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贺桐 文/李媛
五一前夕,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对象公布,陕西31个集体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中国电建西北院新能源工程院资源与总图所上榜。“追风而行,向光而生。”中国电建西北院新能源工程院资源与总图所所长刘军涛这样形容他们的集体。
今年40岁的刘军涛是团队里最年长的,也是经验较为丰富的领头人。“得知获奖的信息后,我们团队都很振奋,对我们来说既是荣誉,也是未来前进的动力。”在刘军涛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这支平均年龄32.6岁的队伍,从2018年3月由原风电设计院风能设计所、光电设计院光资源及总图设计所合并组建以来,先后荣获多个行业内奖项,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引领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这几年,由于新能源的发展,资源与总图所的业务范围主要在新能源政策机制研究、新能源发电规划,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分析,风电、光伏、太阳能热电站的设计、咨询服务、科技攻关和规程规范编制。“我们最短的业务投入周期是以天来计算,最长的需要好几年,前期的资源分析和政策分析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可能对于别的单位来说这个周期很长,但对我们来说习以为常。”刘军涛告诉记者,因为新能源行业短频快的发展特点,他们所经常需要加班,无论男女,只要是工作需要,大家都能顶得上。
记者在五一前夕采访时,资源与总图所的一半员工仍在外地出差。刘军涛指着空着的座位说:“大多数在外同事都在新能源的项目工地上,我们前期做了设计,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重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设计人员需要走到光伏、风电施工现场,只有现场看到设计的实际呈现,才能更好地服务。”
刘军涛仍记得,2019年,资源与总图所在为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做前期的规划设计时,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青海出差。“一般施工的地方都比较偏远,可能是路途时间占去大半,但为了高效地解决图纸和施工间的障碍,我们都是前往现场沟通。”
刘军涛所说的这个项目,是世界首条以输送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输电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国网公司为支撑青海新能源大规模开发,规划建设的青海第一条特高压输电大通道。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止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4省,线路全长1563千米,总投资223亿元人民币,于2018年11月开工建设,2020年12月30日全面建成投运。
在这个项目中,资源与总图所从前期的规划到项目开始就用了三年的时间。“比如说沿途的风速大小、时间、规律,电源点的规划与水风光发电的配比等等,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全国乃至世界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对我们来说也是考验。”其实,从风能、太阳能资源测量与评估的技术规范,到陆上风电场和光伏发电工程可研报告的编制规程,再到风电场微观选址发电量计算与光伏发电系统能效评估,资源与总图所为新能源电站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项目建成后,这条“绿电大通道”汇集青海可再生能源,送到千里之外的河南,对于促进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缓解中国中东部能源供需矛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与能源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项目完成的时候我在现场,作为其中的一员,内心很激动,但很快就需要平静下来跟着团队一起复盘。我们一般庆祝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偶尔大家聚个餐,聊聊项目中的趣事,然后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刘军涛开玩笑地说,“大概是理科生不够浪漫,缺少仪式感”。
赵薇是资源与总图所的业务骨干,手里的项目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但对于从事工作10年的她来说,总能把繁杂的工程项目理顺。“对于比较复杂的技术难题,我们经常需要研究国内外新能源的发展趋势,结合小组交流,加上以往的项目经验,碰撞出灵感。”在赵薇看来,一个个项目的顺利完成,与前沿的设计,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密切的合作分不开。
坡面超过70度的大坡度光伏项目设计、移动沙丘影响的沙漠光伏设计与开发……这些高难度的项目设计,正在被资源与总图所攻破。从酒泉、哈密等多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到新疆、青海、陕西等地的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规划……资源与总图所为国家和地方在能源改革和环境保护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技术不断在发展和更新,如今,他们开启了在光伏“上山下海入沙漠”的全场景发展模式——海上光伏技术研发。在为浙江、山东2个实验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提出了“蜂窝状大跨度支架”布置方案,为我国东南部沿海泥流地质条件、强台风条件独创的全新设计方案,引领我国海上光伏的技术进步。
在不断地发展中,资源与总图所的设计版图也已走出国门。埃塞俄比亚Adama风电期项目,巴基斯坦Tenaga风电场,巴其斯坦Dawood风电EPC项目为代表的风电业务已经完成,加纳NEK风电项目履约在即。“我们正在海外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相关业务,为他们的新能源项目提供‘中国方案’‘中国设计’。”刘军涛骄傲地说。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
编辑:贺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