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被称为“文物大省”。那么陕西的文物家底究竟有多少?近日,陕西省文物局在其官网上公布了最新的数据。在可移动文物方面,陕西共有此类文物7748750件,收藏于包括9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内的319家备案博物馆和其它机构之中。在不可移动文物方面,陕西共有三项世界文化遗产(9处遗产点),27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058处文物点……
那么对标全国,陕西的文物家底会是一个怎样的水准呢?我们不妨按照文物法的界定,从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个方面进行一番比对。

舞蹈俑,西汉初期。
可移动文物方面
可移动文物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收藏于博物馆之中。为了搞清楚这部分文物的数量,国家文物局曾于2013年12月3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根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可移动文物64073178件,陕西的7748750件可移动文物,占比12.9%,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位。

排名第一的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厚重。再加之最后两个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建都于此,留下了大量的宫廷文物。而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过调拨征集等政策,大量全国各地的文物进入北京,并最终成为京城多家文博单位的藏品。再加之经济发达,在海内外的拍卖市场上购买文物,也成为了补充北京博物馆藏品的一个渠道。
相比而言,位居第二的陕西一没有政策红利,二没有一掷千金的购买力,且在唐朝之后,陕西政治经济地位下降,没有留下太多传世文物珍宝。7748750件可移动文物基本上都是新中国成立后,从陕西这片厚重的土地里挖出来的。可以说陕西是靠着自己的“自力更生”,坐到了全国第二把交易。

彩绘陶骆驼,唐。
可移动文物数量排名全国第二,那么质量又如何呢?这一点,或许能够从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中找到答案。
按照文物法的界定,中国的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两大类,而珍贵文物又分成了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至于民间常说的国宝文物,官方虽没有明确界定的,不过却在2002年、2012年和2013年,根据文物的价值和保存现状,相继公布了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目录上的195件(套)文物,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最顶级的一批文物。


在这份名单中,有23件(套)收藏于陕西的文博机构之中,仍旧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此外,还有11件出土自陕西,因为各种原因收藏于外地的文博机构,如果按文物出土地算,陕西则一跃成为全国第一。
另外,陕西备案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一级博物馆数量还是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而每12.9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的比例,远超全国每26.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平均水平,这对于经济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的陕西而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

石峁遗址。
不可移动文物方面
按照文物法的描述,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再加上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脱颖而出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包括暂时还未定级的文物遗存在内的文物点,构成了陕西不可移动文物的金字塔。

三项世界文化遗产(9处遗产点),这个数字在全国只能算中游;在国家文物局去年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陕西虽然从235处增加到270处,但在全国的排名却从第四位降到了第五位;至于遗产点,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数据,陕西并未进入全国前三。
按照国家文物局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之后的说法,陕西仍然算“国保单位较多的省份”,但对于陕西这样的文物大省,排名下滑还是需要分析一下原因的。

上图是陕西和共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据对比,从六、七这两批开始,陕西的占比从前五批的平均7%以上跌到了5%不到,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后,数量也首次跌出了前三。这既是进入新世纪,很多被忽视的工业乡土文化类文物遗产被外省积极申报,并随着文物保护认识的扩展提高而大量入围,导致数量上此消彼长所致。也有作为文物保护主体的陕西各级地方政府,没有及时提高文物保护认知水平,不积极申报所为——很多文物点因为各种原因消失,市、县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积极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就导致按照现有的申报流程,陕西能供参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下降。
在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之后,陕西省文物局的相关负责同志,曾通过媒体呼吁基层政府不能因为文物进入国保行列,开发时受限制多就放弃申报,而应该从保护民族文化遗的角度出发积极申报。”

西汉帝陵
另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规则,也不利于陕西这样的省份。比如11座西汉帝陵,除了3座之外,剩下的8座全部合并为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再比如分布于延安各地的革命遗址,逐批的合并到了延安革命旧址这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内。
不过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在这次陕西入围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文物中,出现了汉阴凤堰梯田、宝鸡申新纱厂旧址、西安革命公园这样的工业乡土文化类文物遗产,这极大地丰富了陕西不可移动文物的内涵。此外,此类文物也大量出现在了最新一批公布的陕西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之中,既体现了陕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发展变化的新理念,也为未来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储备了项目。

唐帝陵。
一些有意思的新发现
在与全国横向对比的同时,我们也对掌握的陕西文物家底数据进行了梳理,也有了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1、 渭南超越西安成为陕西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最多的地级市。
2、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榆林和延安的文物点数量位于全省前两位。
3、 陕西的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分布在省内9家文博机构,是全国分散最平均的省份。
4、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全国首家荣膺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的民办博物馆。
5、 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从正式考古发掘到入围申遗后备名单用时最短的一处遗址。
6、 在陕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建筑占比最大;在所有文物点中,清朝的文物最多。
(文/敬泽昊 实习记者 马舒腾 白少伦)
编辑:李为涵
忒色 “收藏170余万件文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带着3件国宝登上花呗皮肤 10月2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携3件国宝——镶金兽首玛瑙杯、鸳鸯莲瓣纹金碗、开元通宝金钱登上花呗文物皮肤,可在手机上免费获取 2025-10-24
忒色 此次KPRO肯律轻食与肯悦咖啡携手西马,不仅以“营养补给+能量唤醒”的双重保障践行品牌承诺,更通过与赛事精神的深度契合,让“安心品质”与“活力生活”的理念在古城西安的赛道上充分彰显 2025-10-23
忒色 恩施地心谷景区据悉,本次“知音湖北·超级文旅日”活动由湖北省统一打造,以每月17日(谐音“一起”)为载体,旨在通过文旅惠民深化“知音湖北”的文化内涵 2025-10-20
忒色 从河口水库的碧波荡漾、百鸟翱翔,到马合镇的黄沙披绿、生机渐显,榆阳区正用实际行动绘就生态治理新画卷 2025-10-17
忒色 近年来,宝鸡市持续推进渭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河道清淤、湿地修复、植被恢复、水质提升等一系列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吸引众多鸟类前来栖息 2025-10-16
忒色 10月1日,一场名为“酷城东·熟人节”的创意活动在此启幕 2025-10-13
忒色 9月30日,回到西安的裴海潮(前)和朋友进行日常骑行训练 2025-10-10
忒色 这里正在进行陕西省第三届“延长石油杯”三人篮球联赛(社区组)比赛的揭幕战 2025-10-10
忒色 赛事主办方负责人表示,作为传承秦腔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次郑国渠秦腔大赛复赛不仅为戏迷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更以“水利遗址+传统戏曲”的创新形式,推动文化遗产与艺术传承的双向赋能 2025-10-05
忒色 游客在景区民宿的中秋装置前拍照这个假期,恩施地心谷凭借其独特的地质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游客提供一日尽览诗意山水、一夜梦回民族寨堡的完整体验,成为短途微度假的理想目的地 2025-09-22
忒色 开幕式上,陕西省民政厅、西安市民政局分别发布《陕西养老产业蓝皮书(2025)》《陕西银发经济产业目录(2025)》和《2024年西安市老年人口、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综合统计信息》,为产业发展提供权威数据支撑和政策指引 2025-09-20
忒色 本届大赛旨在搭建全球资源对接平台,推动安康毛绒玩具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 2025-0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