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装盘、精准播种、覆土镇压在流水线上一气呵成,再通过流水线末端叉车自动化调度,最终一盘盘秧基被运送到大棚中育种成苗。”4月10日,记者现场观看了汉中市南郑区草堰村育秧中心的育秧播种生产线,其自动化程度和播种质效之高,将为时下汉中百万亩水稻育苗工作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
当天,育秧中心技术员来明波正在总控台上操作着育秧生产线,全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会议暨现场会的40余名专家及工作人员认真听取介绍、仔细观摩生产线运行情况。据悉,这是汉中目前引进的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育秧生产线。来明波介绍说,新引进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育秧效率比过去提升7倍,现在每小时可完成1200-1500盘育秧作业,一天的育秧量可供500-600亩标准秧田插播。
此外,与会人员还前往汉台区青禾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观摩,合作社负责人王明华现场操作展示水稻机插精准条播流水线播种及硬地育秧技术。“新引进设备播种不仅节省种子,播种也更均匀,能够让后续机插秧分秧质效更高。”王明华说。
观摩结束后,在陕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会上,会议从“加快优质稻种选育推广”、“扩大稻油轮作周年‘1253’产业模式应用”、“强化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应用”、“促进示范基地引领”、“助推新型生产模式和规模化发展”等五方面,部署了2025年体系重点工作。来自全省及各地市的专家分别从品种选育应用、技术集成应用、基地建设、单产提升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
其中,陕西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阳峰围绕水稻育苗、插秧播种、田间管理、产品包装等全产业链环节提出宝贵建议。陕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汉中市农技推广与培训中心主任刘亮说,汉中将以“优选品种、集成模式、技术攻关、订单农业、主体示范”五个方面为抓手,推动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和效益增收。
具体来看,在主体示范提单产方面,加大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指导他们率先使用能提高单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技术攻关方面,“我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指导服务,推动粮食生产从耕、种、管到收、烘、储的全链条机械化,在重要时节组织专业合作社进行观摩培训,让新技术能够真正落地。”陕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汉中市农技推广与培训中心研究员张万春说。
近年来,汉中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在今年水稻播种之际召开此次会议,旨在加快水稻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水稻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为全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运用“新品种 新技术 新装备”提质增效的汉中新模式。
编辑:朱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