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丨纸乡人杨亚飞:记录千年楮纸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4-03-29 10:40:52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世相丨纸乡人杨亚飞:记录千年楮纸的“前世今生”

考虑到短传播的高效便捷,杨亚飞给自己在社交媒体注册了一个名为“北张村古法造纸非遗体验中心”的账号,隔三岔五的更新造纸知识,记录体验中心的变化

037ff989324de8970d89913d59364fed.jpeg

记者/王靖升 陈嘉欣

“仓颉字,雷公瓦,沣出纸,水漂帘……”在距西安市区30多公里外的长安区北张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描述的是当地流传千年的古法造纸技艺。历史上,北张村作为传统造纸作坊集中地,所产的“长安宣纸”备受文人墨客追捧,这里更是一度成为唐代的“贡纸”产地。

860897d0f0da5e4082040aff6e5f5b79.jpeg

北张村的古法造纸技艺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据传比东汉蔡伦造纸还要早二三百年。虽然历史悠久,可在时代变迁中,这项古老的技艺正渐渐被人们淡忘,一度面临几乎失传的窘境,这令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北张村、以造纸谋生的杨亚飞十分担忧。

152da2fc79fb85ce880698dbbc2d8c4c.jpeg

杨亚飞是土生土长的“北张人”,已经在这方土地上生活了五十余年。谈起村子的历史,杨亚飞总是滔滔不绝。“明清时期北张村是长安最著名的八大古镇之一,这里流行的造纸、对台戏、社火,在当时都远近闻名。”杨亚飞说,出自北张村的典故众多,但自己最熟悉、最热爱的还是和古法造纸有关的一切。

54ba4236267df6e8b4985010dba3ad00.jpeg

杨亚飞出生起就和造纸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的家族和大部分北张村村民一样,世代靠造纸为生。“小时候就是看着父母亲造纸长大的。在我们那个年代,别村的娃放学要帮家里收麦子、扳苞谷,我们村娃却是要捣浆、晾纸。”杨亚飞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村里的造纸行业发展鼎盛,九千多户村民几乎都干这一行,当时北张村有着“村间纸碓无停息,一片春声撼夕阳”的美誉。

f2c39dde5a187c61105aac20b304b970.jpeg

北张村西临沣河,南靠秦岭,村民们以当地生长繁茂的楮树作为纸张原料,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生产制作楮皮纸。这种纸的生产工艺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整个过程没有现代机械或纸药却能够分张,生产出的纸韧性十足,可以存放百十年,也被称为古法造纸的“活化石。”

a99b7e95cc4a810dc0da9ccbc00fed68.jpeg

杨亚飞说,北张村古法造纸的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历十八道大工序、七十二道小工序才能制作出一张完整的楮皮纸。“扎把、浸泡、碾皮、化穰、切幡、抄纸……每个环节都特别讲究,为了保证纸张质量,北张村的人还总结出了‘造纸凭的是水法’‘做穰凭的是蒸化’的口诀相互传习。”

4079fd4dfec0a712798ff9b15e3b2166.jpeg

然而,随着工业造纸的迅猛发展,手工纸市场受到巨大冲击,北张村的古法造纸也陷入了困境之中。“年轻人干这个赚不到钱,都出去务工了,只有年纪大的手艺人还掌握着这门手艺,如果没人传承,恐怕也快要被忘记了。”杨亚飞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2018年,北张村已经拆迁,从“十家有七家造纸”到如今只剩寥寥几户,北张村的造纸故事似乎快要退出历史的舞台。

8eca536203046bbf78b42ec623d7570f.jpeg

耳濡目染祖辈造纸的沧桑岁月,杨亚飞亲眼目睹着村落造纸的衰落,心中五味杂陈。2021年,村里一同长大的发小贺永鹏为杨亚飞带来了一个宝贵的契机。贺永鹏在高新区第三十五小学乳庄分校任校长,为了响应国家“非遗进校园”的号召,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项目引入课堂。在政策支持下,贺永鹏马上想到了热爱造纸的杨亚飞,并邀请他来校教学,两人一拍即合。

a1dbe4b28ac937e12e95d9ca547230a8.jpeg

“既然要做,就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杨亚飞认为,不能仅仅将造纸知识流于形式,比起在电子屏幕或书本上学习摸不到的知识,更应该让孩子们走到户外,亲自动手实践感受古法造纸的魅力。精心筹备后,杨亚飞的古法造纸体验中心在乳庄分校终于落成,自己则成为了“非遗体验课堂”的“首席讲师”。

8410b473b8c1afecf01694d2edc0cf67.jpeg

“我把古法造纸体验中心看得比我的工作还重。”杨亚飞笑称,在自己眼里,让更多人了解北张村造纸的故事,已成为目前生活中的重点。除了每周固定时间来校园里带着孩子们“造纸”,杨亚飞的体验中心还常常接待大学社团、留学生、志愿服务队、书画研究院等社会群体和公益组织,“很多单位联系我想要来体验,基本上都不会拒绝,有时候缺物料了,我还会自掏腰包保证大家的体验感。”

7922886cfbc91dd8cc59f32bc8943d9a.jpeg

为了更直观、生动地展示古法造纸的过程,杨亚飞开始自学拍摄剪辑,拉上自己的母亲出镜示范,自己写旁白、配音,花三个月的时间制作成一部“造纸教学纪录片”,在体验中心展播。杨亚飞说,虽然对这些年轻人喜欢的新潮玩意儿感到陌生,但自己却并未知难而退。“我的反应慢一点,但是我很爱钻研新事物。想学的东西在网上一步一步跟着摸索,学会也不难。”

8b89794c3e77d79e8682d06b48cc6bd5.jpeg

考虑到短视频传播的高效便捷,杨亚飞给自己在社交媒体注册了一个名为“北张村古法造纸非遗体验中心”的账号,隔三岔五的更新造纸知识,记录体验中心的变化。“每次有新内容我都会分享到朋友圈里,方便感兴趣的朋友查看。”

e2bcfc9280e2e03cc4da23914a35835a.jpeg

对于杨亚飞来说,除了创新传播方式,踏踏实实记录北张村造纸的历史和技艺同样重要。“北张村造纸需要详细的文字记录,之前没有人写过关于古法造纸术制作技艺的书籍,我想对它做一个系统的呈现。”为了收集资料,杨亚飞前往陕西周至县、柞水县,甘肃陇南等多地学习,查阅各类书籍,编写了《北张村古法造纸术介绍》一书。

08273b6c058d8c98a5ee7e71fb37883a.jpeg

不过,杨亚飞在做公益传播中,也遇到过许多困难。体验中心目前的运营成本几乎都需要个人承担,当杨亚飞无暇顾及的时候,还会出现没有人力帮衬的情况。“有时候会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能做的只有很小一部分。要真正做好古法造纸的传承,还是任重而道远。”

56996f42f87d70fabe6f2caab6a3f5ae.jpeg

在北张村古法造纸体验中心的门头上,挂着“纸根”两个字。对杨亚飞来说,中国的纸根在长安,而自己的纸根,就在北张村。“我是纸乡人,这片土壤养育着我。讲好古法造纸的故事是乡愁,是责任,是义务,更是一种文化寄托。”杨亚飞说。

fea995e3cf30f0a3284e9a4cdf54bb46.jpg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

编辑:贺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