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频:宋洋 文:刘望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近日,关中地区东部小麦小范围开始收获。截至5月28日,全省累计收获冬小麦150.59万亩,占应收面积的10.66%,预计陕西省“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将于5月底开始。
其实,当人们的记忆还沉浸在“西安最美麦田”中江兆村的青青配色的时候,一场场暮春初夏的雨水和着温热的南风早已溜出川道,浸润着神禾塬上的片片麦田,就连畦间的田埂也在试探到底要多燥热,才能配得上周围农民那脸上洋溢着的丰收喜悦。
田里的小麦似乎有些青涩内向,无论旁边的奶爸架起长焦给萌娃拍照,或是阿姨在无风的时刻费力扬起红色的纱巾,亦或是女飞手为了制造麦浪试图用无人机扇起阵阵新风,怕生的它面对着来往的客人,总是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
用手搓开一支麦穗,那小麦颗粒的尾部,薄薄的绒毛下还偷偷藏着一抹绿色,犹如都市丽人那刚刚匀开的眼影,淡雅却纯真。
也许是离完全成熟还有几天时间,搓出来的新麦粒放进嘴里一磕,口感并没有焦熟后的干脆利落,新麦的味道甚至有点呛入鼻腔,但久嚼之后,小麦里的面筋柔软地包裹着磨牙,让人感到安心,恰应了那句话——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偶尔遇到熟悉的鸟儿,小麦才会和鸟儿一阵互动,她微微摇动身姿,似是向游人施舍一两秒难得的画面。而在神禾塬下的川道里,老伯们家中的小麦正经历着收割。
收割机卸粮管吐出来的麦粒正源源不断地堆积在农用三轮车里,老伯们怕麦粒堆得不均匀,慌忙用手把麦粒往三轮车的角落里拨,而联合收割机的驾驶员则调皮地看着老伯,慢悠悠地摇动操纵杆调整卸粮管的角度,不一会儿,三轮车的角落里也被麦粒填满了。
从关中麦客的“镰割”,到后来的长刃竿子“钐麦”,再到后来半自动化的割麦机,再到现在的全自动化联合收割机,短短十来年,农机具的快速迭代已经超出老伯们的想象。
今年“三夏”期间,陕西预计投入农机具120万台(套),主要农机具36.72万台。其中,拖拉机14.14万台、联合收割机3.35万台、脱粒机2.14万台、播种机械5.64万台、各种农用运输机械6.25万台。
目前,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已发放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1.4万张,全省已检修农机具19.21万台(套),培训机手、修理工3.82万人。据悉,今年“三夏”陕西省将完成1400多万亩小麦的收获。
发现,陕西有意思!
编辑: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