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农业基本情况

时间:2019-05-24 17:31:30  来源:西部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咸阳市农业基本情况


立足新职能 抓住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努力促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18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2018年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非凡的一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应对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跌的影响,努力克服雪灾、低温、大风等自然灾害和非洲猪瘟重大疫情的严峻考验,农业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全市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96.2亿元,同比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93元,同比增长9.1%,“三农”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产能,全市粮食总产160万吨,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耕地面积300万亩,建立各类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区35万亩。果业优布局、强品质、打品牌,苹果、猕猴桃、葡萄、石榴等特色水果产业做大做强,果品价格创多年新高,“咸阳马栏红”品牌全面打响,估值达62.35亿元,位居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四位,水果产量达到418万吨,总产值231亿元,居全省第一。畜牧业以奶山羊全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加快转型升级,全市肉蛋奶总产55.7万吨,居全省前列,奶业发展方兴未艾,羊乳产品供不应求,全市新增奶山羊10万只、羊奶2万吨,优利仕、雅泰、美力源乳业年产值均超过2亿元,全市羊乳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0.8亿元。蔬菜产业保供给、保安全、提效益,设施蔬菜、高山冷凉蔬菜、食用菌发展势头迅猛,生产供应能力不断增强,全市蔬菜总产达到310万吨,居全省第二。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成立的茯茶研发中心正式挂牌,进一步提升了咸阳茯茶知名度。

二是产业扶贫精准高效推进。按照“县有主导产业、镇有产业基地、村有合作组织、户有脱贫项目”的思路,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建成千亩以上整镇连片种植基地36个、规模化养殖基地1200个、光伏扶贫电站245处,参与产业扶贫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达到886个,带动贫困户3.4万户。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体系高效运行,产业扶贫“千帮千行动”全面实施,开展实用技术帮扶和培训70多万人次,培育产业扶贫典型98个,其中7个在全省推广,全年产业扶贫考核位居全省第二。

三是农业农村改革步伐加快。深入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稳步推进“三变”改革。全市1935个村完成清产核资,1482个村完成成员身份界定,1042个村完成股权量化,1374个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11个县市区建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三权分置”流转土地157.6万亩,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达84.38万份。

四是农业产业链条有效延伸。按照“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推进全域休闲农业示范市创建工作。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248家,认定家庭农场153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2家,建成各类现代农业园区270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个、示范点3个,全国十大最具魅力乡村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发展壮大休闲农业经营主体966个,解决1.7万名农民就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突破3万元,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2900多万人次,销售收入20多亿元,袁家村已成为全国推广典范,休闲农业看咸阳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积极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面推进质量追溯“二维码”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加强“三品一标”建设,全市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9.9%,17家生产主体列入全国首批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试点,数量居全省前列,三年百市活动深入开展,全年组织各类展览展销活动23场次,专场推介9场次,咸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六是“大棚房”专项清理取得阶段性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大棚房”问题的批示指示精神和中省市安排部署,深入摸底排查,全面清理整治,共排查设施71363个,面积21.37万亩,排查出“大棚房”问题492个,面积7151亩,目前,全市已完成整改问题258个,面积3407亩,分别占“大棚房”问题总数和面积的52.4%和45.3%。

七是非洲猪瘟防控扎实有效。有序开展疫情排查、调运监管、禁止泔水喂猪、应急准备、宣传培训等工作,全市共排查场点12.9万个/次,生猪1053万头次,设立临时检查消毒站88个,无害化处理查获的疫区猪肉产品1.1万公斤,取缔私屠乱宰场点12个,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全面禁止泔水喂猪,全市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八是农业绿色发展持续向好。认真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推行畜禽粪污及秸秆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着力破解农田残膜污染难题,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90万亩,覆盖率87%,化肥利用率达到38.5%;扎实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完成“一喷三防”350万亩,总体防效率96%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38.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458.4万亩,综合利用率90%以上。

九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大力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打造咸阳农业特色志愿服务队,宣传农业基层行业先进典型,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了全国农民趣味运动会、庆祝首届农民丰收节、农歌大赛等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展示了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

