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贺桐 文/田珂
12月6日晚,由西演·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创排的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作为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剧目在索菲特人民剧院精彩上演。随着柴可夫斯基美妙的音乐响起,大幕徐徐拉开,一只轻灵的“白天鹅”在“王子”肩上翩翩起舞,一个贯通东西方的经典爱情故事以杂技芭蕾的全新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
舞台上,“天鹅”们优雅轻盈地在湖边舞蹈;长安城西市的空竹、抖杠热闹非凡;四小青蛙以手代足倒立起舞;鹰穴老巢里小球抛接荧光闪烁;小黑鹰钻圈三连跳……复排版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不仅增加了“丝绸之路”“大唐长安”等陕西元素,让这部西方经典文艺作品焕发出浓浓的陕西韵味。
除此之外,剧中还保留了“肩上芭蕾”“ 男女对手”“ 女子软功”“集体球技”等经典高难度杂技技巧。在此基础上又融入了魔术、滑稽小丑等多种艺术门类,让整部剧既有西方芭蕾的优雅,又有东方杂技的惊险与魔幻。
来自西演·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的孙艺娜在《天鹅湖》中担任女主角“白天鹅”一角,她直言自己是幸运的。本来是一名芭蕾舞演员的她14岁时转型成为了一名杂技演员。从那时起,训练便成了孙艺娜每天的必修课,长年累月下来,孙艺娜也落下了一身的伤病,但她从没想过放弃。
如果说,孙艺娜从芭蕾舞演员转型当杂技演员属于“半路出家”,那么对于剧中饰演男一号“王子”的周杰来说,没有一点芭蕾舞基础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 2011年,周杰从著名的“杂技之乡”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毕业后来到西安,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杂技演员。
“伤病对于杂技演员来说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而且我太热爱这个舞台了,每次站在聚光灯下就感觉自己是有使命的,特别是来自台下观众的掌声,那是对台上演员的肯定。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值了”。孙艺娜说。
回想起自己6年的校园时光,周杰坦言,在学校时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都会待在练功房里练功。“印象很深的是冬天训练的时候,虽然练功房有暖气,但由于面积太大了里面还是很冷,每次练完一套动作我的背心都是湿的,休息的间隙我就会跑到暖气跟前暖和暖和”。周杰说,那会的训练条件远没有现在好,但在那样的条件下也坚持下来了。
当得知自己要饰演《天鹅湖》中“王子”一角时,周杰内心是忐忑的。“我一个杂技演员能跳好芭蕾舞吗?”心中的疑问导致他在第一次排练的时候不在状态,从头到尾都显得手足无措。但很快,周杰调整好了心态,为了尽快融入角色,周杰一有空就会跟着视频里的芭蕾舞演员学习动作,他的搭档孙艺娜也成为他在学习芭蕾舞方面的老师。“孙老师很专业,在她的指导下我进步很快”。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舞台上,孙艺娜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每一套动作、每一个神态,她都力求达到完美。为此,孙艺娜时刻将自己的体形保持在最佳状态,体重严格控制在90斤以内,哪怕只是胖半斤,这对孙艺娜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表演中我需要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用脚尖在搭档只有巴掌般大小的肩膀上起舞、旋转,我的体重只要有一点点变化,我的搭档就有可能承受不了我的重量而导致表演失败,我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孙艺娜说。
“肩上芭蕾”作为本剧最大的亮点,也成为最考验杂技演员功底的表演项目。这个动作需要孙艺娜用脚尖立在搭档周杰的肩膀上和头上做180度旋转,这就要求孙艺娜落脚时精准、周洁托举时平稳有力。一抛一接,一腾一跃,看似惊险刺激,奇幻浪漫,实则包含了两人过硬的专业素养和默契配合。
