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丨板蓝根也能染布?蓝白邂逅遇见非遗之美

时间:2023-09-05 15:28:41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世相丨板蓝根也能染布?蓝白邂逅遇见非遗之美

991633b3e82aeb8bc3cf207bb9783984.jpeg

图/王靖升 文/王佳祯

“染衣刈蓝草,织布种木棉。”清代的这句诗词描述的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代印染工艺——蓝染。蓝染其蓝,如天空、海洋一般治愈人心,这抹蓝色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双手中,被印染在衣裙之上。如今,这般手艺广泛流传于云贵川一带,在陕西鲜少运用,不过,在崔静等人的努力下,蓝染技艺也在陕西慢慢地传播开来。

11e66e79e45da3029179f128817db84f.jpeg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家看,布现在是绿色的,一会拿出来后很快就能被空气氧化,变成蓝色。”在周围“好神奇”的赞叹声中,崔静向前来参观、研学的人们展示古法蓝染的制作工艺,揭开蓝染的神秘面纱。崔静是西安人,今年5月,在白鹿仓上开了一家非遗蓝染作坊,为白鹿仓上研学和旅游的人们介绍蓝染这一传统技艺。

18c65d0347a706853406560b1909af50.jpeg

“我以前是一名音乐老师,也是个爱折腾的人,闲不住,就瞒着家里人偷偷辞职。”2017年,崔静想找个创业的项目,妈妈手上有奶奶传下的染布技术,所以想在这方面尝试一下,也能跟妈妈一起学习一起工作。有了染布的大方向,崔静便开始查找资料,她看到了受年轻人喜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于是远赴贵州苗族聚居区、江苏南通、浙江温州等地拜师学艺,将扎染的“姐妹”技法——夹染、蜡染、型糊染学了个遍,这些技法统称为蓝染。

53c43611498d0eb00796048a5799131c.jpeg

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崔静和师父们也常常有观点不一的时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也有对事物不同的认知,师父们一辈子低头做手艺,但是在销售和传播的思维上考虑不够。”崔静说,师父们常对她说的一句话是“要好好把这门手艺守住”,崔静则认为,传统手艺要和现代审美相结合,融会贯通,“守正很重要,创新也很重要!”崔静说。

88a115b11d764e71140abbb5b87bd303.jpeg

近年来逐渐流行的研学游,让崔静发现了机遇。今年3月,她租下了西安城郊白鹿仓的一间院落,计划做一个能接待研学团的蓝染工坊。在小院的设计和建设中,崔静融入了许多蓝染的设计。房屋内桌布、窗帘、壁布等,随处可见蓝染,整个小院的艺术氛围十分浓厚。

319b4d7c2a1ebec180f4be973b75a4fb.jpeg

今年5月,赶在放暑假前,小院的整修彻底完工,白鹿仓的游客们被这个小院吸引,纷纷在社交平台上传自己在小院中拍到的美图,“在白鹿仓感受古老扎染的神奇魔法”“发现了一个西安绝美的神仙扎染打卡地”“体验扎染开盲盒的乐趣”……游客们的分享,让崔静的小院在周末迎来了客流高峰。

e027de4342209be617351be02493862c.jpeg

一放暑假,崔静的小院人更多了,与崔静联系好的研学团一个个到来,让崔静忙得应接不暇,她说“最多一次接了100个孩子。”这个暑假,包括小朋友和游客,崔静的蓝染工坊接待了近6000名学生,她感慨:“通过研学,更多人认识了蓝染,其实有很多非遗项目通过研学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26876e565e5c7435a19672a916fc8096.jpeg

在研学课上,崔静重点讲解的就是她引以为傲的大染缸。“为什么叫古法蓝染?因为蓝染的颜料是传统的,纯天然的。”崔静解释,用植物提取出的色素染蓝色纺织品的方法就叫做蓝染。蓝色色素可以从板蓝根中提取,从地域上,板蓝根又分为南板兰根和北板蓝根,南板蓝根指马蓝,北板蓝根指菘蓝、吴蓝、苋蓝与蓼蓝。她说:“我的缸里,只有板蓝根、草木灰、米酒醪糟和水这四种成分,非常简单。”

