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儿女缅怀袁隆平院士

时间:2021-05-24 19:01:22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三秦儿女缅怀袁隆平院士

今天,我们沉痛送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这位老人将一生沉浸在稻田里,让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为我国粮食安全、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高奇发 张蓉 张少辉 陈雯婷 刘松焘 杨凌台 张仕博 李泉林)今天,我们沉痛送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这位老人将一生沉浸在稻田里,让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为我国粮食安全、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九年前,他与陕西有了一面之缘,如今,三秦儿女也用自己的方式缅怀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我这个心态看起来像80后,82岁。身体还可以,我在我们农科院每次游泳,男女老少都游不赢我,50米,我都是拿金牌的。主要是在田野工作,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老年人怕缺钙,晒太阳不缺钙。”

2012年,前来西安出席“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的袁隆平接受了我台记者的专访。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认为以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的陕西,在杂交小麦研究方面将大有可为。当年虽已80高龄,但依旧思维清晰,心态年轻的他对陕西也有着很高的评价。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我到了陕西,我在飞机上看到很不错,一片平原,八百里秦川是好地方。我感到陕西人很朴素,我希望陕西的老百姓、陕西的年轻人要继承延安的传统,要艰苦朴素。”

今天,我省各界通过各种方式对袁隆平院士表达深切哀思。

汉中是我省水稻的主产区,常年种植水稻120万亩。从2013年开始,汉中市就参与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稻试验。2014年,汉中正式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全国81个超级稻示范点之一,开始进行超级稻品种示范。

原汉中市种子管理站副站长、研究员王海潮:“我们参加全国超级稻试验示范中期评估会期间,袁院士高兴地告诉我们‘你们2015年试验示范的超级稻‘超优千号’的大米我尝过了,有嚼头,确实是好米。’”

袁隆平院士逝世后,王海潮和他的同事们在悲痛之余表示,要不忘院士嘱托,为推动汉中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汉中市种子管理站副站长、研究员王海潮:“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袁院士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爱国爱民的情怀,今后我们要牢记院士的嘱托,切实做好工作,为汉中农业生产、为汉中粮食安全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今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师生举行袁隆平追悼座谈会,表达对袁隆平院士的追悼哀思之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中非研究中心主任海江波:“我觉得袁老师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有两大梦想,一个就是禾下乘凉,另一个梦想就是把杂交水稻种遍全世界,所以作为一个农学人,我们都应该是有梦想的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院长单卫星:“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学习概括的是非常全面的,从粮食安全体现的家国情怀,从科技创新体现的科学家精神,这是我们每一个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将来努力的目标。”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科研推广工作者表示,纪念袁隆平院士,就是要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物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窦宏涛:“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学习他乐于奉献,兢兢业业,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我们力争在粮食育种、蔬菜育种和西甜瓜育种方面取得突破,为西安市的粮食供应和蔬菜保障奉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张选厚:“袁隆平院士是我最尊敬的农业科学家,学习他把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作为己任,一辈子躬耕田野,要把我们研究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把自己科学的论文写在大地上,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到我们自己的手里。”

编辑:裴丰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