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明绘就城市亮丽底色

时间:2020-05-28 19:57:02  来源:西安发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西安,文明绘就城市亮丽底色

以举办“十四运”为契机,我市广泛开展“西安是我家 文明创建靠大家”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网络文明传播等活动,集中整治、宣传教育、检查督导持续用力,各项文明城市创建任务有序推进


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吃饭“光盘”杜绝浪费公交地铁志愿者热情引导……

fefdae6b10fd19e5d1f9dd64a672c524.jpeg
漫步在古城西安一街一景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的气息与温度

6c7d31cdfd69729f3386ebc71fc4ea26.jpeg

花香、城美、人和,5月的西安因文明而更加光彩照人。 “现在出门走走,无论大街小巷,地面干净整洁、公厕多了美了。以前我们在这儿跳广场舞,想上厕所还得跑到一站路外的超市,现在旁边就有,还干净得很。”居住在公园南路附近的张玉兰说。

“这几年西安的变化太大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变美变干净了,居民小区环境变好了,最大的受惠者还是咱们老百姓!”家住柿园路的李顺年大爷发出由衷的感慨。

f41816d011774c25434bd7f3a241c0f3.jpeg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西安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不仅在于争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让群众广受益、得实惠。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民生改善工程,筑牢文明之本。 自1996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西安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实现文明城市创建由“全力争创”到“巩固提升”的转型升级,形成了文明城市创建“抓日常、促平常、重经常”的工作格局,健全四级联动机制,建立网格式任务清单,强化督导检查,推动文明城市长效常态化巩固提升。

ac988b3fc46d86b2dd6579efb6520941.jpeg
市委明确把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纳入全市总体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积极推进全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在全市各窗口行业开展“人民满意”主题创建活动,扩大创建工作的社会覆盖面与影响力;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群众性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城市文明创建的内涵,推动“尚德西安”道德实践系统工程在全市城乡落细、落小、落实。

e6e23efeb5820b215b7e5912f24d5d15.jpeg
以举办“十四运”为契机,我市广泛开展“西安是我家 文明创建靠大家”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网络文明传播等活动,集中整治、宣传教育、检查督导持续用力,各项文明城市创建任务有序推进。

“车让人”篇

人车之间越来越和谐

城市交通更加文明

190270175f596790cc59921c375e3ca8.jpeg
“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主题实践活动在西安开展已满三年。人车之间越来越和谐,城市交通更加文明、公共秩序更加有序。 西关正街西安市第五医院门前有一条没有设置信号灯的斑马线,附近小学、居民区聚集,到了上下学时间,人流量很大。但只要有行人过马路,驾驶员就会将车停在斑马线前耐心等待;行人也会自觉加快脚步,有的行人还会冲等待的驾驶员摆摆手、点点头表示感谢。 除了公交车、出租车,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主也加入了礼让斑马线的行列。 交警部门持续开展“车不让人”等交通陋习集中整治行动,使“车让人”成为全体市民的共识。此外,对于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等行为,依托大数据,创新整治模式,使市民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如今,这项文明交通行动在西安推行已满三年,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8%以上,交通事故数量下降70%。

“小餐桌”篇

公筷公勺成新风尚

29960727aa5589f94b2a743d53cf4fc5.png
“民以食为天,食以礼为上。”小小餐桌,承载的不仅是一日三餐,也是文明的传承。 如今,“舌尖上的文明”已成为西安城市文明的一个缩影。无论是高校、单位食堂,还是小餐馆、中高档餐饮企业,都会在醒目位置贴上“文明餐桌行动”宣传海报,在餐桌上放置“不剩饭、不剩菜”“吃不完请打包”的提示牌,浪费现象大大减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以“小餐桌”带动“大文明”,西安市委文明办发出公筷公勺、分餐制倡议,餐饮行业纷纷响应,公筷公勺成为“舌尖上的新风尚”。

