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丨老手艺捏出新面孔 面塑“守艺人”助力全运

时间:2021-05-24 07:54:51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世相丨老手艺捏出新面孔 面塑“守艺人”助力全运

80后的张倍源是西安市非遗“面塑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凭借着这项技艺,他在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匠人匠心”云竞技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d1cb2775c0dafc5fdd8603c3fa357bb7.jpeg

图/赵昊 文/田珂 视频/宋洋

面塑,俗称面花、捏面人,是一门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它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屏气凝视间,用手和简单工具一捏、一揉、一刻,片刻间一个个面人在传承人手上跃然而出。80后的张倍源是西安市非遗“面塑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凭借着这项技艺,他在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匠人匠心”云竞技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d8753307d3785fb212b9e6a4f95072c0.jpeg

中国的面塑技艺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现如今已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张倍源是家族第五代面塑传承人, 30岁出头的他从小看家里人制作面塑,“这样算下来的话我与面塑已经打了近30年的交道。”

df1faf21c4b93fb1b410a8074c02d4a7.jpeg

张倍源在日本学习雕塑专业,曾参与制作“火影忍者”、“海贼王”等人气日漫。回国之后的他,没有选择按部就班地去做美术教学、动漫制作等工作,而是捏起了面人。

da00e91a508e89574d74c966e9dd7154.jpeg

这一决定遭到了身边人的不理解,但张倍源却有着自己的打算:“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责任将这门古老的技艺不断传承下去,我希望让更多人的人了解它喜欢它。”

a0d09a574cf71b60aa8e488c6e367e4c.jpeg

在张倍源眼中,面塑本身是一种表达情绪的媒介,可以创作出无限的内容。回国后,他怀着敬畏之心去感知历史迭代中的文化之美,并向多位面塑非遗继承人虚心请教,学习传统面塑的制作工艺。面团在张倍源指尖上被捏出各种形态,也被赋予了更多现代气息,从传承到创新,张倍源想给面塑带去更多生机。

30efdb72b997040efd35bf8b636779e2.jpeg

“为了让年轻人都喜欢上这门传统技艺,我在传统面塑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我把动漫元素运用到捏面人的技法中,让传统技艺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一个个面人造型变得时尚起来”。

d02676fe50d260c809d30b3d0fe1f70f.jpeg

张倍源在传承中创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比例和颜色搭配用在传统文化里,把动漫手办的原理融入进去,让传统技艺在他手中迸发出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

e95f84448216285965c16d3f2a6f2486.jpeg

秉承着“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态度,张倍源在传统面塑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创新,揣摩历史和神话人物性格,使其融合到自己的面塑作品中。

d0c09ba6ced46fab316749137959393d.jpeg

“我希望一方面继承传统面塑精髓,另外一方面在传统基础上开拓创新,立足东方传统民族文化,融汇西式艺术手法,在传统魅力与现代雕塑的艺术思想中寻找共鸣。”

87e42c112862521ee2289ac249b0fb2d.jpeg

在张培源的众多作品中,丝路风情、神话故事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屡见不鲜。最近,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新的领域,为十四运会创作的系列作品《舞全运》,已经进入到最后的收尾阶段。

72b595027a572909f56058c78db06ebd.jpeg

在问及制作《舞全运》系列作品的初衷时,张倍源说,“十四运会能在自己的家乡陕西举办,我也感到很开心也很自豪,我也一直很关注体育,虽然我不能像运动员一样在赛场拼搏,但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十四运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ce7a37e25f4cd072277e55e4f60c226a.jpeg

“《舞全运》系列我计划制作34件作品,分别代表34项体育项目,目前已经完成30件作品,其他几件也都在收尾阶段。”为了能够更准确地还原运动员的神态、展示运动项目,张倍源经常去十四运场馆蹲点,观察运动员们的姿态动作,时间久了,场馆内的工作人员还和张倍源打起了招呼。

14c02957fdb97d2fbc4b27d597c9d706.jpeg

这几年,张倍源的作品逐渐成为各大博物馆、展览会上的常客,同时拥有旅游纪念品和艺术品的双重身份,被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审美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毫无二致地接纳。

