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钱金库 王英淇)在榆林佳县赤牛坬村,这个昔日黄河岸边的偏僻小山村,靠着“三变”,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和“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也变出了老百姓红红火火的好光景。
唢呐吹起来、秧歌扭起来,在赤牛坬村,老乡们用一场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枣糕宴,欢庆过去一年的好收成,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村民高卫勤:“我们庆丰收呢,扭扭秧歌,开开心心的准备吃枣糕宴。”
高卫勤所说的丰收,可不单单指的是地里的庄稼有了好收成。对于赤牛坬村的老乡们来说,今年的丰收更多的是家家户户的钱袋子更鼓了。这几年,赤牛坬村抢抓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等政策机遇和有关扶持资金,提升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起农耕文化博物馆,并依托陕北农耕文化打造了一场由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原生态实景剧,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党支部书记高建茂:“就是要燃烧燃旺‘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要发展我们村的整村博物馆。也就是说,要每家每户每个院子都是博物馆,游客到哪个院子都可以参观。第二把火,就是我们的全体村民都参加我们村的这个原生态实景演出。人人是演员,人人有事做,人人能致富。第三把火,就是打造我们的陕北窑洞群落。”
这“三把火”点燃了赤牛坬村的乡村旅游,慕名而来的游客人数不断攀升。2018年,村里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3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这些收入全部分红给村民。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村里最后40户贫困户如今已全部脱贫。曾经的贫困户高奴生,现在成为了乡村舞台上的大忙人。
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村民高奴生:“演出一场,每一个小时是20块钱。有时一天演十个小时就是十场,就是200块钱,每一个月我们两口人,光这个演出就能收入1000多块钱。”
原生态实景剧《高高山上一头牛》,就是赤牛坬村的乡亲们把农村的真实生产生活场景搬上舞台。
游客王佳慧:“从来没有想到过在这样一个小山沟里会有这样的原生态而且是特别大场面的演出,就觉得还挺震撼的,给我们展现了很多原来的农耕文化,就觉得原来的劳动人民还是特别不容易。”
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村委会主任高喜伟:“2019年我们正在推进万家灯火,你看把灯笼也挂起来了,让赤牛坬的夜晚也红火起来。扩大参观范围。延长我们的旅游产业链的链条,把赤牛坬的品牌影响力打出去,让农民的日子过得红火起来。”
编辑:张娟
忒色 2025-07-21
忒色 7月15日,“2025著名媒体+网红大V恩施行·走进地心谷”活动的探访团成员作为蝶舞清江·恩施地心谷景区全新科技游览项目的首批体验者,在产品全球首发式结束后,搭乘悬崖列车与“探险方舟”,贴壁“飞行”,探秘地心,解锁“地心引力”新体验 2025-07-16
忒色 活动期间,游客可在爱菊健康文化体验园内观光游玩葫芦种植区、丝路好物区、非遗体验区、趣味游戏区四大主题区域 2025-07-11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