能看到每户门柱上都挂着红牌,上面写着一段家训,落款是户主姓名。老支书牛来贵说这是“红色家训”。官庄村是开国少将牛书申的故里,村史馆的文字和照片记录着他的英雄事迹,红色文化一直影响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桥山街道秦家塬村也有一间村史馆,陈列着旧时的犁、斗、瓮、油灯……还有很多农具已经叫不出名字。这些斑驳的记忆教育着后辈人秉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目前,黄陵县建成村史馆、民俗馆52个,让村史馆、古树、古居和老照片、老物件留住乡愁记忆,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训。全县已有28个村1596户群众亮出了“家风家训”,在潜移默化中润泽着村风民风。同时道德讲堂和“一约四会”也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乡风净化、文明提升。

上官村任建斌的母亲患有心脏病,被邻居李秦岚家磨面机的声音吵得休息不好,两家便发生了矛盾。邻居是做磨面生意的,机器不能不开。矛盾调解不了,就上了村里的道德讲堂,群众都来参与调解。两家很快和解了,机器挪了位置,晚上来的磨面生意也推到第二天白天,村里人也都理解。

“有了道德讲堂,村里矛盾少多了。”上官村第一书记贾建青说,“让群众说事议事,用村中事教村中人。现在大家都会互相体谅,能让就让,闹得人尽皆知自己也会不好意思。”如今上官村的道德讲堂不仅用于说事,更用于举办各类道德讲座,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崇尚道德、崇尚文明、崇尚法治。秦家塬村实行的“四会”制度即“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制度,也起着同样的作用。

就这样,黄陵用美丽与文明留住了人心,也留住了山水间的一抹乡愁。

记者手记

留住乡愁

在黄陵县采访,能感受到文明之花开在山水间,也开在每个人心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家乡文明有着强烈的认同感。由于这里是轩辕黄帝陵所在地,当地人都自称“守陵儿女”,即使在外工作的人也对“守陵儿女”的身份强烈认同。这种对文明的认同感,就是他们乡愁的来源。

依偎着桥山沮水,古柏苍苍,黄陵县本身就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在乡村漫步,随处走进一户人家,礼貌地道一声“打扰”,他们会说:“有啥打扰的,都是咱自己家!”这是传统文化熏陶出的一种大气、好客的性格。乡村群众脸上那种朴素的幸福与喜悦,是多少精致的语言也无法描绘的。村里人说,村里环境好、空气好,生活条件也好了,外出的人也都爱回家,有些人就慢慢留下了。

能让人留下的,不仅是自然环境,还有人文环境。用文明留住乡愁,是非常美好的事。

编辑:秦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繁花似锦 秦韵悠长

    忒色 图为4月14日航拍宁陕县秦岭乡村绿道一角 2024-04-18

  • 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启动

    忒色 穿着华服的“花神”翩翩起舞  4月14日下午,12位身着华服的“花神”现身大唐芙蓉园并巡游,这也意味着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正式启动 2024-04-16

  • “陪拍”消费成西安年轻人时尚潮流

    忒色 一位“00后”“陪拍师”小张告诉记者,最近公园里不少来拍照的人手里拿着反光板、相机,甚至还带了小板凳、折叠梯——这其中很多都是“陪拍师” 2024-04-16

  • 西安打造“微短剧好莱坞”的无限可能

    忒色 演员市场成熟、拍摄场景丰富、制作公司水平在全国都称得上数一数二,西安发展微短剧产业十分有优势 2024-04-16

  • 在农科城奋力奔跑

    忒色 赛事期间,杨凌示范区酒店延迟至15时退房,新增7辆“杨马”专列,赛前赛后安排摆渡车,为参赛选手提供免费营养早餐……今年的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上,还有4120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各处,提供赛道补给、线路引导、物品发放、医疗救助等服务 2024-04-15

  •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

    忒色 两只彩鹮现身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龚伟芳)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近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又传来好消息,在清明节假期刚刚现身的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彩鹮,引来了另一只彩鹮小伙伴,让人大呼惊喜 2024-04-11

  • 在西安赴一场和飞鸟的约会

    忒色 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候鸟良好氛围  眼下,随着夏候鸟的陆续抵达,众多鸟类已开始进入繁殖期,西安迎来新的观鸟季,除了有关鸟类的新发现外,如何保护鸟类、更好地爱鸟也尤为引人关注,这些点点滴滴都折射着西安这座城的生态自觉 2024-04-11

  • 花式出游 拥抱春天

    忒色 4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花为媒”促进城市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 2024-04-11

  • 年轻人的新潮流

    忒色 如今,“旅游搭子”“健身搭子”“通勤搭子”“逛街搭子”等“搭子”社交逐渐流行起来,成为都市年轻人日常的生活方式 2024-04-11

  • 如何在“带货江湖”中打造“长安爆款”?

    忒色 10时许,记者在农产品直播间见到了本土新主播闯闯,小伙子今年23岁,拥有大专学历的他入职才8周,讲起海南金煌芒果的香甜却头头是道 2024-04-09

  • 油菜花海 迎客来

    忒色 2024-04-08

  • 朱鹮近亲彩鹮现身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忒色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监测员介绍,此次现身的彩鹮悠闲地漫步在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边,双腿修长,羽毛整体呈深栗色,嘴长而下弯,嘴时而插入浅水中觅食,时而插入后翅整理羽毛

    2024-04-08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