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物览】古建筑——咸阳市三原城隍庙

时间:2020-06-05 13:34:15  来源:“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陕西文物览】古建筑——咸阳市三原城隍庙

三原城隍庙。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砖雕影壁、庙前木牌楼、庙门、前院木牌楼、石牌楼、戏楼、中院木牌楼、拜殿、大殿、无梁门(垂花门)、明禋亭、寝宫;两侧对称排列盘龙铁幡杆1对、石狮1对、东西碑廊、东西廊庑、钟楼、鼓楼、东西配殿等,计有房舍115


97884e56a729eed2f286d23ba8bbf620.png

三原城隍庙

三原城隍庙,明代祭祀城隍神的庙宇。位于咸阳市三原县城关镇东大街中段。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永乐至清咸丰年间曾多次增建、修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50平方米。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砖雕影壁、庙前木牌楼、庙门、前院木牌楼、石牌楼、戏楼、中院木牌楼、拜殿、大殿、无梁门(垂花门)、明禋亭、寝宫;两侧对称排列盘龙铁幡杆1对、石狮1对、东西碑廊、东西廊庑、钟楼、鼓楼、东西配殿等,计有房舍115间。大殿和拜殿呈“勾连搭”形式,拜殿歇山券棚顶,似为清代所加。钟楼、鼓楼重檐歇山十字脊,造型挺秀,脊饰华美,斗栱疏朗。影壁为水磨砖砌,正中砖雕“鲤鱼跳龙门”图案。东西碑廊嵌有摹刻岳飞书诸葛亮《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碣石40方。整座庙宇院落重重,呈纵深布局。为陕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城隍庙古建筑群。

砖雕影壁,位于中轴线南端。面宽9.5米,壁厚1.65米,通高10米。歇山琉璃瓦顶,檐下砖雕斗栱;正中浮雕“鲤鱼跳龙门”,四角透雕龙、凤图案,基座浮雕“姜太公垂钓”“喜鹊闹梅”等人物故事和吉祥图案。

铁幡杆,一对,位于影壁以北1.6米处,对称矗立,铸成于咸丰四年(1854)。通高13.85米,重约10吨。杆上铸铁斗、铁旗,杆身分别盘绕4条铁龙。左侧幡杆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曾被震断,后予修复。

庙前木牌楼,四柱三间三楼式。位于庙门前,始建于明代,清代及近代修葺。面阔10.5米,进深4.62米,高约9米。单檐歇山顶,覆琉璃瓦,饰吻兽。明楼檐下饰宝相花,额题“威灵昭应祠”五字;次楼檐下施如意斗栱及苏式彩画。牌楼两侧外延“八”字屏墙,东侧墙心砖雕“苍龙训子”,西侧墙心砖雕“鱼龙变化”。

庙门,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面阔三间7米,通高15米,重檐歇山顶,额悬“显佑城隍庙”木匾。内檐作斗八藻井,中为“阴阳太极”图,小木作工艺精致。

前院木牌楼,四柱三间三楼式。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近年维修。面阔11.5米, 进深4.2米, 高10.45米。明楼悬山琉璃瓦顶,次楼歇山琉璃瓦顶,檐下置十一踩重昂斗栱,额题“陟降在兹”四字,额枋和花板雕有“尧王访贤”“岳飞赶考”“李白醉写”“肥牛瘦马”“封侯挂印”等人物故事图案。

b012632f1d9b1f05edfb1432b33eccbb.jpeg

戏楼

戏楼,位于中院南端,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层结构,通面阔五间23.2米,进深四间13.8米,高15.9米。南为重檐歇山顶,北为单檐歇山顶,屋面覆琉璃瓦,有脊饰。楼内由10 根金柱承托,雀替、梁枋均有“苍龙戏鳌”等木雕图案。底层辟中门和侧门3个;上层设戏台,面阔5米,进深4.5米;戏台两边各有妆屋一间。

石牌楼,四柱三间青石结构。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面阔7.6米,进深2米,通高6.68米。单檐庑殿顶,檐下雕三踩斗栱,额刻“鉴观”二字。额枋及花板雕有“十八学士登瀛洲”“三顾茅庐”“鹿鹤同喜”“三阳开泰”等人物故事及动物、花卉图案。中柱镌刻“福善祸淫万里高悬日月鉴”“锄强扶弱千年永奠山河图”楹联。中院木牌楼,四柱三间三楼式。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面阔15.3米,进深5.5米,高13米。歇山琉璃瓦顶,檐下置十一踩重昂斗栱,昂头雕58个“童子佩玦”造型,额题明代尚书温纯书“明灵奠佑”四字,雀替雕饰“圯桥纳履”“黄桥授书”等人物故事图案,花板上浮雕“雷公电母”“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图案。

0e927d887496fc723c3c38d1b477eb0e.jpeg

大殿

大殿,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立于1.2 米高的台基上,前有48 平方米的石砌月台。殿身面阔五间23.2米,进深四间18.9米,通高15米;单檐歇山琉璃瓦顶,透花脊,饰吻兽。构架为五架梁,彻上明造,太平梁上仍用驼峰、叉手。檐下施斗栱与旋子彩画,斗栱为五踩双下昂,平身科二攒;后檐平身科耍头刻作卷草、“三福云”式样,歇山转角为抹角梁与顺扒梁并用,均具早期建筑的做法特征。

1751d6bb110e1a5e88e5b6bd7c95b190.jpeg

寝宫

寝宫, 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为二层楼阁,通柱结构。面阔五间18.2米, 进深四间14.2米,通高18米;重檐三滴水歇山顶,覆琉璃瓦,梁架为彻上明造。底层周围廊;各层檐下施五踩双昂或单昂斗栱,明间平身科两攒,次间一攒,布局疏朗。

c56ad701b2452915037cfab6afadb0b1.jpeg

城隍庙石牌坊

据庙内碑石记载,三原城隍庙历明清两朝增修扩建14次,其中大规模维修8次。特别是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维修后,历经风雨侵蚀,殿宇残损较甚。咸丰二年(1852),当时的三原北城望族、已故清内阁中书李锡龄夫人刘恭人捐白银4万余两,全面整修庙内建筑,油漆彩绘,重塑神像。维修工程用工3万多个,木材数百立方,于咸丰四年(1854)八月竣工。为表彰刘恭人义举,用余资在庙门前铸成一对13米高、10余吨重的铁幡杆。

自1980年始,三原城隍庙进行了创建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1980-1985年完成庙门、牌楼、戏楼、大殿、钟鼓楼等主体修缮工程,1986-1990年完成廊房、寝宫、石牌楼、照壁、仿明清四合院等主体工程。整个工程历时10年,用工5万多个,维修面积5000余平方米。2000-2002年又对西华殿和财神殿进行落架大修。2008年汶川地震后,对部分遭损设施进行了局部维修。

1981年设立城隍庙文管所。1985年成立三原城隍庙博物馆。1986年更名为三原县博物馆,主要收藏和展出吴昌硕、翁同龢、康有为、于右任、茹欲立等名家书法作品和唐代出土文物、宋元耀州窑瓷器以及十殿阎君庙藏画等文物。

1957年5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三原城隍庙”为第二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为城隍庙现围墙内;一般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外延5米内;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至新合巷,西至箔子巷,南至停车场南墙下,北至清峪河岸。

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三原城隍庙”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载于《陕西省志·文物志(上)》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陕西人民出版社)

编辑:秦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