二、全面落实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交汇期,做好“三农”工作、稳住“三农”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具有特殊意义。中省关于做好今明两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也非常明确,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任务就是抓好落实。全市农业农村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硬任务,进一步巩固咸阳农业全省龙头地位,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增收,切实把思想统一到抓落实上来,把信心坚定到抓落实上来,把干劲铆足到抓落实上来,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把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一)围绕大事要事急事难事抓落实

今年,我们要聚焦重点、难点,尽锐出战,合围攻坚,全力打赢五场硬仗。

第一,决战决胜,聚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当前全市脱贫攻坚已到攻城拔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产业扶贫要对标《七个三年行动方案》,紧盯短板弱项,布产业、强品牌、促改革,推动“输血”式向“造血”式脱贫转变。一是切实抓好脱贫攻坚行动。围绕中央和省委巡视考核、检查反馈意见,细化措施台账,逐项整改销号。要紧抓关键环节,开展产业扶贫春季效能提升、夏季查漏补缺、秋冬季冲刺等三项活动,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提升等十大行动。围绕年度脱贫任务,挨家挨户查漏洞,对标对表列清单,针对缺项添措施,补齐长线产业空白户,填平集体经济空白村,实现脱贫产业与集体经济全覆盖。探索有效机制,着力解决主体带贫机制不稳、集体经济组织实力薄弱、贫困人口缺乏技能等突出问题。二是全面提升指导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四支队伍”作用,进一步完善技术帮扶110平台,建立产业扶贫指导员制度,持续推进“千帮千”行动,扎实开展“菜单式”产业扶贫,推动产业技术帮扶、技术干部包联、普及性技术培训、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全覆盖。提高产业扶贫大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审核、录入质量,真正发挥指导工作、验证措施、反映成效的作用。三是巩固提升产业脱贫质量和效果。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发展成果,实现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协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深度挖掘推广基层典型经验和模式,强化示范引领。组织开展“产业扶贫走基层”大型采访、调研报告评比等活动,讲好产业扶贫故事。

第二,坚守红线,聚力打赢粮食安全保卫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也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种不确定风险增加的“稳压器”。各县市区要不折不扣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面积、提单产、保质量、增效益,南部县区要着力打造小麦玉米一体化吨粮田产业带,北部县市要加快建设旱作高质高效玉米产业带,稳定豆类、薯类等杂粮种植面积,形成粮食高产示范体系;完成43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实现上图入库;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旱作增产技术模式攻关,落实耕地地力提升、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增产技术措施,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49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60万吨以上。

第三,全面发力,聚力打赢乡村振兴第一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习总书记亲自推动、中央统一部署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好的第一场硬仗。各县市区要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切实承担起牵头抓总责任,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重点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大专项行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标对表、加力推进,2020年底前所有村要达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的第一档要求,在具备条件的村开展第二档、第三档示范村建设。要重点抓好村庄内“三清一改”,加快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村内塘沟、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农民柴草乱堆、物品乱放、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等不良生活习惯,全面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力争年内全市美丽宜居示范村数量达到320个,88%行政村生活垃圾、70%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9%,村庄树木覆盖率达到28%。

第四,奋力攻坚,聚力打赢“大棚房”清理整治战。“大棚房”清理整治是党中央部署的重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亲自推动。2月18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和省农业农村厅主要领导再次做出安排部署;3月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胡春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动整改工作全面落实,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整治任务。各县市区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沉痛教训,全面落实刘国中省长“两个依照”“两个坚决”要求,严格按照最新政策意见,不折不扣执行清理整治各项要求措施,倒排工期、强化举措,既要防止走过场、钻空子,又要避免简单化、“一刀切”,对发现的问题要动真碰硬彻底整治,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整治整改任务。这项工作没有任何退路,做不好肯定会被问责追责,大家一定要讲政治,决不能犯糊涂,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奋力攻坚、全力推进,3月10日是最后期限,必须彻底整治整改到位,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第五,夯实责任,聚力打赢非洲猪瘟阻击战。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既要打阻击战,还要打持久战。要坚持抓防控与抓生产并举。一手抓疫情防控,深入推进专项监测排查、餐厨废弃物整治,规范调运监管,全面落实检测制度,夯实防控责任,强化督导检查,提早查找漏洞,坚决阻击疫情发生;一手抓生产供应,加大生猪产业支持力度,保护好种猪场、规模场“两场”基础产能,加快推进正大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和“四统一保”温氏模式家庭牧场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和适度规模养殖,保障肉品市场供给和社会面平稳。