志愿者篇

市民支持并切身融入

志愿服务已成习惯

0ec8c9e1b9e4ed80852d40fd16c31236.jpeg

社区志愿者为居民义务理发 “各位乘客听我言,我们是文明引导员。如有困难您请讲,‘三个一服务’在眼前。一块抹布擦站牌,一个马扎送温暖……”这是64岁的公共文明引导员钱来茂自创的文明交通宣传快板,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快板叔”。 钱来茂是全市2000名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他和他的同事们,坚持每天早晚高峰时段上街维护交通秩序,为城市文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截至2019年底,西安市注册志愿者总数超121万人,其中社区志愿者65万多人,志愿服务组织4421个(含未登记),实施志愿服务项目2.7万余个。 近期,西安市委文明办与西安轨道集团联合策划打造了“文明西安号”“西安榜样号”地铁专列和“城市文明之窗”主题车站,引导广大乘客积极投身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来。

凡人善举篇

城市大爱精神的践行者

3feea75de1609bfaa6453bb9db08ba07.jpeg
5月15日,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学员赵怡婷接到母亲电话,说长安区北长安街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她蹬上拖鞋飞奔下楼,争分夺秒抢救老人,直到救护车到场将老人抬上车,她才意识到自己已跪地半小时。 这位跪地救人的姑娘曾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女兵方队队员,以昂扬姿态阔步走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她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被赞为“阅兵女神”。 西安好医生李文涛入选2019全国十佳“最美家乡人”,警官曹金生等10人获“全国最美家乡人”荣誉……他们是正能量的传播者,也是这座城市大爱精神的践行者。 策划“小桔灯”助学项目、扶老助老帮扶贫困户的“公益达人”赵芳;免费接送老人、奋力救火的“的哥”拜龙;筑梦教育、潜心教学育人的好校长李潇…… 每月公布的“西安好人榜”是弘扬人间真善美、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良好平台,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有效抓手。 “正能量之城”“文明礼仪之城”已经成为西安亮眼的名片。

道德引领篇

家风浸润文明新风尚

8190f5d8f100eefe5354be36b79080a0.jpeg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好的家风能够带动社会文明风气向好,让家家都有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 为了弘扬传统家训文化、传播优秀家风家训理念,西安从2016年起启动家风馆建设工作。去年,由西安市纪委、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等单位承办了“崇廉尚德——好家风润西安”系列活动。 在雁塔区电子城街道205所社区的家风家训馆——尚德馆,居民可以饱览古今名人家训、社区家风典范,领略良好家风的魅力。馆内包含古代先贤、近代榜样、道德模范、三秦家风及书香传家等五大部分,从古至今、由远及近地展示出中华家风的深远与厚重。 “我们通过征集提炼传承优秀家风家训,倡导居民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社区主任邓均说。

文明创建在各个领域持续深化

6b9f9778d562a4ebeb7e64f1d200ade7.jpeg
文化与书香是照亮城市文明的一道光。 西安大力推进“书香之城”建设,一批批高品质、高颜值、多业态的新概念书店相继落成,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钟书阁、言几又、西西弗、猫的天空之城、樊登书店等国内知名书店相继进驻。悦西安、古西楼、京广尚悦等24小时书店已成为新时代西安新生活的缩影。仅去年西安新增实体书店464家,较上年增长24%,全国排名第四位。书店已成为西安的文化名片,彰显着城市的精神品格与文化气质。 2019年,西安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总数突破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146亿元,分别增长21.7%和23.1%,获评全球20个热门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夜间经济十强城市。 此外,西安还顺利通过第三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连续八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以十项重点工作为突破,西安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全面启动“三改一通一落地”,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服务圈”,通过广泛开展“四治一增”攻坚行动,铁腕治霾、柔性治水、依法治山、合力治脏、立体增绿,着力把西安打造成为绿色之城、生态之城、美丽之城……把市民对幸福家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西安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 文明创建在各个领域持续深化,文明行为在古城大街小巷开花结果,让市民享受文明成果,让游客赞叹文明底色。 西安将始终坚持以德育人、成风化人,把建设崇德向善、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作为目标要求,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与全市中心工作相融合,让文明创建真正成为民心工程、人心工程。

编辑:焦晓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