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张思思 董少波 李阳 杜晓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都是实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省广大贫困群众和扶贫干部咬定脱贫致富目标不放松,日夜奋战在脱贫一线,用苦干、实干努力摆脱贫困,创造幸福生活。从今天(6月12日)起,陕西新闻联播推出《陕西脱贫故事》专栏,深度挖掘刚刚摘帽的27个脱贫县区的典型经验和脱贫故事。今天请看 周至:红梅花开龙阳沟
今年3月,周至县龙阳沟红梅盛开吸引游人踏青赏花的新闻登上了央视新闻直播间。而在2年前,这里并没有红梅,也没有龙阳沟的叫法。
2017年,周至县竹峪镇张龙村的雷保友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虽然有8亩杏园和2亩耕地,可一年到头,也卖不了几个钱。
周至县竹峪镇张龙村村民雷保友:“有一年杏还卖一千元,三毛钱一斤,我把人家跟前跟后给人家说好话,才加了5分钱,3毛5不值钱,那个前景也不好。”
当时的张龙村是周至最贫困的村之一,虽然村里有苗木、杂果等产业,可随着市场行情变化,村支书张乃虎也为如何带领大伙脱贫致富而发愁。
周至县竹峪镇张龙村党支部书记张乃虎:“原来刚栽的时候,苗木的价钱还可以,这几年苗子也发展的多了,再一个现在一些粗放性的苗子也卖不出去,人家要的是精品的苗子,要好苗子。”
与张龙村相邻的丹阳、鸭沟岭、民主、中军岭、北西沟、农林村等6个省定贫困村的情况也都类似。为了让这些贫困村抱团取暖,合力脱贫,2017年9月,周至县成立了全省首个村级联合党委——丹阳联村党委,由浙江挂职干部王乃祝担任联村党委书记,在保持7个村行政区域不变、村民自治主体不变、集体资产产权不变和独立建账、独立核算、独立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
周至县竹峪镇丹阳联村党委副书记李新谋:“咱们成立联村党委的初衷还是为了发展产业,地域相邻,产业相同,取长补短,做大做强的原则,通过发展这个产业,让老百姓早日脱贫致富。”
经过充分走访、调研,结合当地资源条件,联村党委提出了实行“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以苗木产业为主导,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率先在张龙、丹阳、鸭沟岭3个村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土地流转和利用闲散地和低效地,集中打造3000多亩的精品苗木基地。
雷保友的10亩土地按照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流转给村里的苗木合作社,原来的杏树都被合作社嫁接改造成了红梅。来自南方的红梅品种能不能在这里绽放?老雷心里有个问号。为了壮大苗木产业,联村党委在张龙、丹阳、鸭沟岭3个村苗木合作社的基础上,联合组建了一家绿化公司,从3个村子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命名为西安龙阳沟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龙阳沟的叫法第一次出现。然而,因为要发展乡村旅游,村里要进行环境提升,老雷家里的猪不能再养了,门口的一块菜园子也保不住了。老雷同意吗?明天请继续关注【陕西脱贫故事】周至:红梅花开龙阳沟下集。
编辑:孟子桐
忒色 7月15日,“2025著名媒体+网红大V恩施行·走进地心谷”活动的探访团成员作为蝶舞清江·恩施地心谷景区全新科技游览项目的首批体验者,在产品全球首发式结束后,搭乘悬崖列车与“探险方舟”,贴壁“飞行”,探秘地心,解锁“地心引力”新体验 2025-07-16
忒色 活动期间,游客可在爱菊健康文化体验园内观光游玩葫芦种植区、丝路好物区、非遗体验区、趣味游戏区四大主题区域 2025-07-11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