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二〇一医院医学影像科介入室团队成功完成汉中市首例脾动脉巨大真性动脉瘤覆膜支架置入术,为患者解除体内“不定时炸弹”。标志着医院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领域实现新突破,也为脾动脉真性动脉瘤患者带来更微创、高效的治疗选择。
精准诊断 明确病情
患者张女士因腹痛就诊医院,腹部超声提示脾动脉瘤可能,入院后完善腹部增强CT检查时提示为动脉真性动脉瘤,且瘤体直径超过3cm,随时有破裂风险,一旦破裂,短时间内可能引发致命性大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肝胆外科专家团队组织医学影像科、介入室等多学科会诊,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经研讨,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及瘤体特点,结合患者自身意愿,决定采用覆膜支架置入术这一微创治疗方案。
默契配合 手术顺利
手术由介入室主任医师李强主刀、主治医师冷保山、医师高林及技护团队通力协作。在局麻下,通过股动脉穿刺入路,将导丝导管精准送入脾动脉,准确定位动脉瘤部位后顺利释放覆膜支架,成功隔绝动脉瘤,恢复脾动脉正常血流,保留脾脏原有功能。整个手术过程紧张有序,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目前已康复出院。患者术中采用了特殊支架—Viababan覆膜支架,该款支架具有良好的顺应性、优异的径向支撑力、减少血栓形成与再狭窄、保护血管壁、定位精准、较小的输送系统口径等优点,临床上多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髂动脉疾病、胸主动脉弓部病变、内脏动脉疾病等外周血管的腔内介入治疗。
技术突破 意义深远
脾动脉真性动脉瘤较为罕见,尤其是直径超过3cm的巨大真性动脉瘤更为罕见,传统治疗方法多为外科手术切除,但创伤大、恢复慢,且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较高。相比于外科手术,腔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它通过在血管内置入覆膜支架,将动脉瘤与正常血流隔离,既能有效防止动脉瘤破裂,又能最大程度保留脾脏功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编辑:朱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