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新春走基层丨“泥叫叫”传承人杨帆:把新年捏成童真的样子

时间:2023-01-20 17:43:04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世相·新春走基层丨“泥叫叫”传承人杨帆:把新年捏成童真的样子

“泥哨俏形怪有神,妙音悦耳又怡人。牛如负轭耕田野,马似脱缰闯野程。犬吠羊鸣鸭嘎嘎,龙吟虎啸鸟嘤嘤。”这首流传在西安鱼化寨的歌谣,唱的就是陕西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叫叫”。

466e6646bc67e57b93169708d130a290.jpeg

图/贺桐 文/王佳祯

“吉祥福兔”是杨帆为癸卯兔年设计的新年“泥叫叫”,独特可爱的形象在朋友圈发布后便备受关注。“‘泥叫叫’是由泥制作而成的哨子,可以发出清脆动听的哨声,因此‘泥叫叫’又名娃娃哨,是民间的传统儿童玩具。在过去,泥叫叫就是孩子们的‘手办’。”“泥叫叫”非遗传承人杨帆说,“‘吉祥福兔’是一个兔娃骑着老虎的形象,有虎年结束,迎接兔年,辞旧迎新的意思。”

85ce0e47dbf7aba8990c26bb67806ac7.jpeg

“泥哨俏形怪有神,妙音悦耳又怡人。牛如负轭耕田野,马似脱缰闯野程。犬吠羊鸣鸭嘎嘎,龙吟虎啸鸟嘤嘤。”这首歌谣,唱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叫叫”。在西安鱼化寨的“泥叫叫”传承人——杨帆的柜子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泥叫叫”,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到红楼梦,从历史人物到戏曲人物,杨帆的“泥叫叫”纵贯上下五千年,这些年来,他制作的“泥叫叫”已经有数万只。

1e61a9f6545bf555f8cfc5f9baefabe9.jpeg

“以前在鱼化寨,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都爱吹‘泥叫叫’,大人们大都会制作,后来做‘泥叫叫’的大人慢慢少了,到我父亲这一辈,村里只有他还在坚持制作‘泥叫叫’。”杨帆儿时便是听着父亲杨云峰做的“泥叫叫”长大,如今父亲已经年过古稀,还会亲手制作,父子两人常常一道比试技艺,其乐融融。

b89786161b29c2939b71e170df31e5c1.jpeg

“现在社会节奏很快,传统的‘泥叫叫’并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更萌一点,可爱一点。”去年年底,杨帆开始设计“吉祥福兔”,不仅在平板电脑上画了很多稿,尝试了不同颜色与线条,还尝试融入了剪纸、木板年画和农民画等非遗元素。

934f62852351c2167b0d0cefce02b28e.jpeg

“在平板电脑上画设计图效率很高,可以无限放大放小,还能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为创新非遗作品提供便利。”在完成设计定稿后,杨帆还把“吉祥福兔”的形象用3D软件建模成三维模型,并通过3D打印制作模具。“老一辈非遗人用泥塑的模型,我们年轻时用石膏,现在还能用3D打印,时代进步了,非遗也能跟着发展。”

b69b971e575604009f5c3a7ba14b44ae.jpeg

“兔亲和睿智,虎勇猛无惧,有新生吉祥,多福顺意,事业兴盛,人气广博之意。”在杨帆看来,借助现代的技术手段,非遗传承人能够更快更好地产出精美作品,这是新一代非遗人和老一代的不同,多种新技术的出现,为非遗在更广阔的天地传播与传承提供了可能。

4815cd3e0cf11c3cb4bfa33520df7e2f.jpeg

实际上,“泥叫叫”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捏塑、刻压、开哨孔、烧制、绘画等多个流程,复杂繁琐,其中开哨孔是决定哨声是否清脆的技术活,而上色则是考验艺术功底的精细活,也正因如此,即便有了模具,两个月的时间,杨帆也只制作出了一百多件“吉祥福兔”。

6f261be5a1ffc963a7508b905bafba4d.jpeg

“我经常想,非遗作品应该更有沉浸性和体验感,这样才更有利于传承,如果只是摆着看,那就丧失了一定的意义。”杨帆邀请了许多朋友为“吉祥福兔”上色,“我一个同学画的是穿铠甲的兔子,他说这个代表兔子勇士,另一个朋友给兔子画了一个棉袄,她说是要送给母亲。”在朋友们的笔下,吉祥福兔以多种形态展示了出来,他说这就是他最初的设想——不为作品设限,千人千面,激发想象,构成不同的风格。

e8ca8ff1e3a76693ed6d97c00258e3d2.jpeg

在杨帆自己的理解下,他为“吉祥福兔”勾勒了花钿,这让小兔子宛若一位唐朝的姑娘,高高的耳朵像唐朝侍女高高盘起的发髻,赋予作品更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在色彩和花纹上,采用了陕西当地农民画的风格,艳丽夸张,吸引眼球。“我父亲始终坚持应以写实为主,他说我做的虎牙不对,要往出掰掰,有尖尖的锋利的牙齿才能叫老虎嘛。”

2a97cf7d3abc81eb1e86ed230b9262e5.jpeg

“这是老一代非遗传承人与新一代普遍的审美差别,关于审美的争论不存在谁对谁错,而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需求。”杨帆说,老一辈人以文学作品、历史典故、戏曲演绎的人物为创作源泉,而在他的心中,每一代传承人都应该反映出自己时代的特色,这也是非遗传承人的一大责任,要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融合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

9138b771ff9b29cb0f585e2b30f39093.jpeg

每当有灵感和创意时,杨帆便会把自己的想法画在本子上,如今已积累了二十多本。除了“吉祥福兔”外,杨帆这些年也设计了许多文创产品,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带动更多非遗传承人探索新的技术、新的领域,杨帆付出了多年心血的“非遗乡集”也是一个大胆的探索。

f98a4beff0a2901d4ec2b1d02cc268ad.jpeg

“非遗乡集”坐落于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小峪口村,秦腔脸谱、广陵派古琴、土织布等非遗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给这座小村庄赋予了非遗魅力,通过非遗游学、民宿、旅游,乡集将非遗与乡村振兴结合,形成了一个优秀的样板。“乡集能让人亲身感受非遗制作,交互感是很强的。”

6a9a5f05e435a09e756a5c3ee60983db.jpeg

除了“非遗乡集”,杨帆还在校园里开设了“泥叫叫”课程,“高新区第十二小学的前身是鱼化小学,而‘泥叫叫’是属于这片土地的共同记忆。”杨帆说,鱼化寨旁边流淌着的皂河,在唐代时是漕河,用来运输货物,制作“泥叫叫”的泥便是皂河的河泥,细腻柔软,可塑性强。“冬天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炕上,父亲做,母亲点,我来吹。”一直到现在,杨帆都深爱着“泥叫叫”,怀念着快乐的童年时光。

dfda66f5e21ca877713ebed6d8ee5101.jpeg

如今,孩子们的玩具越来越多,传统的玩具已不再是主流,然而,在非遗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还是有不少传统玩具以全新的面貌回到了孩子们的视野。有人说时尚是个轮回,其实传统文化也是,非遗传承人要做的,便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如同杨帆自己所说:“传承和创新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以后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6846a499b1d67bbe7628ccb45610e370.jpg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

编辑:贺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