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张华 孙华林 刘妞)渭南澄城县安里镇刘卓村的村民翟书民,几年前还付不起贷款利息,债台越垒越高;在脱贫攻坚中,他借着好政策,拼着一股子拼劲,联合其他农户建大棚种蔬菜一举翻身,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2004年时,年仅26岁的翟书民,从信用社和亲戚朋友处借钱贷款养了100多头猪,不料遭遇严重疫情,存栏生猪全部死亡,当年损失了将近20万元。
渭南澄城县安里镇刘卓村致富带头人翟书民:“当时打击真正有点大,记得半年时间,我的头发从后到前全部白完了。”
拆掉猪舍,不甘认输的翟书民又跑运输养鸽子,栽红薯种蔬菜,但一年下来,收入还不够还利息,让他彻底丧失了信心。2014年,安里镇发展设施蔬菜,搞产业扶贫。参加了几次动员会和技术培训后,翟书民心又热了,他想建大棚,可是再也没有人敢借钱贷款给他,妻子更是不放心。
翟书民的妻子白红云:“刚开始他说要弄得多,我还不太建议,后来有几户都动员了,村上也动员了。我说我帮着管技术,就是这样子,后来就弄了这十几个大棚。”
当时,澄城县出台产业帮扶政策,新建温室大棚可享受无息贷款6万元,村上利用扶贫资金,给建棚贫困户统一流转土地,配套了水电路,于是,翟书民联合其他村民建起了14座蔬菜大棚。
澄城县安里镇刘卓村致富带头人翟书民:“当时我建了五个棚,这一下我就有了底气了,要不然就是你看着再好的行当,再挣钱,你没有那个资金扶持只能空想。”
在农技人员帮助下,翟书民苦学技术,5棚大棚黄瓜、圣女果当年就净收入了10多万元,2016年年底,他还完了所有的外债,还在全省职业农民大赛中夺得了蔬菜园艺第一名,随后,翟书民主动加入到澄城县“十百千”帮扶工程,包联帮扶10个贫困户,在他的家庭农场边学技术,边领工资。
渭南澄城县安里镇刘卓村村民张引莉:“一个月平均2500。像我这种年龄的人,说出去打工不能远走,坐到家里面闲着,闲的时候就能到这里面上班。我现在脱贫了。”
渭南澄城县安里镇刘卓村致富带头人翟书民:“再不能让其他人再受这个难处,咱本身就是个贫困户,都觉得过日子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帮的,咱尽量帮。”
现在翟书民把重心放在了引进新品种上、帮助销售上,他引进和订单销售的温棚甜瓜,一年给周边群众增加了1500万元的收入。
澄城县安里镇刘卓村致富带头人翟书民:“咱现在做带头人的时候,你就要想到这一点,始终要处于市场的前沿,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身上也是一种担当,用我自己的东西把这个品牌做出去,带动咱们这一片的发展。”
编辑:焦晓珊
忒色 2025-10-27
忒色 2025-10-27
忒色 2025-10-26
忒色 2025-10-26
忒色 昔日煤城,今朝蝶变。融入西安“半小时圈”,铜川机遇扑面而来!铝基新材料、半导体、汽车装备…链式集群,打造转型高地。 2025-10-26
忒色 60多年来,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承载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歌颂,深沉的爱国爱党之情,唱遍大江南北,温暖几代人的记忆。 2025-10-26
忒色 千年窑火淬炼北方青瓷之都,冰裂纹中凝固盛唐气韵。药王山上铭刻大医精诚,薛家寨峭壁生长英雄信仰。 2025-10-26
忒色 白鹭在漆水河振翅朱鹮于沮河畔起舞,华北豹的足迹隐入苍茫山林……从工业记忆到山水画卷,铜川大地,正书写着动人的生态篇章 2025-10-26
忒色 “收藏170余万件文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带着3件国宝登上花呗皮肤 10月2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携3件国宝——镶金兽首玛瑙杯、鸳鸯莲瓣纹金碗、开元通宝金钱登上花呗文物皮肤,可在手机上免费获取 2025-10-24
忒色 此次KPRO肯律轻食与肯悦咖啡携手西马,不仅以“营养补给+能量唤醒”的双重保障践行品牌承诺,更通过与赛事精神的深度契合,让“安心品质”与“活力生活”的理念在古城西安的赛道上充分彰显 2025-10-23
忒色 恩施地心谷景区据悉,本次“知音湖北·超级文旅日”活动由湖北省统一打造,以每月17日(谐音“一起”)为载体,旨在通过文旅惠民深化“知音湖北”的文化内涵 2025-10-20
忒色 从河口水库的碧波荡漾、百鸟翱翔,到马合镇的黄沙披绿、生机渐显,榆阳区正用实际行动绘就生态治理新画卷 2025-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