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 随着汉中城市化进程加快,电动摩托车因其便捷性、经济性成为市民重要出行工具。但随之而来的违规行为频发,包括无牌驾驶、无证驾驶、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佩戴头盔、非法改装、乱停乱放等问题,导致交通事故率上升、交通秩序混乱、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形象。据不完全统计,汉中目前摩托车保有量为488104辆,持摩托车驾驶证人员为131363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2月13日,汉中共发生摩托车事故596起,死亡228人,受伤591人,同比上升25.97%,财产损失高达89万元。2022年汉中市涉及电动车摩托车的交通事故占比达35%,其中超过80%存在违规行为。
据悉,陕西省超标电动车过渡期到2025年6月30日截止,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临时车牌过渡期满后将按照标准划分,电动摩托车需要挂机动车牌照,驾驶人必须持有效驾驶证。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量超标、无资质电动摩托车流入市场,部分商家违规销售、改装车辆。无牌无证驾驶、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非法载客等行为屡禁不止。小区、公共场所电动车随意停放,私拉电线充电引发火灾隐患。监管力量分散,处罚力度不足,部分市民缺乏必要的驾驶技能、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整治电动摩托车乱象已刻不容缓。
通过集中整治,力争在1年内实现电动摩托车登记上牌率≥95%,持证驾驶率≥95%,违规销售、改装行为基本杜绝。主干道电动摩托车遵章率提升至90%以上,交通事故率下降30%。形成规范化停放、充电管理体系,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汉中市政协委员文思亮整治汉中市电动摩托车违规行为提出建议。
1、严格市场准入,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清查销售企业,禁止销售超标、无3C认证车辆,严打非法改装行为。
2、强制登记上牌,推行“一车一牌一码”电子化管理系统,要求所有电动摩托车登记备案,未上牌车辆禁止上路。
3、重点路段严管,在汉台区、南郑区等主干道设置执法点,严查无牌无证、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佩戴头盔等行为,实施“首次警告、二次罚款、三次扣车”阶梯处罚。
4、科技赋能监管,启用电子警察抓拍系统,AI识别技术,自动记录违规行为并纳入个人信用档案。
5、优化路权分配,增设电动摩托车专用车道,完善交通标识,明确非机动车通行规则。
6、在社区、商圈、地铁站周边规划集中停放区,推广智能充电桩,严禁“飞线充电”。
7、联合媒体开展“安全骑行月”活动,通过短视频、马路课堂、社区讲座、学校课堂普交通法规。
8、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对多次违规者纳入“交通黑名单”,限制其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对守法市民给予保险优惠等奖励。
9、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公安、交通、市场监管、消防等多部门协同办公,联合执法。
10、强化财政支持,将充电桩建设、智能监管设备采购纳入市政预算,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11、引入社会监督,开通市民举报平台,对有效举报给予奖励。
编辑:铁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