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教育的“病”,还需慢慢治

时间:2018-08-29 23:17:58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秦知道丨教育的“病”,还需慢慢治

西安教育问题中的“上学难”“择校热”一直是西安人民的一块“心病”,近些年,西安也在不断努力探索治病的“药方”。


西安教育问题中的“上学难”“择校热”一直是西安人民的一块“心病”,近些年,西安也在不断努力探索治病的“药方”。近日,西安市教育局以“名校 ”这一剂“猛药”力图整治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顽疾”,可是这剂药是否能“药到病除”?西部网、陕西头条今天为您捋一捋。

f8bc126a27441cef3d2c07.jpg

西安教育,到底“病”在哪?

近年来,随着大西安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加上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深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西安教育资源不均引发的矛盾日渐紧张,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从孩子上幼儿园的“入园难”,到小升初“择校热”再到“课外补习热”,这些问题正是西安市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直接反映。

一方面,西安市区内中小学数量分布不均衡导致“上学难”。据统计,目前西安户籍人口已经超过900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200万,截止至2017年,西安市中小学数量为3012所,小学生师比18.05人;初中生师比12.21人;高中生师比12.61人。由此可见,西安中小学绝对数量不低,师生配比也较合理。可是,由于近年来开发区的新建及扩围,导致区内新建商品房用地与建学校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造成区内学位奇缺,数量配比不足。

另外,西安城六区内城区可提供34万个学位,但实际容纳了37.4万学生,出现学位缺口3.4万个。可是除城六区外的西安辖区,可提供34.8万个学位,但仅有26.2万在校生,空余了8.6万个学位。这些情况进一步说明,西安市区内中小学数量分布不均衡是造成“上学难”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西安市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引发“择校热”。长期以来,西安市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学校“几家独大”,不少人对“五大名校”趋之如骛。这些学校有优良的师资和设施,教学质量高,导致广大学生和家长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资源不惜纷纷对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进行狂热的追逐,其中不少家长煞费苦心地在各种“关系”中为孩子找择校的突破口,择校成为了部分“特殊群体”牟利的工具,由此滋生的教育腐败和权力寻租,引起民众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强烈不满。

另外,“择校热”泛滥,也进一步使西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马太效应”愈发凸显,名校由于自身优势,资源愈加集中,整体实力愈强,而弱校则出现招生困难、缺乏办学活力,实力愈弱,校际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上学难”“择校热”渐渐成为制约西安教育发展的“病灶”,如何缓解“名校”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虹吸效应,完善西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成了西安市教育局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教育顽疾”,西安开出了怎样的“药方”?

f8bc126a27441cef3d2f08.jpg

在翻阅了相关文件后发现,近年来,西安为化解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2011年12月底,西安开始试点“大学区管理制”,试图用“先进带后进”的发展模式,提高西安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水平。2017年5月,西安市教育局为持续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特制定“学区长品质提升工程”,以促进全市基础教育在更高层次上均衡发展。

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人们的期盼可能还相差甚远。2018年4月8日的电视问政,西安市教育局满意率仅为21.89%,创历史新低,面对如此尴尬的境遇,教育问题的改革迫在眉睫。

f8bc126a27441cef3d380f.png

4月28日,随着空缺已久的教育局长迎来新的任命,再次点燃西安市民的希望,人们期望这位新的“主治医生”尽快开出化解“上学难”“择校热”等现实难题的“药方”。

其实,要解决“上学难”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扩大“有效供给”,西安也在这方面持续用力,一方面推进“全面改薄”项目建设,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环境、教育质量,一方面通过新建、扩建,增加学校数量,截至目前,全市计划投入使用的新建、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共152所(中小学83所,幼儿园69所)全面竣工,秋季开学均可投入使用,可增加学位数6.45万个。另外,全市还通过挖潜扩容,租借租用等方式来解决剩余学位缺口,全面确保秋季适龄青少年儿童的入学需求。

f8bc126a27441cef3d320a.jpg

西安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名校 ”工程行动计划推进会。

同时,为了缓解“择校热”难题,西安继续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深入实施大学区学区长制度,推广实施“名校 ”办学模式。自2018年起,西安市拟新组建“名校 ”教育联合体66个,其中“名校”66所,“ 校”81所。计划到2021年,西安市拟组建“名校 ”教育联合体将达140个。

所谓“名校 ”,是将现有“名校”与其他学校结对子,组成“教育联合体”。简单地说,就是在“大学区”基础上,深入实现“集团化办学”,即通过用名校带普校,用好民办带动公办,再用公办促进民办,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缩小校际间办学差距,最终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相对均衡的良性教育生态。

比较“药方”,切莫忽视“副作用”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多地也通过类似于“名校 ”的办法,全面推进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也是西安下一阶段所需要面对的,需要我们注意。

我们知道,优质资源的均衡是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即通过“名校带弱校”“强区帮弱区”等方式让优质资源辐射,解决区域均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名校在“补给”薄弱学校的过程中,往往通过自身资源稀释,品牌影响去“养活”弱校,这种资源的共享可能会使弱校产生“依赖”心态,不肯下功夫提高自己。因此,在“名校 ”过程中,不能仅是“共享资源”,还需要名校帮助弱校加强自身建设,即通过名校的“输血”来改善薄弱学校的“造血”功能。

另外,这种 “大手拉小手”的模式,也会导致部分弱校产生“盲从”心理,即对名校的管理、理念等进行简单复制,使得办学风格千篇一律,校园文化严重雷同,丢失了自身特色和长处。

这就需要弱校根据自身情况,对名校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有选择的吸收,当弱校具备相当的规模和自主办学能力后,名校这只“大手”就应该松手,让“小手”独立出去,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名校集团化应该努力彰显各成员校的特色以及创新精神来避免同质化。

同时,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政府引导也很关键。一方面,集团化办学利益相关方的管理协调较之单一学校相比更加繁杂,这就需要政府扮演组织者、协调人和治理者的角色,着力解决名校和弱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为 “名校 ”制度的推进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政府还要对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学校给予人事编制、绩效考核和人员流动等方面的政策倾斜,鼓励“名校”老师与“弱校”之间的交流。

俗话说,“沉疴不宜攻之猛剂”,解决西安教育的“顽疾”不能仅指望“名校 ”这一剂“猛药”,教育体制的改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药”要循序渐进的吃,“病”要标本兼治的医。

这也需要我们城市的“大夫”持续推进改革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制定系列配套措施持续完善西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民众的信任度,不但“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编辑:高政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