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的根基在基层,基层工作不仅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执政基础的巩固。近年来,各地都在持续推进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的工作。不过,基层减负不能简单地做“减法”,还必须做好相关工作的“加法”,才能为基层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减负不减责,在思想认识上做“加法”。一切伟大成就都是实干的结果。应教育党员干部把“当下改”和“长久治”结合,从思想深处拒形式主义于千里之外。在基层工作中,会议要少开、通知要少发、考核要少搞,但不是从数量上一减了之,更不是放松对基层的要求,而是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多用“一揽子”“互联网+”等形式上传下达,增强简便性、针对性,以“小切口”出“大效用”。
找准着力点,在调查研究上做“加法”。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性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既看群众真情况,也听基层真心话,方能为科学决策获取完整准确的信息和民意支持,赢得群众的理解与信任。树立“上下一盘棋”思想,不要陪同、不听汇报,完全与当地干部群众生活在一起,靠前指挥、靠近服务,倾力帮助基层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有助于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焕发精气神,在监督问责上做“加法”。基层工作离不开台账留痕,但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让基层负担沉重,原因就是上级考核走偏,监督问责的力度不够。切实减负,要通过明察暗访、群众评议等多样化手段,跟踪了解责任是否落实、措施是否有效、基层是否满意。对“以形式主义治理形式主义”的行为,也应严肃查处问责。上级单位要给基层干部既“压担子”又“递梯子”,确保基层减负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减法”难做、“简字”难写,原因就在于“减”“简”之中蕴含着思想理念的“加法”、功力水平的“加法”。基层减负“加减法”,其实也是“辩证法”,难在持续深入,贵在久久为功,让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需要做的还有很多。给基层松绑,为基层减负,既是目前工作的着力点,也是今后目标落实的新起点。(刘玲霜)
编辑:王佳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