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贺桐 文/李媛
“我就想隔一段时间给你发个消息,让你们能知道我最近的情况,也能放心。”“嗯嗯,一切都是新生活,好好过就好。”“每一步都在往前走。”……这是陕西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四大队副队长马柳日常的一个对话框,她的手机上,偶尔会收到曾经戒毒人员的消息,看到她们回归社会正在迎接崭新的生活,这一刻她会觉得很欣慰。
目前,马柳主要负责大队重点戒毒人员的转化、教育矫治工作。“戒毒人员也是普通人,对待他们要懂得尊重,学会倾听,善于引导而不是简单的戒治(管理)。”从事工作9年来,马柳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在她看来,很多戒毒人员吸毒是因为缺失家庭关爱,“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给予他们比家人更多的关心关爱,才能让他们在戒毒所安心疗伤,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
马柳负责的四大队戒毒队员平均年龄在四五十岁,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的反复被强制戒毒,管理起来非常不易。“最大的特点就是相比于男性,她们心思更加敏感细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需要我们在管理上更加细心。”很多时候,需要民警反复干预,多方了解情况,才能打开戒毒人员心结。
曾经有一位戒毒人员陈某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强制戒毒结束前,陈某对于即将回归社会非常迷茫和恐惧,情绪很焦虑。“我当时就发现她不对劲,整个人精神涣散,注意力总是不集中,我第一时间给她疏导,帮她解决问题,同时带她去回归社会模拟大厅熟悉一些社会场景,让她减少对未知的恐惧。”最终,马柳通过心理辅导让陈某打开了心结,缓解了陈某的焦虑情绪,使她顺利回归社会。
小叶(化名)今年39岁,已来强制隔离戒毒一年多。小叶大学毕业后考上了教师岗位,工作顺利,婚后还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家庭美满幸福。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相劝下尝试了冰毒,随后她的人生就失控了。“我其实内心知道自己不应该碰这个东西,但又抵制不了诱惑,慢慢有瘾了。每一次我都告诫自己,这是最后一次,但直到被抓也没有收住。”
刚到戒毒所,内心羞愧的小叶一度无法面对自己。“第一次到这里是担心的,害怕被另眼相看,也不知道以后该如何面对家人。”小叶的心理也是初次被强戒的戒毒人员普遍情况,针对这一问题,马柳及时与小叶进行入所谈话,一对一解答她的疑惑,让她充分了解这里的戒治生活,也让她每个月都跟家里通亲情电话。
“在这里时间好像都突然停止了,静下来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孩子,每天都过得很充实,鼓励自己要更强大更坚定,回归社会后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弥补这一段时间的缺失。我很感谢马队长和其他民警对我的帮助,也很感激家人对我的不放弃。”再有两个月,小叶就要回家了,她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好好找一份工作,把孩子和家人都照顾好。“那个东西绝对不会再碰”,说到这里,小叶用手擦拭着眼里的泪水。
马柳一边鼓励着小叶,一边疏导她回归社会的恐惧心理。“我们看管民警如果能更理解她们,在她们戒毒过程中多给一些支持,给她们更多的信心,她们顺利回归社会、抗复吸的动力就多一点。”目前,戒毒场所围绕“四期四区五中心”为主体框架的全国统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运行,四区设置生理脱毒区、教育适应区、康复巩固区和回归指导区,五中心为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和诊断评估中心,一延伸是指以衔接帮扶为延伸。小叶和其他戒毒人员在强戒所里,接受着统一的戒毒模式管理。
在陕西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各个区分布在不同的楼,戒毒人员在这里能够得到统一的标准化治疗。中午11时许,戒毒人员午餐时间到了,马柳和队员在食堂巡查着,戒毒人员则按小组坐在一起用餐。
“戒毒人员社会构成比较复杂,不只是单纯性的病人,具有多种特点。需要我们探求戒毒管理工作与心理教育矫治之间的共通性与区别性。”在强戒所工作期间,马柳自学了法律法规以及心理学相关知识,掌握了应激事件处理方法。同时,她经常与老民警交流戒毒人员管理的方法,让自己管理经验日渐丰富。
入所前,马柳曾在医院工作过几年,这段经历对她现在的工作帮助很大。“原来医身体,现在更多地是医心理,都有相通的地方。”在马柳眼里,戒毒人员跟普通人也一样,也会有很多的烦恼,因为戒毒并不容易,导致他们在这条路上会反反复复。“他们在短暂的身体戒断之后,更多的还是需要心理上的疏导和帮助。”
在强戒所里,所有的戒毒人员最期待的就是早点康复、回归社会,但面对回归,他们也有很多的顾虑和困惑。面对歧视、跟不上社会、没有经济来源等等,时常让她们手足无措。“出所前会对她们进行回归指导,比如他们出所以后要办理哪些证件,去哪些部门,所以也有模拟办证大厅,跟社会场所一样,就是让戒毒人员提前熟悉,减轻压力。”
马柳告诉记者,有些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后,也会主动跟民警聊天,讲述她们的新生活,“我觉得很多时候就是在所里相处模式的延续,在戒毒人员最难的时候,给予关爱和温暖,这样对他们的戒毒防复吸是有益的。”
“队长,我要结婚了,邀请你来参加我的婚礼”“马姐,你看我女儿漂亮吧,她太可爱了”“姐,我就想给你发个信息,让你知道我过得好,你工作要注意身体”……在关爱戒毒人员的同时,马柳也收获着她们的关爱。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马柳都会在回复中肯定和鼓励她们,“就像老朋友一样问候着。”
最近几年,马柳也感受到社会的包容。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马柳隐约听见有人在叫“马队长”,循声找过去,发现隔壁车厢一个已经解除隔离的人员对她招手,并且热情的走过来大声在地铁上介绍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起初,我内心还是有一点尴尬,地铁上这么多人,她就大声地叫我队长。当她拉着妈妈热情向我介绍的时候,我立马好感动,也很欣慰,她能主动来找我,其实很大一方面就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啊。”马柳回忆道。
在一场曾经的演讲活动中,马柳将戒毒民警比喻成“修复生命的天使”,修复着戒毒人员曾经吸毒“坏掉”的生命。“天使的愿望就是所有的戒毒人员能够早日康复,彻底戒除毒瘾,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马柳说道。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
编辑:贺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