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故事】富县第一支革命武装创建者王树勋

时间:2020-06-06 00:30:43  来源:延安市富县县委党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延安故事】富县第一支革命武装创建者王树勋

王树勋,生于1908年,富县田厢村人,乳名满全,又名万全,别名立三,化名创业。他是富县籍最早的中共党员,也是富县第一支革命武装的创建者。斗争坚持了一个多月后,他们又领导八班学生撤出学校,在凤凰山庙里暂住,继续斗争


王树勋,生于1908年,富县田厢村人,乳名满全,又名万全,别名立三,化名创业。他是富县籍最早的中共党员,也是富县第一支革命武装的创建者。他的一生都在不懈地追寻解放劳苦大众的真理,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短暂的生命里谱满了华章。

094e3bb42b2bd795656eefdd02c01644.png

王树勋(右)与杨锦堂(秀亭)、孙其昌合影。

延安求学寻真理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28年秋,毛泽东一首《西江月·井冈山》歌颂了井冈山将士武装割据的伟大斗争,彰显了红军在共产党领导下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思想和从容无敌的风度,也揭示了那个腥风血雨年代里革命事业的残酷和壮烈。也是1928年的秋天,以优异成绩从富县单级师范毕业的王树勋,毅然前往延安省立第四中学求学,继续着他追寻真理的步伐。在考入四中前,王树勋就听在此上学的表弟杨锦棠说过,在共产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四中学生长期开展学生运动、建立起农民协会,唤起了穷苦大众的革命意识。从小立志要以拯救天下穷苦百姓为己任的他,早已心向往之。

开学不久,他就结识了表弟的同班同学——洛川人王世泰。两人脾气相投、志同道合,迅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王世泰经常给他讲一些进步思想,还不时秘密地给他一些《共产党宣言》《萤火》《曙光》之类宣传共产主义革命思想的小册子。王树勋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思想。“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拯救和他一样的千千万万的穷苦大众”,这个信念渐渐在他心中埋下种子、发芽生根、迅速生长。

时值国民党反动当局在全国范围内镇压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大肆搜捕屠杀共产党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戛然而止,革命陷入低谷,被迫由地上转入地下。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王树勋,更加痛恨国民党的反动独裁统治。他不为白色恐怖所惧,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向周围同学传播进步刊物、宣传革命思想。

光荣入党掀学潮

1929年,王世泰秘密加入了党组织。不久,担任四中党支部组织委员的王世泰,介绍一向表现积极的王树勋加入党组织。入党后,王树勋怀着更大的热情和赤忱的爱国之心,积极地投入到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中,出色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宣传任务,先后担任了四中党支部小组长和宣传委员,并发起成立“富洛旅延学友会”,团结富县、洛川赴延安求学的学生开展中共领导的地下革命活动。

1930年春,新学年开学不久,为了牟取私利,校长贺鼎时私自规定:新设立的八班学生每人每月交纳三元学费,不交学费不能上课。听到这个消息后,同学们十分气愤,王世泰、王树勋旋即告示召集学生开会,维护学生权益,拒交学费,在四中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潮。斗争坚持了一个多月后,他们又领导八班学生撤出学校,在凤凰山庙里暂住,继续斗争。最终,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学校向既不出钱也不悔过的学生们妥协,答应复课。

不久,贺鼎时又贪污建校专款,偷工减料利用废旧木料修建校舍,致使教室刚刚落成就倒塌了。怒不可遏的学生们在王世泰、王树勋等人的领导下又开始罢课抗议,掀起了新一轮的学潮。然而,国民党反动当局不仅不追查新建校舍的倒塌原因和贪污案件,反而动用军警镇压学生运动、搜查学生宿舍、逮捕进步青年,这种不分黑白、有意偏袒的反动行为激起了全体学生的强烈不满。

这年“双十节”,在四中党支部的领导下,一场新的学潮又拉开帷幕。参加这天纪念活动的学生,事先约好以顿脚为号抵制会议。会议一开始,王世泰、王树勋他们就带头一边顿脚,一边大声高喊:“我们不参加这种无意义的会议!退出会场!”接着,学生们按照计划有组织地撤出了会场。面对义愤填膺的学生们,持枪的军警不敢阻挡,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学生们在王树勋他们的带领下撤离会场。会议不得不中途而散,校长颜面扫地,气得浑身发抖。这次斗争后,王世泰、王树勋等人的身份也随之暴露了。学校将学生们的“反动”行为上报到省里,当局立刻下令通缉,随即对共产党组织开始了新的更加恐怖的镇压活动。

