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陕西丨追“光”逐“电” 铜川聚力点亮光电子产业版图

时间:2025-07-09 19:57:41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万千气象看陕西丨追“光”逐“电” 铜川聚力点亮光电子产业版图

7月9日上午,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铜川新材料产业园。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7月7日,陕西省启动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组织中央驻陕媒体和省市媒体,聚焦各地在提振消费、科技创新、扩大开放、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和经验启示,以实地走访、深度调研等形式,探寻新时代陕西发展的内生动力,解码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即日起,起点新闻·西部网推出“万千气象看陕西”系列报道,以融合报道方式全面展示“十四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

7月9日上午,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实地探访铜川追“光”逐“电”,探索光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90ca0f2a8682961d1f9589dad5d2ffde.png

陕西铟杰半导体有限公司

“磷化铟热导率高、辐射阻抗高,饱和电场漂移速度高等,常用于制造高频、高速、大功率微波器件和集成电路,性质优越。”陕西铟杰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铟杰半导体”)销售经理张一帆介绍道,国内的磷化铟材料研发起步较晚, 磷化铟多晶、单晶衬底技术壁垒高,且国外一直实施技术封锁,导致国内磷化铟多晶产量严重不足,进口依赖度高达90%,大尺寸、高品质磷化铟的短缺严重制约了磷化铟产业链的发展。

c7763575589f3c93974094e8f4ae5016.png

磷化铟原材料

铟杰半导体与国内有关高校合作,攻克了国外对我国磷化铟相关技术的封锁,解决了磷化铟生产装备落后的问题,并在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投资建设了磷化铟半导体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实现了核心材料进口替代、核心设备科技攻关成功、产业链供应安全可控三大目标,并于2021年1月成功产出第一根高品质磷化铟多晶棒,2022年3月陆续向下游批量供货,2023年6月实现年产20吨满产产能。

aed4d480aa52567161c8990c085fba3b.png

媒体记者在铟杰半导体调研采访

“iPhone 14 pro手机及后续机型人脸识别设备,手机5G基站以及车辆自动驾驶识别路况路人等,都会用到含磷化铟的设备元件。”张一帆说,“目前我们的磷化铟多晶产品关键技术指标均已达到同类进口水平,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二期项目建成后,国内市场占有率可达到50%以上。”

bf8dc500559989c9860609a7424d46a2.png

澳威激光的有关产品

而在铟杰半导体的斜对面,就是他们的下游厂家——陕西澳威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威激光”)。澳威激光把采购的磷化铟等半导体元件,结合创新工艺,生产成激光器。

“前一段时间,北京亦庄举行了一场机器人马拉松,机器人在行走时是怎样识别道路的?就是靠激光器。”澳威激光总裁助理张斌介绍,“激光器可以把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后台系统,识别为运行程序,可以说,含有磷化铟等半导体材料的激光器相当于机器人等电子设备的‘眼睛’。”

fa5b7b7ab496aa469ffc2086dc2ef89b.png

澳威激光的明星产品

张斌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应用于5G基站、城市主干网的激光模块。“以前,欧美的产品精密度高、可靠性强、稳定性好,一些设备不得不买他们的。现在咱们的科技制造水平赶上来了,也能生产出来高品质的电子产品,这款TOLD-1310 系列模块不仅畅销国内,也畅销于欧美地区,订单量可观。”

e726729c1cc9a46123c0c4453bae4249.png

媒体记者在澳威激光调研采访

目前,澳威激光主要生产各种不同的特种激光器和光电子器件,客户包括中兴、华为、烽火通信、亨通光电、中天科技、江西鸿辉等头部企业。其主打产品窄线宽波长可调激光器和窄线宽波长扫描激光器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突破了在激光雷达探测的高分辨率、高精度、远距离测量精度存在局限性问题,相当于给装备安上了“鹰眼”,让汽车、飞行器、航天器的导航、遥感、目标识别功能更加准确。

据了解,为推动光电子产业发展,铜川市抢抓纳入陕西光子产业链“一体两翼”总体布局机遇,积极承接陕西省“追光计划”,链式布局光电产业项目,聚集了澳威激光、日月芯、誉品实业、铟杰半导体、宇腾氮化镓等30多家光电子企业,产品涉及光子晶圆、激光器、磷化铟材料、遮光片、氮化镓器件等,初步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条,成长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如今,落户铜川的企业纷纷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也初步形成从设计研发、原料制备到生产应用、检测封装的完整光电子集成产业链。2024年,铜川市光电子产业链规上企业18户,完成产值13.94亿元,同比增长26.8%,增加值同比增长39.2%。

起点新闻记者 王靖升 刘望

审核 康乐群 李卓然

编辑:王瑜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