4946ae6736289d58cc66fbfd32246bd6.jpeg

“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是以前对面塑艺人的真实写照,但如今,面塑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2011年,面塑技艺被列入“西安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5fcfe70e4a4a65ca89860676a3d810ef.jpeg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的张倍源经营着自己的面塑店,开班授课,他的学生中既有步履蹒跚的老人,也有刚进入学校的小学生。

ff5e95e16b3b96fe0e634b7982e27aba.jpeg

“我想让更多的人了面塑这项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更希望借助面塑作品传递温度与情感,让它真正的与时代接轨。”曾走向衰落的面塑技艺经传承人之手,在新与老之中互取所长,这是最好的传承与保护。

903a0609475fe0b6e096c3e495e4ec7c.jpeg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

编辑:贺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安康毛绒玩具创意设计国际大赛启动

    忒色 本届大赛旨在搭建全球资源对接平台,推动安康毛绒玩具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 2025-09-15

  • 一座城和一群人的“护鸟情缘”

    忒色 在这一重要关头,金砖国家作为全球南方第一方阵,要坚持弘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共同捍卫多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大金砖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5-09-09

  • 恩施地心谷2025重磅升级 “悬崖列车+地心奇航”开启峡谷穿越新纪元

    忒色 恩施地心谷相关负责人称,希望通过“双新项目”升级景区设施与服务,并以“科技+自然+文化”的创新模式,为游客提供一场集视觉震撼、身心体验与文化沉浸于一体的难忘峡谷之旅 2025-09-08

  •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推出三大主题展览

    忒色 据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还将推出馆长讲展、数字展览等活动,邀公众重温抗战荣光,汲取前进力量 2025-09-05

  • 延安:红色圣地展新姿

    忒色 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打造“河庄坪村晚”,村歌村舞精彩纷呈、安塞腰鼓豪放激昂、乡村市集人声鼎沸……充满乡土气息与欢乐氛围的“村晚”为来河庄坪镇体验窑洞民宿的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陕北文化盛宴 2025-08-21

  • 展示经济活力 传播文化魅力 “西安故事”演绎新传奇

    忒色   8月6日,人民网推出报道《店里的“老外”越来越多了》,同样以“老外”热门打卡城市——西安为例,解读“中国的吸引力从何而来”,在这篇文图、视频报道中,外国游客在西安做陶俑、品美食、穿汉服,忙得不亦乐乎,折射出持续升温的“China Travel”热潮 2025-08-12

  • 2025第三届中国(西安)先进制造暨数字工业博览会开幕

    忒色 展会同期将举办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西安峰会等重点活动,将邀请近百余名行业专家出席并发表演讲,为行业赋能,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2025-07-25

  • 岐山:“寻周记” 让周文化浸润城市烟火

    忒色 当青铜器饕餮纹饰在研学少年的拓片中浮现,当《诗经》雅韵随啤酒泡沫升腾——这个夏天,岐山县以一场持续4个月的“寻周记”周文化系列活动,让沉睡3000年的周礼文明走出典籍、融入市井,在古今碰撞中奏响新的乐章 2025-08-11

  • 小镇文化焕发新气象

    忒色 长安镇副镇长朱晓静介绍,除了设立文共体分中心外,长安镇按照境内3条河流划分片区,组团式设立3个联合子中心,形成“1+3+N”的文化服务网络 2025-08-08

  • “蒲公英”社区工厂已覆盖陕西40余个社区(村)

    忒色 她创办的陕西嘉林乐世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街道携手设立“蒲公英”社区工厂,以文创手工钩织为支点,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灵活就业机会 2025-08-08

  • 赛事丰富多彩 激发群众活力——陕西全民健身活动扫描

    忒色 赛事丰富多彩 激发群众活力——陕西全民健身活动扫描八月二日,第二十届“白桦林杯”川崎羽毛球公开赛拉开大幕 2025-08-08

  • 神话里的“哮天犬”原来真的存在!

    忒色 神话里的“哮天犬”原来真的存在! 韩城芮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中华猎犬骨骼系“哮天犬”原型狗是人类的朋友 2025-08-07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