事态突变,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党组织决定,斗争活动由集中公开转为分散秘密进行。为了不被发现,化名创业的树勋和王世泰一起领着二十多名同学隐蔽在延安,准备与反动校长贺鼎时继续斗争。但是,因为有部队在学校防守着,他们始终无法下手。随着延安城里的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他们不得不返回家乡另谋他策。

创建武装闹革命

回乡不久,王世泰身份就暴露了,他决定北上保安,在刘志丹的领导下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临行前,王世泰嘱咐王树勋领导富洛两县的同学来年赴榆林求学,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春,王树勋带领弟弟王树山和一些富洛两县的同学到榆林。他们四处求学,但均被拒收。几经波折,他们上了榆林职中。孰料职中校长高崇是陕北军阀井岳秀的干儿子,更是一个丝毫不容共产党和进步学生的反动分子。入学后没几天,高崇就知道了王树勋是赤化分子,马上通知其退学,强令离校。王树勋的求学之路就此被阻,党组织遂介绍他到外地去搞地下工作。

这年前季,王树勋回到了富县田厢,在村里办起了夜校,秘密宣传革命思想,并动员王西让等村民参加革命活动,开始点燃富县革命事业的星星之火。此时,王树勋又听说谢子长、刘志丹他们创建了陕甘游击队,在陕北、陇西一带开展武装斗争,形势十分红火。他心头一动,自己何不拉起一支武装,与敌人真刀真枪干一场。

后季,富县同学李文炳、鲁永文、张至贵等分别从外地回到家里。王树勋想,这正是团结力量,扩大革命组织力量的好机会。从此,王树勋开始召集富县的几名同学,经常在家中秘密开会、活动,研究组织人力、购买枪支、开展武装斗争的具体事宜。短短几个月间,就集结了一批有志青年。秋收前后,王树勋等人就在富县交道塬、洛川菩堤塬一带联络人员、筹款、买枪,积极准备创建武装力量。鲁永文利用他哥和菩堤塬、白家塬团总薛贵林是结拜兄弟的关系,设法取得了薛贵林的支持并派手下屈志文和杨新喜各持一支枪加入了革命队伍;鲁永文又从他姨哥团总杨正宏处要了一支折腰子枪,从东茹子村张至贵那里要了七排子弹,从白家村白宝华处买了两支枪、借了一支枪;天乐村关树荣、关省气、田厢王西让各拿了一支枪;李文炳从家里背了一支猎枪;立石的陈春信、王窑科的张兰强、天乐的白随根、老寨子的鲁将义、井村的杨老四、曲西的蒋海生、咀头的霍保祥以及洛川新城堡的王双全、周来娃也先后加入进来。于是,在王树勋的努力下,一支十来个人、八九条枪的革命队伍就这样建立了起来。这是鄜州大地上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富县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序幕由此拉开。

起初,王树勋带领这支队伍在野狐子沟一带活动,有力地打击了一些臭名远扬的土豪劣绅,一时间名声大震,大快人心。但是,由于这支新生的武装力量既没有充足的人员枪弹,也没有任何战斗经验,之后和民团的几次交锋都难占上风。为了扭转不利形势,王树勋带领着王双全等人又去延安搞了一批枪支,并多方努力继续筹集经费、扩大兵力,准备北上与陕北红军汇合。1931年秋,这支革命队伍已经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共拥有50余人、20多条枪。于是,王树勋决定立刻带着队伍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合。不料,北上的队伍行至富县、甘泉、延安三县交界地带的柏树林山地时,被得到消息的富、甘、延三县民团包围。王树勋率部与敌展开殊死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一支新生的革命力量就此被疯狂的敌人所扼杀。

吴起归来遇志丹

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王树勋受了重伤,突围后秘密养伤于交道、菩提等地。1932春天,伤愈后的王树勋受组织委派,又赴吴起新寨堡以教书为名搞地下工作。红军攻打新寨堡时,他提前准备,设法活动数人里应外合,打开城门,使红军队伍顺利地进了城,打下了新寨堡。红军走后,王树勋等7人身份暴露一并被捕。反动当局将他们绑至一个悬崖边,依次杀害。千钧一发之际,王树勋趁敌不备跳崖逃脱,而其他6人均被杀害。