作为“白天鹅”坚实的“底座”,周杰的肩膀被磨破了一层又一层皮,已经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茧子。为了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将搭档托举起来,周杰的斜方肌、肩胛提肌等肩部肌肉需要练得足够发达。“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是得下功夫练,我每天早上都会跑5公里步。如果当天有训练的话,为了保持体力,我会调整到3公里,跑完步再进行一些爆发力训练”。
在被问及如何理解《天鹅湖》中杂技与芭蕾的碰撞时,周杰认为,将杂技与芭蕾融合到一部剧中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创新。杂技是一门展现力量与技巧的艺术,而来自西方的芭蕾恰恰相反,“优雅”“轻盈”是它的代名词。“当杂技的‘力’与芭蕾的‘美’结合在一起时,两者相互融合就会碰发出不一样的效果”。
孙艺娜坦言,在观众的固有印象中,“险”和“惊”是杂技的代名词,说的不好听点还有“土”,当年轻一代的杂技演员们在表演的时候,更希望改变观众心中对杂技的“偏见”。“当芭蕾舞和杂技结合时,两者起到了很好的互补。杂技使芭蕾舞的技巧展示更丰富,同时芭蕾又赋予杂技动作的灵动性。在练习杂技的过程中融入芭蕾舞训练,也会起到拉长杂技演员的肢体线条,提升杂技肢体语言美感的作用。”孙艺娜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孙艺娜和周杰配合默契,完美地完成了数十套高难度的杂技动作。这130分钟的演出背后,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换来的成果。“干杂技这行,就不能叫苦。”周杰说。
当舞台上灯光亮起、舞台下掌声响起时,他们训练时流过的汗、吃过的苦、受过的伤仿佛在那一刻烟消云散了。正如他们在舞台上默契的配合一样,在被问及未来的打算时,两人都表示,“只要有舞台,只要下面有观众,就会一直跳下去。”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
编辑:贺桐
忒色 “下一步,西安市将持续在升级硬件设施、优化管理服务方面下功夫,不断优化特色街区的购物环境,促进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2023-09-25
忒色 唱响古调 体验梨园文化9月8日至15日,由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办事处主办的“遇见城墙梨园夜”秦腔文化艺术周在西安明秦王府城墙旁上演 2023-09-20
忒色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接力”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 2023-09-20
忒色 本次旅游专列除设置汉服、甲胄展示区外,创造性地设立了专门的化妆区,配备专业化妆师,为游客打造出最完美的唐代形象,体验从未有过的“上车变身,下车穿越”的独特旅行感受 2023-09-12
忒色 《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30日、31日,先后刊发《暑期文旅消费活力四射》《智慧旅游令人耳目一新》等报道,西安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汉服妆造特色产业等受到关注 2023-09-05
忒色 8月22日七夕节,延安景区联动推出七夕主题活动,让游客感受陕北婚嫁民俗文化 2023-08-23
忒色 本报讯(记者 王战荣 阮班慧)鼓乐齐鸣,朱门开启,7对“新人”在一众宫女的簇拥下,踩着大红色的地毯款款而来,跨马鞍、合卺礼、共结镜钮……8月22日,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当天,一场唐宫婚典在中国知名爱情地标景区华清宫内隆重上演,给上万名游客带来了非凡体验 2023-08-23
忒色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武云说,西安市民青睐宝鸡“微度假”,更加证明宝鸡联合西安开展“共建西宝一体化大旅游圈”系列活动的必要性 2023-08-18
忒色 市民在西安市未央区图书馆阅读书籍 记者 郝钟毓 摄 本报讯(记者 高乐)通顶书柜熠熠生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8月17日,记者获悉,西安市未央区图书馆将采用“以需设藏”馆藏建设模式,通过全面了解读者需求,不断丰富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2023-08-18
忒色 东北城角登城点开放时间为8时至20时,广大市民及游客可以在游览皇城坊历史文化街区之余,在检票口直接购票,或微信搜索“西安城墙景区”小程序进行线上购票 2023-08-14
忒色 7月28日,高端AI科技家电品牌COLMO新品首发来到西安太白之巅,将洗烘一体机、扫拖机器人两大产品融合升级,发布新品——COLMO双洗站,创造出目前家电行业从未有过的新形态、新物种。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