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盛夏,“盘踞”在榆林十多年的 “假记者”群体,正在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中央办公厅督查组对陕西作风建设情况开展专项实地督查,反馈意见针对榆林的舆论环境提出,“一些真假难辨的记者,反向利用舆论监督机制,借口'媒体、网络爆料'敲诈勒索地方干部和企业主,有的甚至雇佣一批'马仔',已成为当地一大公害。”
“敲诈勒索、雇佣马仔、一大公害……”措辞那是“相当地严厉”。那么,这些“真假难辨的记者”,究竟是咋样利用舆论监督实施敲诈勒索的呢?又是咋样一步步沦为“公害”的呢?陕西头条《秦知道》就带你扒一扒榆林真假记者新闻敲诈的那些"套路"。
采访前是“杠精” “收钱”后秒变“戏精”
靖边县新城便民服务中心的一家企业,不到100天,先后迎来三波“记者”,都是来曝光的,后来才知道三波记者其实都是“一伙”的。
其中为首的薛某某是《消费时报》的记者,才申领记者证不到5个月,便约他人来企业“监督采访”。
第一次,该企业负责人给了4000元现金,名义是订报;第二次再支付2000元现金,薛某某还“戏剧性”地承诺,不再报道该企业情况;然而第三次来了另外“两个记者”,企业负责人支付了700元后跟踪发现, “幕后人物”还是薛某某。
真假记者联手,薅“企业羊毛”,一茬一茬又一茬,真气skr人啊~
薛某某还与人来到了定边某油井,现场拍摄照片,留下联系方式。随后企业负责人联系见面,薛某某提出要查看油井相关手续的要求,但负责人未能提供。
薛某某提出索要“赞助费”,名义依然是订报费用。最终收取了现金10000元了事。
知情者介绍,“监督采访”为虚,“以订报名义要钱”才是实,舆论监督本是为民发声,解决问题,活生生被干成了“敲钱”的勾当,而且在基层活跃着不少这样“在剃刀边缘谋生”的群体,使用着同样的“套路”,让基层深受其害。
“小道消息”充斥网络 “发布删除”成“致富经”
自古套路靠不住。最近,神木的“网络大v”麻某某的“小船翻了”。
据麻某自述从2013年开始,从事自媒体行业,经常通过发帖删帖收取一些费用,直到目前该种费用额已达近百万元。发帖删帖成为了“快速致富路”,但也让麻某某“身陷囹圄”。
麻毛雄致歉
在社交网络和自媒体上,活跃着一大批榆林的 “自媒体人”,每天在网上搜集发布着各种“网曝”、“举报”的“小道消息”。
知情者说,有些人一面发着 “网曝帖”“举报信”,收取当事人“撰稿费”,一面在敲诈得手后随即删贴,形成了吃完“举报人”再吃“被举报者”的“闭环利益链”,实现了自己油腻的“双赢”。
这样“一贴两吃”的“套路”还能玩多久?
“内外勾结”雨露均沾 媒体违规采编“服务”经营
为什么榆林的“假记者”如此活跃且屡屡得手?
当地政府也十分坦诚:过去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集中呈现,客观上为新闻媒体关注提供了广泛素材,也为不法分子假借新闻采访监督进行敲诈提供了“土壤”。
榆林市舆论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人民日报208坊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非常克制”地提到,在近几年的重拳打击之下,榆林假记者已经有所收敛,但是又改用了“新套路”,大部分会以“出让利益”的方式,与真记者或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内外勾结”,见缝插针。
而不少平台在转载这篇文章时,给“内外勾结”这句话划了重点。
榆林“新闻违规违法行为泛滥”也不乏媒体自身的原因。省委常委,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在全省舆论环境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里说,要依据新闻从业有关管理规定,对出租、转让承包报纸版面、名称、刊号或采编业务等要进行重点整治,依纪从严处罚……
部长所指,并非无的放矢,确有极个别媒体采编经营不分,疏于管理,成为榆林舆论的“老鼠屎”。
打击真假记者敲诈勒索 榆林这次“来真的”
中央办公厅督查组暗访发现舆论环境突出问题,省、市立即进行了部署安排。
省委为此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问题突出的榆林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戴征社为组长的整治舆论环境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集中力量开展整治舆论环境专项行动。
在这场整治舆论环境的“寒冬”中,不光假记者、假媒体、假记者站难逃法网,在背后暗中串通的“真记者”也要“凉凉”。
网络谣言和“标题党”,假新闻、假网站、未经许可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违规开设地方频道等等舆论环境乱象皆在本次整治范围之内。
“真打、严打、重打”新闻敲诈勒索的行动,已经在塞北大地迅速开展——
8月16日,吴堡警方快速破获4起假记者敲诈勒索案,抓获李某、宋某、姬某犯罪嫌疑人3人。
吴堡假记者被抓获
8月17日,神木市监委会同神木市公安局依法将涉嫌系列新闻敲诈勒索的犯罪嫌疑人麻某某抓获。
8月19日,绥德县公安局依法将假借新闻监督涉嫌敲诈勒索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刑事拘留。
……
“雷声大雨点也大”,当下,榆林市整治舆论环境专项行动火热开展起来,除了为当地的做法点赞和打call,也希望当地企业、群众不要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对借舆论监督敲诈勒索姑息纵容,只有站出来,积极举报才能让“三假”无处遁行。
编辑:王瑜
忒色 龙湖西安香醍天街,致力于打造满足顾客购物、休闲、社交及娱乐等需求的品质生活空间,为亲子家庭成长之路提供美好的品质生活陪伴,而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创新精神闻名全球的知名玩具厂商多美卡,也始终坚持以玩具激发孩子们的内心热爱,鼓励孩子们勇敢追梦 2025-07-31
忒色 ◆早餐 2025-07-30
忒色 “院子收拾干净后,特别受前来研学的团队和避暑游客欢迎,房间早早就被预订完了 2025-07-29
忒色 本报记者 刘枫摄本报讯 (记者 刘枫 王姿颐)7月27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东盟青年精英交流节青年和平对话会上,由西安外事鼓乐团13名艺术家演奏的唐代宫廷乐舞《七德乐》,赢得现场中外嘉宾的阵阵掌声 2025-07-28
忒色 这是西安铁路局开行的首趟红色照金旅游专列,旨在通过“全民健身+红色教育”的创新形式,让游客在旅途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 2025-07-28
忒色 本报记者 李旭佳文/图毛茸茸的圆耳、微龇的小尖牙……近几个月,中国潮玩泡泡玛特旗下IP——Labubu在全球掀起热潮!从“00后”王莎莎对收藏超50件Labubu玩偶的热爱,到二手市场限量款溢价超200%的疯狂 2025-07-23
忒色 2025-07-21
忒色 7月15日,“2025著名媒体+网红大V恩施行·走进地心谷”活动的探访团成员作为蝶舞清江·恩施地心谷景区全新科技游览项目的首批体验者,在产品全球首发式结束后,搭乘悬崖列车与“探险方舟”,贴壁“飞行”,探秘地心,解锁“地心引力”新体验 2025-07-16
忒色 活动期间,游客可在爱菊健康文化体验园内观光游玩葫芦种植区、丝路好物区、非遗体验区、趣味游戏区四大主题区域 2025-07-11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