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张思思 李阳 杜晓文)太白县白云村地处秦岭深处,贫困程度深。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白云村的贫困户李玉军通过引进赤松茸种植,几年下来不仅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了贫,自己还当上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让小松茸变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产业。
在太白县上白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今年第二茬赤松茸正陆续钻出“脑袋”,像一把把小伞。赤松茸是一种外形很像松茸、营养价值高的食用菌,以前太白县并没有人工种植。它之所以能“落户”这里,要从村里贫困户李玉军2年前的一次上网经历说起。
宝鸡市太白县上白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李玉军:当时选项目的时候,是在一个专业农产品买卖平台,看到这个赤松茸行情很好,而且没见过很好奇,就考虑我们这能不能种。
白云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是太白县最贫困的村子之一。如何给大伙培育一个单位产值高、效益好的产业?带着想法,李玉军和村干部们一合计,立刻得到了村干部的支持,为此村干部带着他和几户贫困户专门去外地进行了考察。
宝鸡市太白县咀头镇白云村村委会主任马军利:当时还是有顾虑,2017年商量完,还是决定先小规模试种。
多年在外打工的李玉军认准赤松茸种植是个好项目,通过从村里的互助基金会贷款,总共联合村里12户村民凑齐了11.6万元启动资金,建起了白云村第一批16座简易赤松茸大棚。
宝鸡市太白县上白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李玉军:都是贫困户啊,还背着债,(失败)对我们就是雪上加霜了,这个过程中作为组织者,我的思想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在李玉军的精心管理下,16棚赤松茸顺利收获,而且因为太白的高海拔、低气温,错峰销售卖上了好价钱。2017年底,12户村民中包括李玉军在内的11户贫困户全都脱了贫。试种取得了成功,让大家坚定了发展赤松茸产业的信心。2018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把54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并争取到相关扶持资金192万元,赤松茸大棚发展到210座。然而,当年的风灾和雨害又让白云村的赤松茸产业遭受了一定损失。
宝鸡市太白县咀头镇白云村村委会主任马军利:实际那年只有80多座大棚见了效益,给贫困户发了务工工资,分了红,80座大棚的效益,包住了210座大棚的成本。
今年是赤松茸“落户”白云村的第三年。怎样把赤松茸打造成让全村人稳定脱贫致富的好产业?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李玉军又有了新打算。
宝鸡市太白县上白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李玉军 :我们想通过三年时间,把简易大棚全部实现到智能化大棚,实现智慧农业,站在(现代)农业的最前端。
编辑:呼乐乐
忒色 本届宝鸡马拉松在组织运营上实现突破,将起跑阶段前5公里赛道由半幅改为全幅设计,有效疏导参赛人流,从源头化解了大型路跑赛事常见的出发拥堵问题 2025-10-31
忒色 2025-10-27
忒色 2025-10-27
忒色 2025-10-26
忒色 2025-10-26
忒色 昔日煤城,今朝蝶变。融入西安“半小时圈”,铜川机遇扑面而来!铝基新材料、半导体、汽车装备…链式集群,打造转型高地。 2025-10-26
忒色 60多年来,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承载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歌颂,深沉的爱国爱党之情,唱遍大江南北,温暖几代人的记忆。 2025-10-26
忒色 千年窑火淬炼北方青瓷之都,冰裂纹中凝固盛唐气韵。药王山上铭刻大医精诚,薛家寨峭壁生长英雄信仰。 2025-10-26
忒色 白鹭在漆水河振翅朱鹮于沮河畔起舞,华北豹的足迹隐入苍茫山林……从工业记忆到山水画卷,铜川大地,正书写着动人的生态篇章 2025-10-26
忒色 “收藏170余万件文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带着3件国宝登上花呗皮肤 10月2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携3件国宝——镶金兽首玛瑙杯、鸳鸯莲瓣纹金碗、开元通宝金钱登上花呗文物皮肤,可在手机上免费获取 2025-10-24
忒色 此次KPRO肯律轻食与肯悦咖啡携手西马,不仅以“营养补给+能量唤醒”的双重保障践行品牌承诺,更通过与赛事精神的深度契合,让“安心品质”与“活力生活”的理念在古城西安的赛道上充分彰显 2025-10-23
忒色 恩施地心谷景区据悉,本次“知音湖北·超级文旅日”活动由湖北省统一打造,以每月17日(谐音“一起”)为载体,旨在通过文旅惠民深化“知音湖北”的文化内涵 2025-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