(二)围绕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抓落实

第一,统筹谋划,全面推进“3+X”特色产业发展。实施“3+X”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五个扎实”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也是全省和我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要紧紧抓住全省实施“3+X”工程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巩固提升区域特色产业,强化项目策划包装和计划对接,全力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到2025年,全市苹果产业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羊乳产业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设施农业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把咸阳打造成全省乡村产业兴旺示范区、现代农业建设引领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样板区、产业融合领先区。一是做优苹果产业。继续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以北部五县市为主的“咸阳马栏红”优质苹果产业板块,以礼泉、乾县、三原为主的早中熟苹果产业板块。按照“改造乔化、发展矮化”思路,推广“减密度、强拉枝、有机肥、无公害”关键技术,对盛果期果园进行改造升级,对衰败乔化果园进行淘汰更新,积极推广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加快发展分拣分选、冷藏冷运、品牌运营、市场建设、精深加工等产业后整理,加大国际国内市场开发力度,提升苹果综合效益。力争年内全市苹果面积达到255万亩、产量350万吨,产值240亿元。二是做强羊乳产业。推进优质奶山羊全产业链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以泾阳县为核心,以雅泰乳业为支撑,示范带动三原、淳化、礼泉、旬邑五县的东部200亿奶山羊全产业链板块;以乾县为核心,以优利士乳业为支撑,示范带动武功、永寿、兴平、彬州、长武五县市的西部200亿奶山羊全产业链板块。加快奶山羊良繁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奶山羊规模养殖场(户)发展,支持羊乳加工企业升级改造,打响咸阳羊乳品牌。力争年内全市新增奶山羊10万只、羊奶产量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6亿元。三是做精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南部设施蔬果和北部高山冷凉蔬菜,以泾阳、三原、礼泉、兴平、武功、乾县为重点,打造设施蔬果板块;以兴平、淳化、三原、彬州为重点,打造设施食用菌板块;以淳化、彬州、长武、永寿、旬邑为重点,打造渭北高山冷凉蔬菜板块。发挥泾阳蔬菜试验站科技研发、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作用,实施“四提升、两加强”工程,不断推动设施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全面提升。力争年内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51万亩,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四是做大区域特色产业。进一步打造北部小杂粮、中药材产业板块,南部猕猴桃、桃、杏、樱桃等时令水果产业板块,旱腰带葡萄、石榴等特色水果产业板块及林下种养、油用牡丹、苗木花卉等林特产业板块,构建咸阳区域特色产业“小板块、大聚集、广覆盖”格局。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多乡一业区域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小众产业”专业村、专业镇,拓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空间。

第二,创新驱动,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沿渭河清水莲菜、时令水果生态观光产业带;沿福银高速、咸旬高速、关中环线旱腰带酿酒葡萄、酒庄、渭北特色果品观光采摘带;乾陵、昭陵、茂陵文物旅游、乡村旅游产业带;安吴青训班、爷台山、马栏革命遗址红色旅游产业带;永寿槐树林、旬邑石门山森林康养产业带建设,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响乡村旅游看咸阳、遗产旅游品咸阳、红色旅游读咸阳、休闲旅游赞咸阳品牌。积极整合现代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生态涵养发展、文化旅游景观等空间功能,着力打造嵯峨山田园综合体、袁家村田园综合体、乾陵特色旅游体验地等三大田园综合体,促进产业联动、区域联动、开发联动。

