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故事】陕西蒲城县:麦草情缘 匠心永驻

时间:2020-07-24 11:12:46  来源:渭南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非遗故事】陕西蒲城县:麦草情缘 匠心永驻

贺兴文查看麦秆生长情况。由麦秆制作的花朵栩栩如生。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的兴文麦草工艺专业合作社大厅里,“农耕图”麦秆画格外醒目,一眼望去,熟悉的画面、似曾相识的场景唤醒了人们的农耕记忆


贺兴文查看麦秆生长情况

从麦田里的普通麦秆,到成为国礼的民间手工艺术品麦秆画,从学一门手艺养家糊口,到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这华丽的变身,贺兴文用了40年。虽然走得越来越远,但他始终秉持一颗匠心,执着坚守,潜心钻研麦秆画传统技法,不断推陈出新,将这一古老的手工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由麦秆制作的花朵栩栩如生

查看麦秆烫色情况

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的兴文麦草工艺专业合作社大厅里,“农耕图”麦秆画格外醒目,一眼望去,熟悉的画面、似曾相识的场景唤醒了人们的农耕记忆。贺兴文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耕时代的很多场景都已经消失。我以麦秆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唤醒更多人的农耕记忆,让大家了解曾经的农耕文明。”

“学个手艺,能换口饭吃,有小钱花就行。”这是父辈告诉贺兴文的话,也是他最初学习麦秆画的缘由。在学习的过程中,贺兴文渐渐喜欢上麦秆画,一做就是40年。

蒲城兴文麦草工艺专业合作社展览馆陈列着曾经的麦秆画制作工具

贺兴文展示创作作品

贺兴文将非遗艺术品与传统文化融合起来,带领艺人们日复一日,精益求精,逐渐形成了线条流畅、刻画细腻、设色典雅的艺术风格,大胆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立体浮雕等艺术的表现手法;采用熏、蒸、漂、染、打磨、刮、拼、剪、切、熨烫、绘、刻、粘、贴、镶嵌等30多道工序精工细雕;拓展了花卉、风景、建筑、花鸟、山水、人物等多种题材,先后制作的“清明上河图”“盛唐风情”“陕西八大怪”“关中风情”等麦草艺术品,其文化内涵丰富,画面古朴典雅,造型逼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他在原有屏风、牌匾等基础上,联合相关公司,通过技术转让,研制出了“麦秆画瓷瓶”,增强了麦秆画的适应性和普及程度,使这一千年传承技艺得到了创新发展。

员工进行麦秆破秆打磨

员工正在进行烫画制作

贺兴文指导员工麦秆画的制作细节

2008年,贺兴文成立了兴文麦草工艺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扶贫基地+加工厂+成员户+特色产品展销中心”的运作模式,带动周边千余人加盟加工制作。

目前,合作社共发展社员135人。现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1人,高中级技术职称和技术骨干100人。合作社根据各类人员的实际情况,通过手工技艺培训,安排相适应的劳动项目,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增加了他们的家庭收入,让更多的人腰包鼓起来。

贺兴文指导员工张贴造型图纸

同时,兴文麦草工艺专业合作社还成为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基地。近年来,合作社先后开展学习培训上百次,有少儿、青少年、中小学、移民培训、下岗职工培训、大中专院校实践团队等培训和活动。这些培训和活动的举办,使麦秆画这一艺术走进现实生活,走进校园,让传统文化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

多年来,贺兴文在学习中挖掘提升麦秆画制作技艺,凭借不懈的努力,贺兴文先后被授予“全国劳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作品“农耕图”“富贵有余”等被中国农业博物馆、香港东方艺术博物馆等国家及私人博物馆收藏,三次制作国礼,作品多次参加中外文化交流展,“丰仓”“陕西八大怪”瓷瓶被作为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礼品。

编辑:秦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