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陕西故事】刘强:中欧班列的“伏虎人”

时间:2019-04-20 17:31:47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带一路上的陕西故事】刘强:中欧班列的“伏虎人”

自2013年开行至今,六年间中欧班列长安号的目的地已经从最初的中亚地区到现在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4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搭载货物品类和数量的激增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钱金库 王英淇)自2013年开行至今,六年间中欧班列长安号的目的地已经从最初的中亚地区到现在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4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搭载货物品类和数量的激增,如何把各种各样异形、超大的货物安全运送到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正是中欧班列装载加固组组长刘强的团队要攻克的难题。

随着机车一声长鸣,X8001次中欧班列满载着45车集装箱从西安新筑车站缓缓驶出,带着中国制造的汽车配件、食品原料、家具电器等产品一路向西,开往德国汉堡。这是今年刘强和他的团队负责装载加固的第315列中欧班列,但是看着火车缓缓驶出车站,刘强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

西安局集团公司中欧班列装载加固小组组长刘强:“把这个货物装载了我们的铁路货车上,才是我们最担心的时刻才刚刚开始,只有等这个货物安安全全的运抵到站,把这个货物完完整整的卸下来,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才会真正的沉下来。”

刘强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却重要。如果货物在车厢装载加固不均衡,火车在经过弯道时,因为离心力作用就可能脱线或者倾覆,造成一些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2013年11月28日,我省开行了首趟中亚班列,整套石油钻机平台和137件钻采设备要如期运输到中亚国家,如何保证班列安全地运出国门成为困扰刘强和他的团队的一道难题。

西安局集团公司中欧班列装载加固小组组长刘强:“第一列班列可以说是我从事铁路以来我遇到的最难的一次,它是把整个设备拆解成了1000多个部件,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重有轻,可能危险性不亚于一只老虎,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只老虎变成猫,要把它约束起来,不能让它这种张牙舞爪地出来。”

有了首趟中亚货运班列运输经验,刘强开始琢磨用什么办法把这些大件的、超重的异形的“老虎”牢固的捆在中欧班列的火车上。经过小半年的努力,他熟练掌握电脑CAD制图新技术,能够提前模拟货物装载状态,做到货物还未运抵车站,就能够根据物体尺寸、重量数据提前模拟装后效果,让货主的各型货物与铁路运载实际匹配度达到99%。刘强开玩笑说,有了“捆仙绳”,再也不怕老虎张牙舞爪了。

西安局集团公司中欧班列装载加固小组组长刘强:“制图的精准度要比我们传统的示意图要高很多,基本上它可以用等比例缩放的这种形式还原出在图纸上提前能够模拟和还原出就是货物在实际装车以后的这个货物的形态,能够大大的提高我们在现场装车时的效率。”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西安站业务科工程师杨奕:“他用这个CAD软件以后,数据准确、货主放心了,我们铁路承运在安全上也得到一个很大的提高。 ”

在刘强团队共同努力下,六年间,中欧班列长安号创造了1900多个日夜安全运输“零事故”的记录,基本实现了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被称为“一带一路”沿线上“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撑架起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国际贸易通道。

西安局集团公司中欧班列装载加固小组组长刘强:“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每一趟中欧班列的货物,安全地装载好,运抵到站,让我们的中国制造,搭乘我们的中欧班列,安全地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我们中国更精彩的一面。”

编辑:高政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