第三,精准施策,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统筹整合资源,加强市校联合协作,持续推进“两地三方”合作进程,开展重大核心技术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着力破解农业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努力提升咸阳农业科技竞争力。建立健全供需精准对接的科技推广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更加有效的覆盖农业全产业链。二是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养殖场动态监测,积极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项目,支持建设自动化装备,推广清洁养殖工艺,建立畜禽粪污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力争全市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备率达到100%,中小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备率达到90%以上,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3%。着手建立病死畜禽专业化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三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突出秸秆肥料、饲料、基料三化利用,推动秸秆收贮运体系和综合利用能力建设;推进秸秆还田、青贮、有机肥加工、食用菌基料等多元化利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力争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四是强化农田土壤水体污染治理。运用农业“两区”划定成果,以粮食大县、果蔬大县为重点,建设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推进有机肥增施、有机肥替代和绿色防控,严查严管禁限用农药施用和污水灌溉、废水废渣排放,推进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提升农田地力水平。健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抓好设施农业、畜禽养殖场散煤治理和农膜残留回收利用,实现今年“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

第四,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品牌化发展。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产销全过程应用,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一是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围绕一中心,四平台,一体系的总体要求,建设市县两级农业大数据中心、全市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继续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服务体系,通过共建、共享、共用,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二是打造咸阳特色农产品品牌。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六个一工程”,开展“咸阳马栏红”苹果品牌提升行动、打响“咸阳茯茶”“武功小子猕猴桃”“泾阳蔬菜”等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北部小杂粮、中部时令果、南部特色菜等农产品品牌。健全品牌技术标准体系,严格授权使用和监管。持续推进“三年百市”品牌营销宣传推介活动,继续以直辖市、省会城市、旅游城市、口岸城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强化宣传推介,加快品牌形象店(直营店、品牌店)建设,积极开拓市场,全面提升咸阳农产品知名度、影响力。三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加大绿色、有机、地标产品认证工作力度,突出抓好17家生产主体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工作,大力推行产品质量追溯“二维码”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力争实现全覆盖,全市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和水产品药残抽检合格率均要达到98%以上。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市、县两级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农业气象保障服务能力。继续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屠宰监管和渔政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三)围绕农村社会改革发展抓落实

第一,激发活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础上,接续开展身份认定、股权量化,加快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利用财政注资政策,因地制宜推进“三变”改革,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参股经营、委托经营、搭载经营等联合发展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做好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加快信息平台应用。在泾阳县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农房调查工作。围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稳慎推进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实现、资格权保障、使用权放活方式和有偿使用退出机制。三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创建、农民合作社规范、龙头企业提升、农业园区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五大行动,着力推进产业强镇、产业融合先导区、产业化联合体创建。完善小农户扶持政策,全面实施小农户提升工程,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依法采取转包、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年内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以上,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50家,培育家庭农场100家,培育职业农民3000人。

第二,协同作战,持续深化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事关人心向背和基层政权巩固。各县市区要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决策部署,积极配合政法、纪检监察等部门协同作战,聚焦农业项目建设和产业扶贫、村级资产管理、农资市场监管、畜禽屠宰行业等重点领域,不留死角开展线索摸排,不遗余力强化打击力度,不留情面全力深挖彻查,坚决打掉行业黑恶势力及其“关系网”“保护伞”。要制定专项排查方案,对扰乱农业农村发展秩序和欺行霸市等涉黑涉恶行为逐个“过筛子”,深挖行业涉黑涉恶案件线索;要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建立领导包抓制度,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职责分工,逐级压实责任,形成专项整治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统一的工作格局;要制定宣传方案,充分借助各种宣传平台、宣传渠道和宣传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群众详细宣传讲解扫黑除恶相关政策,动员群众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市涉农领域营造“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良好氛围。

第三,传承美德,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文化惠民,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发挥村规民约作用,采取群众认可的方式,弘扬传承孝老敬亲、扶危济困、勤读力耕、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破除高价彩礼、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继续办好农民丰收节、农歌大赛、农民运动会等以农民为主体的活动,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唱响新时代农民幸福旋律。

第四,统筹兼顾,持续深化乡村治理和农村公共服务。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和村“两委”建设,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协调推进“四好农村路”、饮水安全、农网改造、气化农村等工程,推动农村教育、医疗、社保、文体等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以自治为基础,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丰富民主协商形式,推进村内事务公开,尽可能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坚持以法治为根本,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法治服务,建设法治乡村和平安乡村。坚持以德治为引领,强化道德教化,发挥乡贤引导作用,构建教化与引导、激励与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编辑: 石永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陕西本地最火图片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