804cc3682c98b4ad3f201675401663d0.jpeg

走进存放染缸的房间,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崔静说:“虽然染料闻着臭臭的,但是用它染出来的衣服不臭,还有草木的清香。”和臭豆腐的卤水很像,染缸的臭其实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味道,因此,染缸也需要“养缸”,养得越好,缸里经微生物发酵的染色成分就能更好地着色。崔静介绍,蓝染最大的特点是从蓝草中提取出的染料是绿色的,经空气氧化后才变成了蓝色,“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道理。”崔静笑着对孩子们解释,并邀请孩子们也来搅缸。

86f63739ecc858d7ef845089b719a61c.jpg

“我每天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搅缸,观察染液是不是需要再加材料。”崔静说,养缸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这需要人随时关注缸中漂浮的蓝靛花的状态,在状态不好时如果还继续使用,会让缸中的成分紊乱,就再也使用不了了。一块布、一捆皮筋、一盆染料,学生们最爱体验的便是四种技法中最出名的扎染。崔静介绍,在扎染中,最主要的三种纹样是渐变纹、山纹、水纹,“在布打开之前,谁也不知道会染成什么样,有种拆盲盒的乐趣。”

664cdae83717ae0fb178b72d1b8b4f56.jpg

“型糊染在我们民族传统服饰里用得比较广泛,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花型。”在崔静的工作室内,有一面墙摆满了型糊染的作品和其制作工具——带镂空花纹的牛皮,这些牛皮大部分是崔静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花纹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染布就像印刷机一样,豆糊掺着石灰粉,从牛皮上的花纹漏下,滴在布料上,布料吸取染液,再清理掉变得坚硬的豆糊,就会浮现出对应的精美图案。

6559762a97a061c012fc214817f57369.jpeg

“雕刻牛皮常常会受一些小伤,雕刻完手也很疼,不过看到精美的作品,这也是值得的。”崔静介绍,牛皮雕刻出来后,还要刷上桐油,防止开裂、长小虫子。不过现在也有一种PVC板可以替代牛皮的作用,比牛皮更好洗,更能量产,还不易损坏,“但是我更喜欢用复古的牛皮来印染。”

b5203ee6c97241a36357d8fe038f5ac7.jpeg

染完布,崔静的十指也被染成了蓝色。“手上的蓝色对人体没有害,搓一搓就能掉,小孩子也可以放心用。”在这方古色古香的小院中,孩子们跟着崔静学做蓝染作品,大家一起凑到颜料盆前进行染色,欢声笑语充斥着小院。崔静说:“我没想到孩子们能这么认真地学习蓝染,这也说明咱非遗蓝染很有魅力!”

bdde70627589def72b07aa5690522c7a.jpg

崔静在推广研学之余,也在开发蓝染的新应用,制作出样态丰富又符合年轻人审美的产品,耳环、帐篷、玩偶、衣裙、发卡、扇子……崔静将蓝染应用在各种日常的生活用品上,让古法蓝染焕发出了新时代的光彩。

e9a72e09bf93be2127e13470c85d5528.jpeg

“像这个小衣服,上面是旗袍,下面是这几年比较流行的马面裙,做成蓝染别有一番风味。”崔静说,自己开发产品,都是从生活中获得感悟。丰富的蓝染产品充斥着崔静生活的方方面面,她的蓝染产品也激起了客人对蓝染的喜爱。

d7630a2989b50f7e5db5276851f45a96.jpeg

目前,崔静正在筹备搭建蓝染产品的线上店铺,也希望招募一批工人参与制作更多的蓝染产品,这样既能更加广泛地传播非遗,又能带动工人增收致富。“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发明出了不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智慧传承下去。”崔静说。

489f21d7d991489926ea0b256f74d154.jpg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

编辑:贺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