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责任,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是南郑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重要使命。继2023年获得生态环境部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表彰命名后,南郑区委、区政府紧抓机遇,作出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重大决策,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大力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进程,围绕龙“藤”汉山主题,打造生态南郑。
龙头山景区成为南郑“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践创新龙头
龙头山位于南郑区国有碑坝林场龙头山营林区和小南海镇境内,地貌属中山山地,系米仓山山系。最高海拔2336米,最低海拔949米,相对高差1300多米。站在巅峰俯瞰全貌,山势如一条卧龙,每当云雾萦绕时,峰巅忽隐忽现,如巨龙翻腾。龙头山森林公园以奇石、云海、彩林、雾凇四绝著称,素有“天然氧吧”、“动植物基因库”之美誉,形成了“春赏杜鹃夏避暑,秋观彩林冬玩雪”的四季旅游格局,成为了陕川旅游大通道上的精品旅游景区。同时,由于海拔落差大,且降水丰富,因此植被物种多样性极高且保存完整,从山底往上,依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灌丛等植被,有马蹄香等古老的珍稀濒危植物、兰科植物、杜鹃花科植物以及重楼、白芨等多种药用植物。龙头山森林覆盖率达到96.5%以上,既是我国少有的森林宝库,更是独一无二的地质博物馆,2022年获评陕西省“最美林地”。
龙头山景区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始终将旅游开发与森林资源保护紧紧联系起来,遵循着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原则,做到了开发与保护的生态平衡。在设计方面,重点考虑三方面,第一是人的需求,更加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拥抱自然;第二,保护和管理需求,更加严格,更加苛刻,更加惜山如金;第三,做山岳旅游,更加追求“天人合一”境界,追求“返璞归真”的境界。“一索一梯,上下自如”最大仰角近40°的观光索道,总高差约1000米,运转速度可达每秒6米,每小时就可运输1200位游客,运载速度和垂直落差在国内同类型索道之中位居前列;长度180米的秦巴第一户外观光电动扶梯,一年四季可双向运行,可轻松到达山顶核心观景点,让游客可以不用劳累登山就体验山间美景。注重塑造生态品牌形象,提升影响力。龙头山在活动策划方面,冬季承办全国大众冰雪季等重磅活动,助力景区冰雪旅游的品牌提升。同时,连续举办汉服游园、清凉帐篷节等营销活动,这些活动与景区气质、氛围十分贴切,达到话题传播的同时,也将景区美景、特色进行传播。龙头山做到了“人进入山、人融入山”,而非“人改变山、人破坏山”,是把自然、产品和人三者结合起来的探索者和引导人们发现山之美的引导者。
“两山”转化效益显著。整个景区按照“一山、一镇、一环、两门户、两公园、四中心”进行总体规划,即一座龙头山主峰、一座小坝山地旅游小镇、一条乡村旅游大环线、大分水岭和水桶坝两大门户、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两座公园,以及陈家坪游客中心、龙头山滑雪场运动中心、古凉州服务中心、剥牛坑地质中心四大中心。景区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超过3亿元。除了国内的游客之外,近年来,还有不少外国友人来此游览,感受中国的“龙”文化。在景区的带动下,龙头山周边先后开办农家乐20余家,商铺、民宿等日益增加,周边村子也走上了资源变资金、村民变员工、乡村变景区、产品变商品的产业振兴之路。(通讯员 张红武)
编辑:张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