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刘松焘)近年来,杨凌示范区通过政策扶持、平台共享、服务支撑,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科教人员、职业农民、大学生营造了良好发展氛围,使“创新催生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成为杨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这几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杨凌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恩岐正在实验室为一款诊断试剂盒做最后的试产试验。同时拥有副教授和总经理两个身份的杜恩岐成功走向市场,得益于杨凌示范区和西农大支持科教人员创办企业的政策,注册成立公司不到一年,就让他20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实现产值600多万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 杨凌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恩岐:“通过示范区和学校的支持,我们能解决上游研发平台的打造问题
,向下游我们这块也有对外转化渠道,我们的成果转化也就解决了。”
目前,杨凌已经建成类似的共享科研平台20多个,780多个和杜恩岐一样的创新团队扎根杨凌,培育形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优秀创新源。
王艳是土生土长的杨凌职业农民,在科技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她成功将火龙果引种到杨凌,从开始的5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亩种植基地,为当地农民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火龙果种苗在全国推广面积约3000亩,涉及十几个省份,甚至通过网络远销到西班牙、葡萄牙。
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艳:“我们这园子就是106亩地,预计投入两千万,我们一期已经投入960万,我们很有信心在两年回本。”
通过技术帮扶、资金支持、社会保障,和王艳一样的300多名职业农民通过自主创业当上了“老板”,带动6000多人实现就业。
毕业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李松在大学学习时,就用所学的知识和同学们勤工俭学搞设计做绿化,毕业后成立公司自己干,在办公场所免费、5万元种子孵化资金等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短短3年时间,公司年产值就达700多万元,带动就业100多人。
陕西垚森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松:“你想刚开始的时候一穷二白,要钱钱没有,要人脉没有人脉和资金,5万块钱孵化资金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大的一个鼓励。”
以科教人员、职业农民和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为杨凌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能和活力,2019年,杨凌新增企业1538户,同比增长11.5%,从业人员达7.2万人。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多年强调推进‘双创’工作,创新创业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和抓手,杨凌示范区要持续不断地推进政策的创新制度的创新,为吸引更高水平更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入驻杨凌提供良好的条件,为我们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编辑:田珂
忒色 一杯咖啡一份地图,票根经济赋能文旅融合11月3日,由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局和肯悦咖啡联合举办的“金色曲江·银杏咖啡节”活动正式开启,西北首家独立肯悦咖啡店暨陕西肯悦咖啡30家门店也盛大启幕 2025-11-04
忒色 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赵侠呼吁,各类参与鸟类保护的个人和社会团体应严格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保护区核心区等未开放区域 2025-11-04
忒色 本届宝鸡马拉松在组织运营上实现突破,将起跑阶段前5公里赛道由半幅改为全幅设计,有效疏导参赛人流,从源头化解了大型路跑赛事常见的出发拥堵问题 2025-10-31
忒色 2025-10-27
忒色 2025-10-27
忒色 2025-10-26
忒色 2025-10-26
忒色 昔日煤城,今朝蝶变。融入西安“半小时圈”,铜川机遇扑面而来!铝基新材料、半导体、汽车装备…链式集群,打造转型高地。 2025-10-26
忒色 60多年来,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承载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歌颂,深沉的爱国爱党之情,唱遍大江南北,温暖几代人的记忆。 2025-10-26
忒色 千年窑火淬炼北方青瓷之都,冰裂纹中凝固盛唐气韵。药王山上铭刻大医精诚,薛家寨峭壁生长英雄信仰。 2025-10-26
忒色 白鹭在漆水河振翅朱鹮于沮河畔起舞,华北豹的足迹隐入苍茫山林……从工业记忆到山水画卷,铜川大地,正书写着动人的生态篇章 2025-10-26
忒色 “收藏170余万件文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带着3件国宝登上花呗皮肤 10月2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携3件国宝——镶金兽首玛瑙杯、鸳鸯莲瓣纹金碗、开元通宝金钱登上花呗文物皮肤,可在手机上免费获取 2025-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