1933年夏天,从吴起新寨堡死里逃生的王树勋悄悄潜回田厢,住在弟弟王树山家的崖窑里。1931年秋天的那场恶战,不时地在树勋的脑中回荡,久久不能忘却。刚刚拉起的队伍就这样没了,他始终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痛定思痛,革命的火苗却始终不曾熄灭,他苦苦地盘算着如何东山再起。

陕北高原的夏夜并不很热,清凉的风儿不时掠过,让人神清气爽。王树勋躺在炕上,精神却在神游。“哥,你看谁来了。”随着木门“咯吱”一声被推开,王树山领着四个人走进了土窑。话音未落,王树勋已经翻身下炕,领头的正是王世泰,后面跟着的三个人却不相熟。王世泰给他介绍了身后的刘志丹和杨文谟、曹士荣。王树勋紧紧握住志丹同志的手,激动不已。志丹同志是他最为敬重的革命导师,今天竟然在自己家里见到了,实在意想不到。看到志丹同志身体消瘦、伤病未愈,王树勋十分心疼,忙把土炕收拾了一下,安顿志丹他们先行休息。他和王树山赶紧又去为大家张罗了一顿“美食”。

是夜,王树勋、王树山兄弟与刘志丹、王世泰几个人畅谈到大半夜。原来,王世泰现在已经是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团长,受到军长、政委杜衡(后叛变)排挤的志丹同志虽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仍然以大局为重坚持工作。新生的红二团在“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和杜衡的错误指挥下,南下创建渭华根据地,遭到敌军重兵围堵,兵败陕南,遂分散返回照金。他们一行四人途经富县,就在王世泰引导下径直来到树勋、树山家借宿一晚。刘志丹得知王树勋之前的革命经历后,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还特别嘱咐他们,要坚定革命信心,不怕困难、失败和牺牲,做好和敌人长期艰苦斗争的心理准备。

为防意外,等大家睡下后,王树勋在窑畔守了一夜。第二天,王树勋兄弟见挽留不住四人,遂准备了些干粮,将四人送出茶坊。四人顺洛河川而上,直奔甘泉。临别前,刘志丹介绍王树勋前往甘肃从事兵运工作,他欣然接受。

英烈忠魂断金城

1933年,王树勋奉命到甘肃国民党西北军内部搞兵运工作。1934年7月,他被选派到杨虎城举办的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团受训学习。1935年春,受训结业后,又被分配到国民党西北军靖宁新编十一旅一团三营任中尉连长,驻防在甘肃省靖远、会宁等地。此间,王树勋始终在部队中秘密地宣传革命思想,成立进步组织,使革命力量不断壮大。

1936年3月25日,兵运时机成熟,王树勋等人率国民党西北军靖宁新编十一旅一团三营官兵倒戈起义,在甘肃陇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蒋介石听闻震怒,迅速下令国民党东北军何柱国率部围歼新编十一旅起义官兵。经过数月的反复激战,力量悬殊的起义部队被敌军重重围困,弹尽粮绝。天空被夕阳涂上一层血色,散发出悲怆的气息。5月4日,浑身是伤的王树勋打尽了枪中的最后一颗子弹,不幸被捕,被关押在甘肃平凉第三监狱。5月14日,王树勋在狱中转出了他最后一封家书。狱中的王树勋历尽酷刑却始终不屈,敌人从他那里得不到任何东西,决定将王树勋解到兰州(又名金城)枪决。6月17日,王树勋英勇就义,时年28岁。

052af7445dbb86e0a9a9fdfff06c01be.png

王树勋革命烈士证明书

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勋烈士的遗体被安葬在兰州陕西义园。1958年,富县与洛川县合并后组成的中共洛川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在田厢村为王树勋烈士树碑纪念。王树勋的入党介绍人,历任国家铁道部副部长、国家建委副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的王世泰为王树勋撰写碑文,并称其为“创业将军”。

(本文根据《王世泰回忆录》及富县县委党史办所整理王树勋同志革命活动事迹编写而成)

编辑:秦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