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王靖升 文/苏静萌 编辑 /李媛 贺桐
唐织、唐装、唐物,历史上繁盛的唐朝,在当今仍有着不俗的影响力,这不仅展现在衣物上,更表现在其深厚的美食文化当中。在电视剧《梦华录》中,各种琳琅满目的“果子”引来无数“吃货”的热议。在2023年的进博会上,唐果子再次出圈,从手工制作到排队打卡,这个来自陕西的新中式糕点,刮起了一股热潮。
初见李欢时,她身着刺绣唐装的背心和可爱的虎头鞋,让人印象深刻,高高束起的头发与微胖的身形,仿佛穿越而来的唐朝美女。添上一杯热茶,整整一下午,她与客人的聊天始终围绕着传统文化:“唐果子起源于唐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唐朝饮茶之风盛行,便有了一边饮茶一边吃茶点的习惯,果子是茶宴中配茶食用的点心,所以也称茶果、菓子、唐果子等……”
“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快,上下班的路上匆匆吃一口,就算完成了正式一餐。但总有一些小巧精美的物件,只是看了一眼也许就打动了人心,令人欢喜。”在李欢的缁素唐茶店里,一花、一木、一果、一器,处处都有着传统文化的影子。其中,摆放整齐的唐果子,精致小巧,颜色各异,不断有游客前来问询。
“请问这是《梦华录》同款吗?”“这些荷花、狮子竟然是糕点?真精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走到这里,总会停住脚步,而李欢则是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唐果子的故事。其实,在2019年前,李欢一直从事西点行业,也是一名历史“小白”,唐诗古韵不太了解,也没多大兴趣。“那时候机缘巧合我接触了中式糕点,自此,正式变成了‘传统文化迷妹’,开始‘恶补’知识。”李欢说,从中式糕点中看中国文化,永远有做不完的文章。
在了解唐文化之初,李欢的家里多出了不少诗集、典故。唐中宗时流传至今的食谱—《烧尾食单》,也成为她探索唐果子灵感的源头。“每本诗集都是最浪漫、最真实的还原,我也正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彻底转行,开始研究唐果子制作。”
李欢说,唐人善于把点心做得娇巧玲珑,仿若一件件小的艺术品,让人在满足唇齿享受的同时也能得到视觉的治愈,所以唐果子好看,是第一要素。为了外观独特精致,李欢下了不少功夫。祥云糕、落梅酥、妃子笑,还有荷花、狮子、二十四节气样式的唐果子逐渐推出,不断受到年轻人喜欢。
在唐果子设计之初,李欢曾多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寻求灵感。“那时在博物馆看到的何家村出土的‘开元通宝’钱币,让我眼前一亮,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才知道了洒金桥取义‘撒金币’,而‘撒’的就是开元通宝。”就此,一款印有“开元通宝”的唐果子应运而生。
桃粉色的落梅酥漂亮得让人挪不开眼,而这款落梅酥的名字,也有着独一无二的浪漫。“我们都知道唐玄宗有一位爱妃名叫梅妃,因为她高洁的品行和坚忍不拔的品质,而被后人流传千古,这也正好给了我灵感。溪下水长生,一支和月香,我希望能把古人的浪漫延续下去。”李欢说。
起初,李欢主要在产品样子上进行改良和创新,让传统茶点与年轻人距离更近。但精致的外表不足以出圈,为了改善甜腻的口味,李欢多次尝试,用蜜桃、山药、豆沙、抹茶作为内馅,改良成了无糖款、少糖款,让新中式糕点不再是“热量炸弹”。再用南瓜粉、菠菜粉等天然色素,达到果子多彩的效果,也让唐果子更加健康。
天然、清甜少糖、无油……初入口时唐果子口感清爽,入口即化,绵长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与茶同食更增添几多韵味。外表美丽的唐果子,也因其与茶道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独具精神魅力,进而成为了一种文化,也成为了精致生活的风向标。
“虽然唐果子制作仅用白芸豆即可,但最难的是通过揉、捏、压、剪等手法揉搓唐果子的形状,再用推、叠等手法晕染出雅致的色彩。”李欢说,十几道纯手工的工序背后,更加考验的是耐心与个人对中式美学的理解。“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不喜欢唐文化,那一定无法制作出来一枚‘有灵魂’的唐果子。”李欢说。
“4年来,糕点师傅走了又来,对于传承发扬唐果子,始终缺少同行者。”李欢说,唐果子只是一个载体,打开了自己研究传统文化的窗,而在未来的传承和发扬中,少不了学习,更少不了坚守初心。
“现在,我赶上了传统文化热潮,总有使不完的劲。让全世界都认识唐果子是我坚持的梦想,我也相信,通过中国文化的不断发扬,盛唐点心终会深入人心,被更多人知悉和喜爱!”李欢说。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
编辑:贺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