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记者 熊惠玲 通讯员 吴天文)“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家闲着没事干也挣不到钱,就来到王永定的家庭农场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手上活,一天能挣六、七十元呢。这儿几乎天天都有活干,只要不耽搁,一月挣一千多没问题......”9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王永定家庭农场,60多岁的陶大妈一边忙着清理金木耳上的杂质一边乐呵呵地说,“多亏王永定这小伙子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挣钱机会和岗位啊!他真的挺能干的,人又勤劳朴实,你可要好好地给宣传一下啊......”
陶大妈口中夸张不已的王永定笑呵呵的,瘦高个儿,今年36岁,初中文化,家里4口人。前些年,他和妻子开办了一家酒店,但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负债好几万;妻子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母亲又常年疾病缠身,家中开支较大。他在家种了几亩薄地,一年四季忙得不亦乐乎,但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
他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好的致富门路,只好背井离乡——外出到青海西宁等建筑工地打工还债和补贴家用。2015年,经群众民主评议,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堂堂七尺男儿当贫困户并不是件什么光荣的事。再说,我常年在外打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家人还需要我照顾。我必须通过创业发展产业来彻底改变我的现状,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干出一番事业来,活出个人样来,实现我的脱贫致富梦!”王永定笑着回忆说。
心动不如行动。巴山镇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这里雨量充沛,林草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山花烂漫、瓜果飘香,非常适宜发展中蜂和食用菌产业。
2015年初,在帮扶部门及巴山镇的帮扶下,勤劳好学的王永定积极参加了县镇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又跟当地的中蜂养殖大户学习养蜂技术。没有启动资金,他就到银行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又自筹了一部分办起了家庭农场,由此开启了他的“甜蜜事业”。养蜂不仅是个技术活,还要人勤快。他几乎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甚至有时要住在山上的帐篷里,尤其是分蜂的时他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
在悉心照管下,2016年他建立了两个养蜂场,他的蜜蜂也从起初的50多箱发展到300多箱,实现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他挣到创业后的“第一桶金”。2017年,他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巴山镇乃至全县“空中产业甜蜜事业”的致富典型。
在挣到“第一桶金”之后,王永定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一边继续他的“甜蜜事业”,一边打造他的“绿色产业”。他多次自费到云南等地学习金木耳等特色食用菌种植技术。2017年初,他通过镇村组又流转土地50亩(加上起初流转的50亩一共100亩),又多方筹资45万元,建起40座标配大棚食用菌,栽植金木耳、黑木耳、猴头菇、香菇、竹菌、猕猴桃等优质特色农产品,还种植了50亩无公害水稻,实现年营业收入百万元。2018年9月,王永定的家庭农场被县人社部门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2019年4月,他被汉中市表彰为产业扶贫“十佳脱贫明星”;7月,他参加了中组部和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第三期专题培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巴山镇将王永定的中蜂养殖作为全镇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示范基地及种蜂场推广,并采取支部引领即“支部+基地(农场)+农户”和由王永定传帮带——借蜂还蜂、订单代养、发放蜂箱、提供蜂种、产品回收、入股分红、吸纳贫困户务工等多种方式抱团发展,降低贫困户单独养殖带来的风险,达到互利共赢,形成“大户带小户”“强户带弱户”“一户带多户”、户户有增收、中蜂产业倍增、效应裂变发展格局,解决了贫困户“三缺一怕”(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怕风险)问题,引领当地中蜂规模化养殖基本成型,推进了产业扶贫,延长了产业链条。在他的带动下,“空中产业”也已成为当地贫困户产业脱贫稳定增收的支柱项目。他的两个养蜂场有4名工人,年收入万元以上;有50多个贫困户来他的食用菌基地务工,每户少则年收入5000元以上,多则一、两万。
王永定说:“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大家都脱贫了,村子富裕了,我的农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和我的家庭农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农业农村局的关心、支持和帮扶,因此我要回报社会,造福一方百姓......”
王永定的家庭农场不仅追求舌尖上的美味,更追求舌尖上的安全。他本着“山里娃山里货”的本质,做到从原材料的选购到原生态的种植、再到销售一体化经营。他农场生产的土蜂蜜、金木耳、黑木耳、猴头菇、香菇、蔬菜、大米等农产品都通过农市、农超对接、实体店销售,由于价格实惠、质量安全有保障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销售量与日俱增。2019年,他打造的巴山“绿珍”系列农产品金木耳、猴头菇作为宁强县消费扶贫工程爱心超市首选推介产品入驻对接江苏省采购陕西省贫困县农产品消费扶贫工作实施计划。他还成功组织宁强椴木黑木耳1万斤,助力京东汉中无界工厂仓选购产品顺利实施。
编辑:熊惠玲
忒色 龙湖西安香醍天街,致力于打造满足顾客购物、休闲、社交及娱乐等需求的品质生活空间,为亲子家庭成长之路提供美好的品质生活陪伴,而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创新精神闻名全球的知名玩具厂商多美卡,也始终坚持以玩具激发孩子们的内心热爱,鼓励孩子们勇敢追梦 2025-07-31
忒色 ◆早餐 2025-07-30
忒色 “院子收拾干净后,特别受前来研学的团队和避暑游客欢迎,房间早早就被预订完了 2025-07-29
忒色 本报记者 刘枫摄本报讯 (记者 刘枫 王姿颐)7月27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东盟青年精英交流节青年和平对话会上,由西安外事鼓乐团13名艺术家演奏的唐代宫廷乐舞《七德乐》,赢得现场中外嘉宾的阵阵掌声 2025-07-28
忒色 这是西安铁路局开行的首趟红色照金旅游专列,旨在通过“全民健身+红色教育”的创新形式,让游客在旅途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 2025-07-28
忒色 本报记者 李旭佳文/图毛茸茸的圆耳、微龇的小尖牙……近几个月,中国潮玩泡泡玛特旗下IP——Labubu在全球掀起热潮!从“00后”王莎莎对收藏超50件Labubu玩偶的热爱,到二手市场限量款溢价超200%的疯狂 2025-07-23
忒色 2025-07-21
忒色 7月15日,“2025著名媒体+网红大V恩施行·走进地心谷”活动的探访团成员作为蝶舞清江·恩施地心谷景区全新科技游览项目的首批体验者,在产品全球首发式结束后,搭乘悬崖列车与“探险方舟”,贴壁“飞行”,探秘地心,解锁“地心引力”新体验 2025-07-16
忒色 活动期间,游客可在爱菊健康文化体验园内观光游玩葫芦种植区、丝路好物区、非遗体验区、趣味游戏区四大主题区域 2025-07-11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