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贺桐 文/李媛
暑假期间,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陕西建设技师学院,不时会传来一阵阵的蝉鸣,让偌大的校园显得有些幽静。在焊接实操课“格子间”内,滋啦滋啦的焊接声和风扇的呼呼声,好像在和室外的秋虫“对唱”“和鸣”。一朵朵焊花,闪亮了25岁的焊接实习教师刘伟和4位学生的脸庞。刘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技术技能集训,为下个月即将迎来的全国性技术比赛做着最后的准备。
“焊接这门技术体能消耗特别大,焊枪举的时间一长,手会酸,会摆动,就会影响焊接的尺寸。俯卧撑、引体向上、5公里晨跑等都能增强体能,锻炼手臂稳定性。”除了技术要点的训练,刘伟平时还要带学生进行体能训练。
刘伟来自甘肃天水,从小动手能力比较强。2015年,17岁的刘伟中考落榜,看着贫瘠的大山和终日操劳的父母,他决心去上海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船舶制造与修理,通过学习一门技术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焊工的工作环境是特定的,焊接场地狭小,有时要站直身子扬着脸焊接,焊花飞溅;有时要缩着身子甚至趴在地上歪着头焊,焊花直往脖子里钻。三伏天,工作服常常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辛苦劳累的程度可想而知。
“我是农村出来的,本来就不怕苦。”刘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为了拿稳焊枪,他每天做俯卧撑、引体向上,通过5公里晨跑增强体能;为了提高技能,刘伟从不去网吧,也不出去玩,夜以继日地的训练,打交道最多的便是熏烤的焊接、灼热的火花、弥漫的粉尘、呛人的气味。很快他成了班里的尖子生,被老师选中去参加上海市技能大赛。
2018年,经过多轮竞争他以上海市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进入国家集训队,准备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集训训练量非常大,焊枪下挂着5升桶装水,平举锻炼臂力和稳定性,每天都要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焊接训练。刚进集训班的时候有四五十个人,过了一段时间,有的学生吃不了苦,走了一半多,到后来能留在集训班的也就十几个人。
经过激烈角逐,他最终取得了全国选拔赛第五名的好成绩,入选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一年多时间里,刘伟光练习用的钢板有8000多公斤,焊材达300公斤。三年的辛苦付出,刘伟收获累累硕果。2018年毕业后,刘伟留在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担任焊接实习指导教师,彼时,他只有20岁。
机缘巧合下,2019年陕西建设技师学院面向社会招聘,刘伟以高技能人才被引进,成为学校的一名焊接实习教师。“我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会成为教师。”刘伟经常通过自己的经历给他的学生现身说法,“无论身处何地,只要你足够努力,付出总会看到回报。”
“这个娃能吃苦,而且有责任心,虽然年龄不大,但身上有一种韧劲值得同龄人学习。”他的刻苦努力也让全国选拔赛裁判、陕西建设技师学院教师朱锡霞非常欣赏,这对师徒由此结缘。2020年4月,在焊接训练过程中,他不小心把中指肌腱割断,当时感觉不舒服,医生说要恢复一年以上才能进行大强度训练。可出院才1星期,刘伟就吊着右胳膊回到工作台。在他手把手的指导下,两名学生在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接技能大赛中夺得桂冠,刘伟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老师上课的时候很严厉,下课了跟我们打成一片,几乎每天都陪着我们训练。”正在学校参加集训的学生白宇航告诉记者,暑期的集训单调而无聊,每当想放弃的时候,白宇航和他的同伴都会互相打气。
“每条焊缝都有它自己的焊接工艺,宽1毫米或者高1毫米,都会影响焊接质量。日复一日的技艺磨炼,没有极强的韧性就不会获得成功。”刘伟说,日常训练中,他们较真的就是这小小的1毫米以内。
以前做焊工时,刘伟只要照着焊工的技术参数、操作标准做就行;成为教师后,他更注重提升自己专业技能,让自己的焊接技术惠及更多学生。学生,也是刘伟今后要用很多年去雕琢的“作品”。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
编辑:贺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