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小川:复旦情结、金融人生、西部情怀

时间: 2019-06-13 09:39:59 字体设置

蒲小川办公室中的复旦校训

蒲小川,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4级博士。现为陕西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在上海、西安和成都三地,蒲小川博士的三处办公室都很相似,一样的布置格局,悬挂在醒目位置的复旦校训和高规格配置的路演室,以及颇有西部风格的巨幅画作《厚山载水图》,彰显着蒲小川博士的“复旦情结、金融人生和西部情怀”。

他的办公室位于上海长宁金虹桥广场的办公楼里,从办公室进门,墙上横挂一幅两米有余的《厚山载水图》,灰墨纵横山峦叠嶂,层云重重古树参天,四五人家深居当中,意象磅礴而大气,隐约间又有几分淡泊宁静之意。与此正对,则是一幅几乎同等长度的刘禹锡《陋室铭》,来访者在交谈之余,目光常常所能触及的就是这幅托物言志的千古名篇。

“‘复旦情结、金融人生、西部情怀’构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部分。”蒲小川这样说道。

复旦情结

15岁高考时,几分之差,蒲小川与向往已久的复旦失之交臂。然而,复旦梦却并未就此熄灭。后来直至博士阶段,在五道口金融学院与复旦的抉择中,为了年少时就有的这个梦,他最终选择报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弥补了这份久有的缺憾。

尤为让人注意的是,无一例外,无论哪里,复旦校训都被悬挂在他的办公室里最为显眼的地方。“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工作忙碌间,休息片刻时,哪怕是无意的一瞥,这句话都能映入蒲小川眼中。这些年来,他始终铭记并践行着这一校训。几间办公室,他邀请过多位书法家书写,相同的字,不同的字体,彰显着校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风格。

甚至,他的微信朋友圈个性签名也有校训的印迹——“博笃切思”。“近十年来,我非常受益于校训。”对校训的喜爱与认同,蒲小川溢于言表。“作为复旦学子,知识要广博,但志向要坚定;好读书要求甚解,更要学以致用”。

对于复旦的民间校训——自由而无用,蒲小川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灵魂”是这句话的指向。“自由,是指要不受任何约束、思想自由地研究各种问题。无用,是不带着任何功利去进行研究。”他也谈及部分校友对它的误读,“自由,是思想的自由,不是行动的自由甚至放肆。无用,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作为”,最后你要有一个灵魂,它要学会坚毅、隐忍、等待、抉择和牺牲,也即那种人类的纯粹意志向度。

从业二十几年来,蒲小川管理过数百亿级资产,但他从未逾越底线一步。“财富,只是我们实现理想和情怀的一种手段而已。”不求功利,但有作为,这是蒲小川所理解的“无用”。在他的理解中,“无用即大用。这才是复旦人的境界。”

“收获最大,感情最深,交往最多。”蒲小川用三个“最”来形容他与母校复旦的密切关系。

博士面试时的一段对话,蒲小川记忆犹新。他向复试组老师坦言当年与复旦的擦肩而过,表达着十余年来对复旦的念念不忘——“我下定决心要回来”。在如今的他看来,老师选择录取他的原因,在个人的实力之余,也离不开他对复旦的这份向往之心。

复旦经济学院的学习,为蒲小川打开了另一扇门。身为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复旦为他建立了系统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在导师尹伯成教授的指导下,他倾心于区域经济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既汲取了西方经济学之理论所长,又从历史与社会的角度系统梳理了经济学流派和思想。

“读过几个学校,我的复旦情结最重。”毕业十多年,蒲小川一直心念母校。复旦的学术论坛、校地合作、公益活动与校友联谊,时常可见蒲小川的身影。如今,他身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球校友会副会长,同时还担任经济学院成都校友联络处主任一职。

毕业十几年,金融工作二十余年,他依旧保持着对复旦的那份赤诚,对事业的那份情怀。不忘初心,牢记责任,这已成为蒲小川的人生态度。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 三秦企业文化网   编辑: 谢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